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梅毒假阳性价值比较

2021-07-16陈建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印迹梅毒抗原

陈建霞

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垂直传播及血液传播,其传播危害大且病变组织广泛,因此对于献血者及临床住院患者均需要进行梅毒筛查以降低梅毒传染概率并达到早期发现梅毒、早期治疗的目的[1]。化学免疫发光法是实验室常用的梅毒筛查方法,有研究表明,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梅毒检测的假阳性较高,因此如何高效筛查梅毒阳性患者备受关注[2]。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是在化学免疫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凝胶电泳法,因此其对抗原的特异性强。本研究中以100例梅毒假阳性患者为调查目标,比较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对于梅毒假阳性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梅毒假阳性的检测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梅毒假阳性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介于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年龄介于30岁~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7.12)岁。以50岁及70岁为年龄分界点将其分至A、B、C三组。A组小于50岁,共计18例,男性10例,女性9例;B组51~70岁,共计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C组大于70岁,共计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100例患者均在我院经梅毒血清学确诊试验检查后确定为梅毒假阳性患者。对梅毒假阳性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梅毒假阳性高,梅毒假阳性患者在性别间无差异。

1.2检测方法

1.2.1化学免疫发光法 其原理是用化学发光物质跟踪标记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将化学发光物质分离,对发光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测定待检物。

1.2.2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 其原理是应用重组蛋白或合成肽以条带形式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条上,当条上加入被血清标本温育后,如果标本中含有特异性抗体时,则和相应抗原带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类型属于计数资料 因此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应选用卡方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数据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A、B、C三组梅毒假阳性患者经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

经上表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经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检测后的阳性率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经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后,B组及C组比较时P>0.05,无明显差异,与A组比较时P<0.05,差异显著;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与化学免疫发光法结果间比较时,P<0.05,差异显著。

3 讨 论

梅毒假阳性指的是梅毒过筛试验中筛查结果显示阳性,而经血清学诊断试验后显示为阴性的患者,即为假阳性,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中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及恶性肿瘤也可出现梅毒假阳性[3]。梅毒假阳性影响着梅毒疾病的临床诊断,因此提高梅毒检查准确率备受重视。

重组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均属于复合检测技术,是梅毒过筛试验中的常见检测方法,其中重组免疫印迹法是化学免疫分析技术结合凝胶电泳技术,而化学免疫发光法是免疫分析系统结合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二者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敏感度[4]。与化学免疫发光法比较,重组免疫印迹法对梅毒抗原的特异性较强,因此其对梅毒假阳性的检测率较高[5]。本研究为分析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及化学免疫发光法对于梅毒假阳性的检测价值,比较了对100例梅毒假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得出,重组免疫印迹法对梅毒假阳性的阳性检测率低于化学免疫发光法,这也证实了重组免疫印迹法对于梅毒假阳性患者的检测价值。

综上所述,重组免疫印迹法对梅毒假阳性的阳性检测率低,因此该方法对于梅毒疾病的阳性检测率高;而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梅毒的假阳性检出率较高。

猜你喜欢

印迹梅毒抗原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成长印迹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印迹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