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

2021-07-14李伟雄林世磅梁力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踝踝关节骨折

李伟雄,林世磅,梁力

(茂名市人民医院 创伤骨科,广东 茂名 525000)

0 前言

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在骨科属于高能量损伤,对于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极易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2]。对于单纯的距骨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概率仅在25%~50%之间,而合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者距骨坏死风险大大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高达50%[3]。若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距骨体骨折复位不佳,会导致患者足部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促进骨折复位,改善骨折预后效果[4-5]。本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为(41.48±3.9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5 d,平均时间为 (2.47±1.85)d;其中高处坠落损伤11例,车祸伤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12人;年龄22~65岁,平 均 年龄为(41.58±3.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5 d,平均时间为(2.32±1.58)d;其中高处坠落损伤10例,车祸伤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内踝截骨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将患肢臀部垫高后,在小腿下方垫放方垫,将小腿内外旋,在内踝处做一个切口,切口长度约为5 cm,在做切口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大隐静脉。随后将三角韧带与内踝显露,在内踝顶部45°进行截骨;距骨骨体通过在外踝前侧做切口显露,在做内侧切口时,注意将内踝截骨块翻向远端,将骨折脱位至后踝后方的距骨体显露,跖屈内翻踝关节,将骨折断端清理后,向后侧拉肌腱,将骨折部位先踝穴内进行复位,在X线透视机下观察复位情况,使用空心钉固定。②外踝截骨术:在患者的内踝处做一个长约5 cm的弧形切口,在切开时注意保护患者的大隐静脉,将距骨颈部与内踝显露,在外踝处做一个切口,在踝穴平面行斜形截骨,将远端截骨块翻向后侧,将骨折脱位至后侧距骨体显露,清理好骨折断端,将骨体复位至踝穴内,在透视机下观察是否复位成功,使用空心钉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足部功能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浅表感染、骨折愈合不良、骨折移位、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足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足部屈伸、旋转、下地活动等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足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预后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足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预后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预后比较(±s)

足部功能评分(分)研究组20 34.58±4.91 10.48±3.91 11.47±2.38 2.15±0.48 88.75±3.53对照组20 65.81±5.92 14.27±3.93 15.68±3.13 5.37±1.94 74.17±3.81 t值 18.159 3.057 4.788 7.205 12.5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n 手术时长(min)住院时长(d)骨折愈合时间(周)VAS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n(%)]

3 讨论

距骨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在全身骨折发生率中不足1%,占足部骨折的3%~6%,按照受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距骨体骨折、距骨头骨折、距骨颈骨折,发病率分别为13%~23%、5%~10%、50%~80%[6-7]。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多数见单独的距骨体骨折;距骨体骨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从高空坠落导致足跟着地,暴力沿着胫骨向下,反作用力从足跟向上,足前部强力背屈,故而引起距骨体骨折[8-9]。距骨体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以保证距骨血运,防止创伤性关节炎、距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0-12]。距骨骨折可通过后内侧、前内侧、前外侧、后外侧入路,手术中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骨折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入路,根据患者的骨折特征进行截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不仅手术时间较短,且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促进骨折复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表明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的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术后预后效果好。

综上所述,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内踝踝关节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累及内踝后丘的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