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

2021-07-12曹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第一课新教材

曹群

[摘   要]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对“哲学与文化”第一课不够重视。“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有着激趣励志、先行组织者、沟通对接、学习向导等功能。教师可以从紧扣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文本、解析时政热点等方面重构“哲学与文化”第一課。

[关键词]“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46-02

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每年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教育,并在开学之初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部分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有第一课,以此来开宗明义。必修4“哲学与文化”是一个关于哲学启蒙的模块,与另外三个模块相比,学生对其相对陌生,也感觉神秘。下面,笔者就围绕“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剖析“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现状与成因

人际交往中,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他们今后的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常说的“首因效应”。“哲学与文化”和学生之间的“首因效应”就产生于第一课,从中可以看出第一课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第一课的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也看不出第一课有何特殊的功能和意义。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哲学与文化”没有安排专门的“绪言课”,而是直接进入主题,阐述具体的哲学知识;二是部分教师对第一课的功能与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他们不会对此进行特别的准备。

二、重识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功能与价值

“哲学与文化”虽然没有安排专门的“绪言课”,但在第一课《追求智慧的学问》中安排了“哲学的起源”等知识,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将其打造成“绪言课”,发挥第一课的功能和价值。

1.激趣励志功能。高中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独立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同时存在的时期。高中生对“哲学与文化”这一模块是非常好奇的,也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如果在具体教学中,不把这种兴趣引向更高的层次,那么这份好奇与兴趣将是不持久、不稳定的。笔者在“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了哲学家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讲授“哲学的本义”时引用了老教材中“烛光照亮小屋”的哲学故事。这些有着浓郁哲学味的教学素材可以激发学生探讨哲学问题的欲望,调动其学习哲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先行组织者功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从而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哲学与文化”模块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知识,如物质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观……如果把这些知识的学习界定为下位学习,那么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前,教师要先给学生呈现一个上位观念——哲学的概念。“哲学与文化”的第一课《追求智慧的学问》,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哲学的概念: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哲学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把下位知识纳入上位的结构中;也有助于学生从较高的站位来看待哲学课程,使学习更加系统化。

3.沟通对接功能。首先,高中生虽然刚开始接触哲学知识,但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生活经验,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哲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其次,“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中最后学习的模块,学生学习该模块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等必然会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所以,“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教学也应该在“哲学与文化”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架起桥梁,并突出哲学学习的特点。

4.学习向导功能。学习方法的渗透应该贯穿于知识学习的始终,开宗明义的“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更应向学生展示哲学学习的基本特色,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引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之后再告诉学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给我们呈现了学习哲学的主要方法——追问和思考生活实践。总之,教师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应渗透一些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三、重构“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策略与方法

1.紧扣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关于《追求智慧的学问》,2020年修订的课程标准对其的要求是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个小议题:有网友曝光了一张截图,截图显示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出门诊,挂号费为1200元。我们应如何看待这1200元挂号费?笔者引导学生从经济、法律、哲学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说,钟南山院士作为行业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有着几十年高水平的医疗经验,所以就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言,1200元的挂号费并不高。如果一个患者花了1200元来挂号,他所患的疾病必然是疑难杂症,而非普通的呼吸疾病。但是如果挂号费定价过低,很容易造成人们无论大病小病都来找钟南山院士,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从法律角度来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那种认为“英雄就应该清贫”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当医护人员因为付出而得到一些实惠时,有些人就犹疑了,甚至认为医护人员应拒绝奖励,仿佛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英雄的称号。这其实是某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在作怪。在当今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而是应该让英雄既得名又得实,少一些悲情,多一些体面,这样人们才能心向往之。这一教学设计涉及了“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模块中的思维方式,凸显了第一课教学的沟通对接功能;同时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让学生体会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研读教材文本,激发教学灵感。研读教材是实现“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人生三境界的经典之说。对其细细品读,实感哲理深刻、意味深远。人生三境界也可以是研读教材的三境界,我们只有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后才能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应用自如。在对“哲学的起源”这部分内容反复研读后,笔者借鉴哲学家的“灵魂三问”,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哲学是什么?哲学从哪里来?哲学要到哪里去?通过“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要给学生讲清哲学的本义,凸显第一课的先行组织者功能。通过“哲学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要向学生阐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通过“哲学要到哪里去”这一问题,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哲学是无用之大用。哲学看起来抽象无用,似乎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难题,但哲学是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它能让人胸怀全局、洞察大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能让人的思维跃升到新的高度,这是任何具体科学所不能做到的。其次要向學生阐明哲学其实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哲学后要学以致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新教材对“哲学要到哪里去”这一问题着墨不多,所以如果要凸显第一课的激趣励志功能,要让学生领会哲学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就应该创造性地改造教材,让这一部分的教学浓墨重彩、淋漓尽致。

3.解析时政热点,渗透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具体情境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与发展的。笔者在“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教学中结合时政材料,设计了一个小议题:新冠疫情期间,有些人“逆行”,有些人闯关;有些人倾尽所有,支援抗疫前线,有些人却被金钱和权力腐蚀,私吞爱心物资,高价倒卖口罩。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截然相反的行为的?笔者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来看待问题:人是动物性和神性的结合,人性中有你想象不到的好,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恶。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既然经历了温暖和美好,也就躲不过冷漠与丑陋。世界是两面的,我们不能忘记低调的善,也要警惕伪装的恶。学习“哲学与文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感悟生活,对生活实践进行反思和追问。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呈现一些时政材料,让学生去感悟和追问,使之上升到哲学层面,这样哲学知识就有了坚实的现实支撑,学生对哲学知识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哲学与文化”第一课,就相当于为“哲学与文化”这堂“大课”做了个精彩的导入,有了精彩的“导入”,我们方能顺利地为学生揭开哲学世界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第一课新教材
简论新教材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上好“开学第一课”
毕业第一课:钱钱钱钱钱
科学第一课
小狮子的游泳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