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2021-07-16胡存政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病因腹痛内科

胡存政

泗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山东 济宁 273200

面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医护人员有必要掌握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特征,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时效性,能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科学、有效治疗。本次旨在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明确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从医院2018.01~2019.12期间收治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经问诊、面诊等检查确定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腹部阵发性疼痛或突发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寒站等症状患儿)与排除标准[1](腹部损伤患儿;有外伤史患儿;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患儿)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3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1岁,平均(5.88±3.46)岁,病程(4.76±3.69)d。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按照望、触、叩、听四步顺序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及时掌握患儿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发病时间、日常饮食情况、外伤史、用药情况、大小便情况等,并通过血液、尿液、CT、X线平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确定病因,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实施对症治疗。如因寄生虫引发的急性腹痛,先用止痛药物止痛,再利用杀虫药物去除病因;因感染引发的急性腹痛,纠正电解质紊乱,用抗生素去除病因;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

1.3观察指标 发病因素占比、临床表现占比、腹痛位置占比、腹痛情况(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 痊愈:腹部疼痛感觉完全消失,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症状消失,精神饱满;好转:腹部疼痛感觉基本消失,症状与体征所有改善,精神状态良好;有效:腹部疼痛感觉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轻微改善,患儿精神状态一般。无效:腹部疼痛感觉强烈,临床症状无变化,患儿精神萎靡不振。

2 结 果

2.1发病因素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因素众多,通过80例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现:急性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肠扭转、肠梗阻、其他等是主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32.50%(26/80),18.75%(15/80),17.50%(14/80),11.25%(9/80),7.50%(6/80),7.50%(6/80),5.00%(4/80)。80例患儿,除存在腹痛症状外,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寒站、便秘、血便等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51/80),55.00%(44/80),27.50%(22/80),20.00%(16/80),10.00%(8/80),7.50(6/80),5.00%(4/80)。

2.2腹痛部位 急性腹痛致病因素不同,腹痛发生部门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根据80例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患者腹痛发生位置进行统计,可知:肚周疼痛26例,上腹疼痛(包括上腹中部、右上腹)39例,下腹疼痛(以左右下腹为主)15例。其中上腹疼痛所占比重最大,为48.75%(39/80)。

2.3腹痛情况 经治疗,患儿腹部疼痛程度有所改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腹痛程度比较

2.4治疗效果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经治疗,痊愈58例,好转15例,有效7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出院后80例患者病情均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因病因复杂、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痛感强烈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加大[2]。加之患儿年龄小,对疾病认知水平缺乏认知,疼痛耐受性差,机体抵抗力低,为疾病诊疗提供了难度。因此,掌握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特征,有效区分急性腹痛类型,根据病因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因素众多,较为常见的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肠扭转、肠梗阻等;小儿内科急性腹痛除腹部疼痛外,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寒站、便秘、血便等症状;腹痛位置以上腹为主,其次是脐周与左右下腹;根据患儿病因病情为其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腹部疼痛,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病因腹痛内科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电视的病因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