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4马秀平张艳花杨丽红张庆兰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无缝体征成功率

马秀平,张艳花,杨丽红,张庆兰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山东 济宁 272029)

随着国内工业和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意外创伤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较为常见,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进展迅速等特点,一旦延误抢救时间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抢救过程中争分夺秒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1]。既往抢救方案多以分科咨询为主,因诊疗步骤较为繁琐,往往耽误患者最佳救治时机[2]。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属于新型救护模式,可将整个护理过程环环相扣、无缝隙衔接,急救效果较为理想[3]。本研究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 (46.98±4.78)岁;创伤部位:颅脑损伤10例,胸腹损伤11例,骨折损伤9例;创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生产事故8例,打架5例,爆炸1例,坠落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6.60±4.67)岁;创伤部位:颅脑损伤11例,胸腹损伤9例,骨折损伤10例;创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生产事故7例,打架4例,爆炸1例,坠落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创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入院后开展各项常规检查及生命体征监测,包括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脉搏等;给予患者常规吸氧支持;配合医生进行术前相关准备,和相对应的科室、部门取得联系;陈述患者病情进展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抢救或住院安排等。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内容如下: (A)组建团队:组建一支专业急救团队,选择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人需要分配好组员的工作,确保责任到位;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ICU、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定期检查、配备救护车上医疗用品;倘若出现大规模创伤人群,必要时负责人需到现场指挥,并且将抢救设备进行专人化的管理和维修,避免出现设备障碍,影响救治。(B)急救流程中相关事项:①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的3~4 min内合理安排急救车出车,先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快速做出判断,并及时向医院急救中心反馈;②抵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先行评估;严重性创伤患者气道通常会因为刺激产生大量分泌物,例如出血、呕吐等,急救人员需立即进行护理及抢救干预;当患者有出血的情况时,可通过加压包扎的方式先进行止血,避免长时间流血,出现血液流动障碍;若患者存在骨折,可先用简单的夹板将骨折位置固定,减少频繁搬动患者导致病情恶化,在救护车移动过程中,保持车内平稳,以防止患者出现不适或加重病情;倘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则需进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知觉、气道、出血情况,判断有无并发症,制定初步急救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搬动;③信息及时反馈给120指挥中心,对救护车进行实时追踪,同时向医院急诊科反馈患者病情,提前制定接诊准备和诊疗方案,缩短急救时间;④急诊救治之后,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医护人员再次给予其循环以及呼吸系统支持,在入院前负责人需再次检查,随时处理伤情,跟车人员在到达医院前随时向院内汇报患者病情。 (C)入院急救:院内急救人员分组分工,各司其职,有序进行抢救。如有转诊患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协助转诊,并提前告知接收诊室患者基本情况,转运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给予其对症护理。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抢救结局,分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治愈为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改善、平稳;好转为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有所恢复或改善;未愈为存活但未达到上述标准。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②统计两组各阶段的救治时间,包括急诊抢救时间、体征检查时间、多科会诊用时、急诊到手术时间、有效抢救时间。③比较两组的急救满意度。家属或患者采用医院自制满意表进行急救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急救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结局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抢救结局比较[n(%)]

2.2 各阶段救治时间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体征检查时间、多科会诊用时、急诊到手术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各阶段救治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的各阶段救治时间比较(±s,min)

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30 23.15±9.24 10.82±3.31 4.65±1.28 7.07±2.35 44.80±10.46对照组30 31.30±7.23 15.84±2.35 9.66±1.31 12.08±1.37 63.97±14.70 t 3.805 6.773 14.983 10.088 5.82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急诊抢救时间体征检查时间多科会诊用时急诊到手术时间

2.3 急救满意度观察组的急救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急救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创伤一般是因为外在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皮肤黏膜损伤,严重创伤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功能性障碍,发病速度快,且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生命安全危害极大。据统计,有5%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受伤后的10分钟内会出现死亡情况。为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必须尽快对其进行病情初步评估,及时开展救治,降低死亡率[4]。常规急救护理通常是急诊医生先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行急救处理,再和相关科室进行协调、手术准备等,一定程度上会拖延患者救治时间。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是集现场救治、入院急救、信息共享技术等为一体的信息救治模式,为严重创伤患者建立了标准化的救治模式[5]。急救人员在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时,能够做到护理环节的无缝隙衔接,确保了急救过程的有效性以及连续性,让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另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明确了各个组员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岗,确保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6],从而减少其机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阶段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较常规急救护理在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满意度、缩短其救治时间方面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各阶段救治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满意度。

猜你喜欢

无缝体征成功率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探究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探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天衣无缝/画龙点睛
丰富无缝对接机制内涵 安置帮教工作提质见效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