APP下载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2021-07-16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胸痛休克优质

石 彩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从而导致患者部分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心肌坏死的状况[1]。患者一旦患病,会感到激烈并持久性的胸痛,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予以护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必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适宜的护理方案。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时间选择为2017年3月-2019年10月,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抽取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参照组病例共计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均数为(56.12±2.23)岁;观察组病例共计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均数为(55.76±2.76)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调查;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患者能够完成随访;患者诊断符合我国医学会所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调查未允许;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无法完成随访。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指导患者用药以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健康问题等。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抢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其病情会非常严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全力配合主治医生的救治工作,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加精确的评估与观测,对患者每一项的生命体征变化展开监测。(2)溶栓后护理:溶栓后即刻及12h均需予以患者凝血机制检查处理,随后开展尿常规检查及凝血机制检查,检查频率均为1次/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症状,若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或彻底消退则表明再通成功。密切关注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处理及中止时间。提醒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及睡眠习惯,早期需绝对卧床休养,随后逐渐增大患者的活动量,禁酒禁烟,严格限制探视,提醒患者尽量多摄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尽可能少食多餐。持续低流量给氧,如果有必要,需进行有创或无创通气;(3)转运监护: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如脉搏、心率、血压等,确保呼吸机能够正常运行,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作出对比分析。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

(2)对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作出比较。主要包含休克、胸痛以及心力衰竭。计分按照轻重程度分为0-3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远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状况对比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其中休克、心力衰竭、胸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状况对比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从而导致患者部分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心肌坏死的状况。患者会出胸痛、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2]。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创新点在于转换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意识及护理操作的传统模式,创建和谐团结的护理团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3]。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频率,使其维持良好的交流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对病症治疗方案的信心。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远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其中休克、心力衰竭、胸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胸痛休克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