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头脉冲抑制试验特征分析*

2021-07-13余津颖陈飞云赵欢娣魏馨雨张玉忠陈耔辰薛婷婷任晓勇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规管代偿前庭

余津颖 陈飞云 赵欢娣 魏馨雨 张玉忠 陈耔辰 薛婷婷 任晓勇 张青,3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患者中约28%~57%听力下降同时伴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受累症状,多为单侧发病,低于5%患者为双侧发病。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 impulse paradigm, SHIMP)[1]是一种新型的高频高速半规管功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和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HIMP)共同用于量化评估患者前庭眼动反射功能和损伤的定位分析。以往研究表明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可以作为检测突聋患者外周前庭器损伤了多少的指标,而SHIMP有可能反映外周前庭器还保留多少,这两项检查的结果可以相互映证[2]。迄今为止,HIMP和SHIMP在前庭神经炎中应用已有初步研究[3~5],本研究拟进一步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SHIMP特征进行研究,探讨SHIMP在外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33例突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77岁,平均49.7±14.9岁;男13例,女20例;其中听阈曲线呈全聋型19例,平坦下降型7例,低频下降型4例,高频下降型3例;轻度听力损失5例,中度3例,中重度4例,重度5例,极重度16例。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15)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6];②发病2周以内的单侧突聋伴眩晕患者;③外耳道及鼓膜均正常,鼓室导抗图为A型图;④无眼球运动障碍、转颈困难等;⑤既往无头晕、眩晕病史。排除标准:头颅及内听道MRI排除其他中枢性眩晕或合并其他外周性眩晕者;其他外耳、中耳以及内耳疾病患者,有先天性聋家族史者,既往眩晕、头晕及头痛患者。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受试者检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vHIT、HIMP和SHIMP检测 采用ICS 晕派思TMImpulse 4.0甩头试验仪对每位受试者分别行双侧vHIT、HIMP和SHIMP检测。患者取端坐位,将带有视频摄像头、速度传感器和红外照明灯的视频眼镜固定于头部,嘱患者始终注视视靶(距离受试者120 cm),按照要求先校准设备,检查者站立于患者后方并双手抱住其头部,向左、右水平方向,以及前、后垂直方向做快速(150~200 ms)、低幅(15°~20°)、中等角速度(150°/s~250°/s)、高角加速度(3 000°/s2~6 000°/s2)的被动、突发突止和不能预知的甩头动作,vHIT分别检测六个半规管,HIMP分别检测左、右侧水平半规管,即vHIT中的左右水平半规管的情况;双侧各20次。随后去除墙上固定视靶,选择SHIMP检测界面,让患者固定视频眼镜所发出的激光点,依据上述方法,分别向左、右水平方向各甩头20次,注意检查时让受试者放松颈部;检查者甩动的时机和方向无规律性,保证受试者不能预测;眼镜固定紧密,避免出现眼动和头动轨迹不同步导致的假性结果;双侧各20次甩头必须为有效甩头。分别获取患者患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速度峰值和显性扫视。HIMP和SHIMP增益均以低于0.8为异常,vHIT中垂直半规管增益以低于0.7为异常[7];HIMP低增益伴补偿性扫视判定为异常,扫视振幅>100°/s,SHIMP低增益伴反代偿性扫视波减少为异常。

1.2.2冷热试验 测试仪为丹麦耳听美ICS Chartr200眼震视图仪。检查前充分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尽量睁大眼睛看前方,避免眨眼睛,有特殊不适反应或不能耐受诱发的强眩晕需要及时报告给检查医生;检查前简略询问病史,常规检查外耳道、鼓膜。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头枕于30°枕头上,头戴眼震视图眼罩并调整至适宜位置确保瞳孔完全遮盖并充分暴露,分别在双耳灌注冷热气(冷气为 24 ℃,热气为50 ℃,顺序为先冷后热,先右后左),灌注量为 8 L,灌注时间为1分钟,为达到最大的刺激量,喷气嘴需尽量靠近并正对鼓膜灌气;观察并记录眼震强度及方向,待受试者眼震停止、眩晕感觉消失后再行下一次灌注。若受试者出现严重眩晕、呕吐症状,则暂停检查,直至患者恢复再继续新的一次灌注。冷热试验以眼震单侧减弱(unilateral weakness,UW)值大于25%为异常。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突聋伴眩晕患者患侧HIMP和SHIMP各指标的关系,比较突聋伴眩晕患者HIMP和SHIMP患侧、健侧增益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vHIT、HIMP和SHIMP检测异常率及图形特征 33例患者vHIT检查中所有半规管增益均正常者10例,异常23例(69.70%,23/33);HIMP正常19例,异常14例(42.42%,14/33);SHIMP正常18例,异常15例(45.45%,15/33)。vHIT图形中可显示六个半规管的增益值,正常人vHIT图形表现为正常增益,每侧甩头可见少量微弱扫视;SHIMP左右侧甩头增益正常时可见明显的反代偿性扫视。当某一半规管损伤时,vHIT中出现相应半规管的低增益伴代偿性扫视,SHIMP健侧甩头引出反代偿性扫视,患侧甩头可见反代偿性扫视明显减少,并且振幅降低。图1中显示突聋伴眩晕患者在vHIT检查中,左侧后半规管和左侧外半规管增益均降低并伴有代偿性扫视。图2显示SHIMP右侧甩头引出反代偿性扫视,左侧甩头反代偿性扫视明显减少。

图1 一例左侧突聋伴眩晕患者vHIT检查结果 左侧外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损伤(低增益伴代偿性扫视)。

图2 同一例左侧突聋伴眩晕患者SHIMP检测结果 左侧半规管低增益,反代偿性扫视明显减少。

2.2HIMP和SHIMP检测相关指标 33例突聋伴眩晕患者HIMP和SHIMP患侧增益值、HIMP和SHIMP扫视的潜伏期、速度峰值及显性扫视等相关指标见表1,33例患者SHIMP增益明显小于HI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1),SHIMP增益与HIMP增益呈正相关(r=0.933,P<0.01)。HIMP潜伏期与SHIM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也无相关性(r=-0.232,P>0.05)。HIMP扫视振幅小于SHI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1),二者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56,P<0.01)。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扫视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P<0.01)(图3)。

图3 HIMP与SHIMP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散点图 a.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正相关;b.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c.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注:H代表HIMP,S代表SHIMP。

表1 患侧HIMP和SHIMP增益、潜伏期、振幅及扫视百分比(n=33例)

2.3患、健侧HIMP和SHIMP增益的比较 33例突聋伴眩晕患者患侧HIMP增益为0.84±0.21,健侧HIMP增益为1.02±0.12;患侧SHIMP增益为0.77±0.24,健侧SHIMP增益为0.95±0.12;患侧HIMP平均增益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5)。SHIMP患侧平均增益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

2.4冷热试验结果 33例患者中冷热试验正常3例(这3例HIT也正常),异常30例,其中患侧减退24例,双侧减退4例,健侧减退2例,异常率为90.9%(30/33)。

3 讨论

突发性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血管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外伤、肿瘤等[6]。耳蜗与前庭器官解剖位置临近,突聋时易累及前庭系统,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等前庭损伤症状。突发性聋患者中约31%会出现眩晕或失衡(Nosrati-Zarenoe,2007),研究发现突发性聋不论是否伴眩晕,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损伤,只是伴眩晕者损伤范围更广[8,9]。本组33例患者均伴有眩晕症状,但冷热试验与v-HIT检查均正常者3例,考虑此类患者可能未损伤半规管而只累及耳石器官。前庭系统对身体运动和头动的感知具有频率特性,每一种前庭功能检测技术都有其频率的限制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涵盖前庭的全部频率范围[10]。本研究中冷热试验检测的是水平半规管的超低频反应,反映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lex VOR)的间接通路,异常率高达90.9%(30/33);而vHIT、HIMP、SHIMP检测VOR的直接通路,为半规管的高频反应并可检测单一半规管的功能,本组对象中所有半规管增益均正常者10例;HIMP正常19例,14例异常;SHIMP正常18例,异常15例;其异常率分别为69.70%(23/33)、42.42%(14/33)、45.5%(15/33),从冷热试验、vHIT、HIMP、SHIMP检查结果中不难看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大多在低频[11],部分也可损伤高频区的功能,与之前学者报道[12]相同。

HIMP、SHIMP通过高频高速旋转运动直接刺激双侧水平半规管,不会诱发脑干中的速度储存机制和快速复位机制[13];SHIMP扫视通常在整个头部运动结束后出现,尤其是在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患者患侧甩头时,患者需要一直紧盯目标靶点而消除了自发眼震和隐形扫视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VOR增益,进而提高了突聋伴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本文结果显示SHIMP异常率大于HIMP,同侧SHIMP平均增益较HIMP 平均增益较小,与既往文献[14]报道相同,增益大小还可能与检查者是右利手、甩头力度不均,或受检者双眼眼睑遮盖瞳孔以及摄像头记录仪仅记录右眼数据有关[15,16]。本研究选择发病2周以内的患者,其眩晕尚未消失,动态代偿尚不完善,结果显示SHIMP患侧增益与HIMP患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呈线性正相关,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2]。另外,从文中结果看,SHIMP的扫视振幅与扫视百分比与HIMP呈正相关,与前庭神经炎患者和正常人群一致[4];HIMP的扫视振幅和扫视百分比较SHIMP的小,是由于33例患者中有19例HIMP增益正常者,因此产生扫视的百分比较低,扫视振幅明显降低,与前庭神经炎的表现一致,更进一步印证了HIMP和SHIMP检查在VOR直接通路评估中的协同作用,SHIMP甩头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VOR[17]。HIMP和SHIMP患侧增益均小于健侧增益,与既往报道相同[2],表明患侧VOR通路功能较健侧有一定损伤,进一步证明,在前庭神经炎和突发性聋伴眩晕这两种急性单侧外周前庭损伤疾病中,SHIMP作为HIMP的补充检查,同样能体现二者的互补协同效应,评估半规管损伤及代偿程度。

综上所述,HIMP和SHIMP均是评价水平半规管功能的手段,在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应用SHIMP检查,可提高半规管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比HIMP更加灵敏。HIMP与HIMP的各项指标特征与VOR生理特征有关,HIMP和SHIMP的互补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及康复疗效。

猜你喜欢

规管代偿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No.2 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Dix-Hallpike 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民营电视剧企业社会效益失范问题的规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