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之春》电影剧本分析

2021-07-14张雨欣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节人物冲突

张雨欣

摘要:1948年拍摄的《小城之春》,是文华“文人电影”的典型代表与巅峰之作。身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费穆,始终坚持认为每一个电影知识份子都应该是独特无双的思索着的个体。他在个人发展与历史发展的遇合点上获得启发,将中国诗意美学与儒学伦理的精髓熔铸于战后江南一处小城内发生的情感风波,以富于创造性的时空处置和独特的段落镜式,表现了战后中国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文情绪和全然中国化的审美底蕴。电影《小城之春》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和其电影剧本也有着很重要的原因,下面本人将从电影剧本的开端、人物刻画、切入点、冲突、情节高潮与转折、结尾、对白、叙述性文字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影剧本开端;人物;冲突;情节

一、开端

在众多电影影评文章中,总是能看到这样对于电影开头如何好的赞美,开头不凡,抓人眼球,电影好的开头与电影剧本好的开头密不可分。在《小城之春》这部电影中,首先就简洁明了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开篇就是叙述性文字,使得整个剧本具有十分强烈的文人气息。

二、人物

(一)周玉纹

玉纹是被男权话语体系制造出来的具备符合男性要求的女性气质浓郁的女人, 她严厉的母亲只是男权异化的符码。玉纹其实就是传统女性缺乏自我的被规驯之后的性格, 人物行动的后果也就可以预料。周玉纹的身体语言, 喝酒解开的第一颗纽扣,不再是古典女性规范的被包裹的一丝不乱的衣褶 ,从中流露出内心受现代性的影响 ,而买菜的行走、绣花时的坐姿、扭手绢的态势、用丝巾挡住面孔的动作等等,中庸里透着温和,安宁中充满激情,温驯的表象下又具备坚韧,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女性无可适从的矛盾心态, 当难以选择时她就会服从那种熟悉的可以不加思考的声音和规范, 那没有可能的动荡和难以预料的危险, 她与志忱的分离也就是必然了。

(二)戴礼言

戴礼言,可以解为“代礼言 ”, 他身体的疾病是封建宗族社会没落衰亡的象征, “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祖宗留下来的秩序严谨的大厦已经倒塌、焚毁。他病了, 身体形象无疑可以读解为社会权力的记号。章志忱诊断他患的是心脏病和肺病 ,而心脏是身体强壮的坚硬表现, 他的病已入膏肓。更为关键的是 ,他结婚8年而无子嗣,这是标志性的封建意象的最后的存在。

(三)章志忱

戴家的生活现状和关系平衡被志忱的出现打破 ,而他进入戴家的方式就是一个非正常的闯入姿式。章志忱绕过小巷, 从花园围墙的破裂缺口突然现身, 对戴家所有的人都带来震惊的心灵效应。他来自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火车站, 来自与闭塞保守的小城大相径庭的新世界上海。章志忱的身份为医生, 是运用听诊筒行动的西医, 而戴礼言治病时吃的药却是中药。章志忱是一个热情的健康的被外来文化熏陶的具有新思维的青年, 可是他的精神内核其实还是“传统制造”的。

(四)戴秀

戴秀纯真而宽容, 因为她的未来没有被敲定, 戴秀制作的小盆景, 有山有樹有草, 象征充满幻想的爱做梦的她对未来的创造 。戴秀爱唱歌, 情意绵绵的歌声美妙动人 ,喜欢跳舞 ,舞姿有鸟类飞翔的动作 ,她在沉默中发出改变的声音 ,她在囚禁中渴望突围。

三、切入点

在整部剧本中切入点是章志忱的出现,他的出现打破了戴家的生活现状和关系平衡。

四、冲突

在整部剧本中场景虽不多,却营造出了一种中国独有的诗意。本人认为剧本中其中的一个冲突点是,在小城小河的下午四人划船时。这个场景将章志忱和玉纹两人之间的微妙心理很形象的表现了出来,无言胜有声。

五、情节高潮与转折

全戏的高潮在妹妹的生日晚宴上,压抑着的情感借着酒精的作用发散出来。

妹妹过生日,几个人庆祝,划拳喝酒。妹妹的高兴,老黄的忠诚自有各自表现。但能明显感觉到的是玉纹、章志忱、戴礼言三人感情的微妙。玉纹刚到的时候就穿着华丽,女为悦己者容,玉纹穿上了她最华丽的衣服,在这里,穿上这件衣服有3个含义:一是为了向志忱展现她的美丽。二是两个女人之间有点争斗的意思,玉纹知道小妹喜欢志忱,所以在她的生日会上打扮的光彩照人。三是玉纹穿的衣服是她结婚的那一套,其实是暗示玉纹这次穿上这件衣服,心甘情愿,象征对志忱的喜欢。在从玉纹起初的面无表情,压抑的情感还处于上风,礼言因妹妹生日,好友相伴,也略微高兴,志忱也自然高兴。随着情节发展,喝酒划拳到高兴处,玉纹也与志忱划拳,两人感情渐渐浮出水面,玉纹的脸上也出现笑容,礼言看在眼中,挫败感使他走开。自然礼言明白了他俩的感情。到高潮处,喝醉的志忱唱着“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找玉纹借歌表达感情。这样,明里是给妹妹庆祝生日,暗里却是玉纹与志忱感情的流露。叙事的表达是有限的,但是抒情的表达却是无限的,可以从中这场戏的描写中感受到各个角色的内心不同。

在周玉纹和志忱的感情处于越来越强烈的时候,礼言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情节的转点,礼言选择吞安眠药自杀时,这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也是情节的重要转折点。

玉纹发现了礼言吞了安眠药,她央求志忱救他,玉纹似乎在这时发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是情节的高潮点,也是转折点,在这之后,志忱就离开了戴家。

六、结尾

随即剧本进入了结尾的部分,志忱走了,玉纹和礼言两人在戴家后院闲聊着,玉纹没有送志忱,但有一处细节描写“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短短的,一下,又一下。玉纹停下绣花,侧头向天上望去”。这处描写将玉纹心中的那份对志忱的情意委婉的表达了出来。火车的汽笛声代表志忱离开了,一下又一下,仿佛咋不断提醒玉纹志忱马上离开的这个事实,而玉纹没去见也没去送志忱,停下了手中的绣花,侧头望了下天,整个剧本到这里就完了。剧本的结尾也是一个转折点,可以使得剧本走向更符合现实的生活,也使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起伏。

七、对白

对白的介入增强了剧本的表现力, 精彩的对白不经意间就显露了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在《小城之春》隐喻情境的烘托之下, 人物对话时的台词更具有了一种潜在的隐喻特征。

参考文献

[1]杜娟娟.费穆《小城之春》创作上的现代性指向研究述评[J].电影文学,2021,(01):136-141.

[2]王元嫱.图像学视野下的中国早期电影——以《小城之春》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06):110-116.

[3]姜博.两版《小城之春》叙事风格比较研究[J].中国电影市场,2020,(10):48-52.

[4]宋雨倩.电影《小城之春》音声的“诗化”语境[J].声屏世界,2020,(10):66-67.

[5]杨晨玉.浅析诗意化叙事电影——以《小城之春》为例[J].视听,2019,(09):92-93.

[6]黄欣.新旧两版《小城之春》的观赏距离探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4):99-100.

[7]辛亚奇.同一故事,两种情韵——新旧两版《小城之春》对比分析[J].芒种,2018,(10):115-116.

(西北大学文学院电影专业  陕西  西安  710127)

猜你喜欢

情节人物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