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2021-07-14冯琴昌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电图管理系统资料

冯琴昌

(广东省科学院健康医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00)

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结局也日益降低。目前针对心血管疾病多应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因其价廉且无创伤的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1]。心电图主要是利用生物电刺激来显示患者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状况,考虑到人体心肌细胞存在较为明显的内涵特性,因此各类心电图机器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可能存在局限与误差,经由人工进行详细分析虽能较大程度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但会导致诊断时间增加,医疗效率降低[2]。此外,人工联合诊断还需要进行报告书写与统计、管理,因此常规心电图临床应用的价值较为有限。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电图与信息系统相联合的诊断技术也开始被临床所接受[3]。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因心血管疾病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实施前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实施后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男性107例,女性93例,年龄29~69岁,平均 (45.32±5.17)岁;对照组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龄31~72岁,平均(45.50±5.22)岁。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存在心血管疾病;②年龄≥18岁;③无其他精神神经疾病;④沟通交流未出现障碍。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与表述不清者;②多项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多次脑血管疾病史或有其他严重心肺并发症者;④中途转院或病案资料缺失者。

1.3 设计与方法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建立心电诊断中心,采用无线与有线两种方式将患者心电图检查数据上传至诊断中心,并经由心电图处理功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后生成诊断报告;将患者病案信息上传至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查数据可综合查阅。 (A)建设方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建立数据库,配备1 TB容量的SAS接口硬盘,保证存储数据达3 TB,存储时间达10年以上。将建设的诊断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接,保证能及时获取查阅患者的基础信息、检查项目以及其他相应指标。联合影像集成平台提供的Web查询窗口与医院信息系统,保证输入患者病号ID后可进行心电图报告查阅。心电图网络系统建设前提包括:①所有心电图数据均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检查记录;②患者心电图编码;③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等基础临床资料;④各类诊断项目的名称及具体检查结果数据;⑤建立与患者一一对应的识别码;⑥建立统一样式、字体的文字系统;⑦由图谱反映患者各时间段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 (B)功能项目:①预约叫号:该模块设计了自动与手动两种呼叫模式,日常工作时可实施自动排序叫号模式,出现高危病例时可启动手动叫号模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及时处理风险。②心电采集与诊断:将系统网络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便携式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连接,作为移动设备提高采集心电数据的效率,诊断系统网络接收到上传信息后可及时生成诊断报告,进而缩短诊断时间。③统计分析:对医生检查行为及设备仪器的工作效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及时调整以减少诊断期间人员调配不得当、仪器工作故障情况发生;同时对大数据下患者心电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1.4 观察项目①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检查报告生成时间、就诊费用及住院时间;②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休克、脑出血、死亡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项目观察组的检查报告生成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就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基础项目比较(±s)

表1 两组的基础项目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00 6.72±0.80 15.87±2.33 9.45±1.47对照组 200 21.49±3.32 25.04±3.15 14.05±1.83 t值 61.165 33.099 27.714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检查报告生成时间(min)就诊费用(元)

2.2 风险事件观察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医院均开始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便于诸多科室对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与诊断学报告进行调阅。随着超声、内窥镜等影像学系统的建立,患者的图像报告也可开始经由Web浏览器模式查阅[4]。但目前诸多医院的心电图检查模式较为传统,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等待时间较长,医师将检查数据录入医院信息系统时工作步骤较为繁琐,各环节均可能出现人为错误,最终导致患者诊断结果出现偏差[5]。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将心电图数据储存在一个单独的系统之中,再经由网络接口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生对患者资料进行查阅,节约诊疗时间,对患者预后结局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查报告生成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就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的建立能较大程度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在院内建立了一个较为庞大与完善的系统,医师可直接在系统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评估,该过程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师间交换诊断意见的时间,因此可更加快速地得出结论,生成诊断报告。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优化了常规心电图诊断流程,同时对挂号模式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就诊所需时间与费用均显著降低[6]。另外,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保证了患者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该数据可直接支持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了治疗效果的提高,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既往常规心电图检查模式实施过程中,部分病情危急的患者等待检查时间较长,等待过程可能会明显增加患者意外事件风险,而常规心电图对数据的保存及上传需要由医师进行,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可能出现偏差,治疗方案的制定亦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最终导致意外事件风险增加[7]。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优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在系统内部对诸多患者数据进行对比提出诊断结果,参考该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可信程度更高,风险事件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心电图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效果较好,可明显提升医院工作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意外事件。

猜你喜欢

心电图管理系统资料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