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学 以学促悟

2021-07-12傅华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传记项羽

傅华丽

[摘   要]古代人物传记作为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更是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然而,古代人物传记的教学不容乐观,一些学生闻文言文而色变、读传记而生畏。故此,如何让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焕发活力,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亟须解决的议题。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紧扣“写”与“悟”两个关键词,围绕以写促学、以学促悟,初步探索出一条高中阶段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15-03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在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在文言文创作的时间距今较远,理解相关内容的难度大。因此,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是确保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智育、美育、德育。

古代人物传记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然而,古代人物传记的教学不容乐观。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紧扣“写”与“悟”两个关键词,围绕以写促学、以学促悟,初步探索出高中阶段教学古代人物传记的有效策略。

一、以写促学,把握文体结构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活、精神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样式。从概念来看,古代人物传记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传主的身份具有特殊性,或是王侯将相、迁客骚人,或是大家名流、奇人异士等;其二,多出自名家之手,描述生动,记录真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其三,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邃的哲理。

教学古代人物传记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即让学生不仅能通读传记、鉴赏传记,还要“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此处的“写”又可分为浅层次的仿写和深层次的拟写。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文体结构,进行浅层次的仿写。

一篇古代人物传记,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生平简介”“主要事迹”和“客观评价”三个部分。其中,“生平简介”部分起概述作用,多用精简的语句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家世、生卒、谥号、品行等。如《张衡传》中对传主的介绍:“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短短几十字,便将张衡的整体形象直观地摆在读者眼前。

依上可见,“生平简介”部分有较为固定的格式和内容,且篇幅短小,最适合仿写。一位学生曾这样介绍自己:“庞家有子,人称咏晖,世居荆楚,后举家迁鹏城。咏晖少时尝望曦而叹曰:‘男儿当如此!故取表字‘叹曦。咏晖不拘小节,胸无城府,又天资聪颖,深通琴理,尤善西洋乐器梵婀玲,为盐港一绝。”这份自我简介交代了该学生的姓名、表字、性别,还有籍贯、性情、特长等,语言简洁,表达流畅,读完后笔者不禁拍手叫绝。

又如一位学生为其好友所作的简介:“吾有一友,姓李名夕表字思辰,岭南揭阳人氏。其身高八尺,相貌质朴,肤黑如碳,常自嘲能隐身于夜。思辰曾呓语神游,时诵诗文,时讲公式,时练体操,举室皆惊,故送其绰号‘仙人哉。”这一简介除了交代传主的基本信息外,还特意附上了传主的外貌特征和会梦游等内容,描述生动,妙趣横生。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情”,“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为自己或同学写作简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个难得的“省己”契机,又是一次特殊的写作经历;对教师而言,这项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去督促学生主动完成文白转换的任务。但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而是“有思考的写作”,其追求形似,更讲究神似。当然,这个要求在写作“主要事迹”部分时更为突出。

其次,引导学生梳理写作线索,进行深层次的拟写。

“主要事迹”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的主体,它要求作者艺术性地记录传主真实的读书历经、生平奇遇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等。要想写好这部分内容,要抓住三个要点:第一,所选材料必须真实、典型且论述详略得当,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就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历史大事件,其中又以“完璧归赵”为叙述重点;其二,记录事迹的目的是彰显传主的个性和品质,如《苏武传》记述了苏武虽被流放,但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故事,借此赞扬苏武的爱国意志;其三,多以时间为序,如《李白传》中就有“母梦长庚星而诞生”“天宝初,自蜀至长安”“乘酒提月,遂沉水中”等多个时间节点,通过梳理时间线索,找准对应的内容等,文章的脉络便一目了然。

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主要事迹”,笔者首推假设法,即抛出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鼓励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比方说创设如下情境:六十年后,我班的黄烁莹已是一位蜚声中外的画家。再提出以下问题:若你要展现她的主要事迹,你会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你会着重表现她的什么品质和精神?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必定是德艺双馨的,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德”和“艺”两方面的内容;在确定主旨时,则要考虑“德”和“艺”之间的联系。

一位学生这样记述:“戊戌年秋,烁莹始学丹青之艺,手不释笔,朝乾夕惕。逾三年,技艺精进,长于绣像,图写特妙。有长者观其画而叹曰:孺子可教,当出人头地!”另一位学生写道:“时南粤遇大水,烁莹夜不能寐,捐画百幅,用作抗洪之资。后大水退去,烁莹喜极而泣,作组画以纪之。”这两则片段皆有明确的中心,前者肯定了传主的才华,后者赞扬了传主崇高的爱国情。这两位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主要事迹”的拟写任务。

二、以学促悟,体味文章意蕴

如果说“写”是学习古代人物传记的途径,那么“悟”就是学习古代人物传记的结果。在古代人物传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在当前的某些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考点训练而轻视主旨探究、强调知识积累而忽略文化传承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会把古代人物传记作为普通的文章或者考试阅读文本进行教学,以致课堂枯燥、沉闷,很难使学生泛起思维的涟漪。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绝不能止步于“学”,还当有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即“悟”。此处的“悟”又分为作者的感悟和学生的思悟。

首先,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的评价,揣摩传记的写作目的。

无论是作者公开评论传主的纪传,还是“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的志传,都含有“客观评价”的部分。如太史公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文末的点评:“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在上述文字中,司马迁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心(心向往之)和尊崇之情(可谓至圣)。

欧阳修在《范文正公神道碑铭》一文中并未发表任何议论,但读者通过阅读“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等内容,仍可看出他对范仲淹刚直公正、忧国恤民的品质的赞许。

毋庸置疑,那些历经时间的淘洗仍存于世的古代人物传记皆具有“生动的特殊性”,作者对传主或明或晦、或直或曲的评价,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有学生在学习完《鸿门宴》一文后,对项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项羽本纪》,又收集了诸葛亮、李清照、王世贞等名家点评项羽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后,他发现作家的写作意图不同,其笔下的项羽形象也各异:韩信认为项羽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李晚芳则盛赞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杜牧从诗人的视角审视项羽,认为其若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用“肯为君王卷土来?”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在对项羽有了更客观、立体的认识后,该学生开始思考譬如“英雄史观是否合理”的问题,试图与传主项羽展开更多的“对话”。

这就是在汲取前人智慧后所萌生的“悟”。明代教育家罗钦顺曾言“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这位学生正是通过一系列自觉、自发的思考,而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并享受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其次,引导学生记录对传记或传主等的爱憎之情,发挥传记的“立人”作用。

一篇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读者认识世界,还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学生阅读完一篇传记后,在分析作者的价值倾向之余,自身也会对传主本人或作品本身产生好恶爱憎。这些情感触动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宏大的历史观,有利于“立人”这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学生对作品的爱憎之情往往转瞬即逝,所以需要以“写”的方式留下痕迹。余映潮老师认为,用“学习写作”的方式来教学阅读课文,能表现出“侧面入手,正面解读”的手法。如果说浅层次的仿写和深层次的拟写更多是在完成语言建构和思维提升的任务,那么,在正面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的“悟”和“写”则实现了审美的创造和文化的理解。

一位学生在读完《李白传》后久久意难平,于是续写了一段议论:“太白之作,豪放俊迈,清新飘逸,有‘砯崖转石万壑雷之势,可堪‘诗仙之誉。世人皆曰太白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殊不知其亦心忧天下,胸怀社稷。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殷殷之情,奈何奸佞当道,凤池渺渺。若天子许其执剑,亦可破楼兰矣。”她看到了李白的无奈与落寞,也看到了当时朝廷的黑暗与腐朽,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能有这样独立、深刻的思考,实属不易。

另一位学生是刘长卿的忠实拥趸,他不满《唐才子传》对刘长卿的简单记述,斟酌再三后写了一篇《刘长卿传》,文中有这样一段:“长卿有身显名扬、尽忠报国之志,不料苍天不佑,小人谗之,以致身陷囹圄。然长卿不惧奸邪,不改操守,其志洁,其行芳,实清流也。长卿天赋异禀,有‘五言长城之谓,其名虽不及李杜,然清净自然之气,淡定随和之韵,独步中唐。只叹生不逢时,鲲鹏乱世难图南矣!”这名学生在文中极力称赞刘长卿的人格和才华,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喜爱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若能以传记为镜,便可知兴衰,明得失,正品行。毕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人,他以后便可能会成为那样的人。

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听说读写,知思悟行。高中阶段的古代人物传记教学,尤其要抓住“写”与“悟”,落实以写促学、以学促悟。“写”是有意识的写,“悟”是有思考的悟。这样,学生才能牢记读过的传记。“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这样的“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3]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  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传记项羽
别把八卦当传记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项羽虞姬
读失败者的传记
人物传记
高年级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谈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清洁工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