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建设与城郊规划建设一体化研究
——以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工程为例

2021-07-12范宏宇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客流轨道交通线路

范宏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3)

1 引言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使城市规模极速扩张,人口数量聚集性增加显著,城市空间的承载力面临着重大考验,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高密度空间等城市问题应运而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成为解决环境质量、交通拥堵、疏导中心城区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引领远城区快速建设的唯一途径。

新形势下,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区也正进行全面调整,为疏解中心城区重叠功能,引导城市人口有序扩散,提高“多中心”与“高密度”“环境中各功能空间的运行效能,纷纷选择以新城建设为平台、轨道交通为纽带的城市发展战略”[1]。

如北京外缘新城的发展起于2003年轨道交通八通线的开通。2010年—2012年,房山线、顺义线等市郊线的开通加快了诸多新城的建设,北京“多中心”发展的空间形态初见雏形,逐步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及人口的转移[2]。

需要注意的是:从现有的建设经验来看,郊区地铁线路的设计和建设呈现出与中心城区截然不同的特点,郊区地铁的建设在推动和完善郊区城市发展的同时,又被滞后的城区规划和基础建设而限制。具体表现在:近期远郊城区客流的支撑力不够;沿线片区规划缺失或老旧,缺乏与地铁站点的统筹和结合;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效率不匹配、土地结构不合理;地铁站点周边的市政配套严重滞后。

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为例,阐述地铁项目在郊区不同区域特征下需重点考虑的设计及建设因素,探讨地铁郊区线建设与城市郊区规划建设一体化的必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更加符合区域特点。

2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逐步由市区延伸到郊区,而市区线和郊区线有着截然不同的客流特征,影响了线路的运营组织方式和工程方案[3]。一般情况下,郊区的发展没有主城区成熟,人口密集分布程度不均匀,城市道路、交通接驳配套设施不完善,待开发的土地和资源开发潜力大,但是需要分计划分步骤,不能在短时间同步实施。由于以上因素,造成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时间短期内无法进行匹配。

3 轨道交通与城市郊区规划建设实施不同步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与城市郊区规划建设如果不同步规划,且实施不同步,将会带来一系列规划、客流吸引、土地利用、资源不匹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敷设方式、征地拆迁等建设方案。二者均要兼顾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如果不能统筹将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开发规模尚未形成,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地铁线路通道和敷设方式的选择。

(2)地铁线路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需要对后期实施的重大规划项目预留实施条件,考虑综合效益。

(3)郊区环境不同于主城区,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4)地铁建设先入为主,但是过度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后期土地的开发利用。

(5)待开发区域对TOD条件的预留如果考虑不充分,将造成总体资源流失。

4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蔡甸线为例,探讨地铁郊区线建设与城市郊区规划建设一体化措施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蔡甸线工程作为实例,探讨地铁郊区线建设与城市郊区规划建设一体化协调模式。蔡甸区位于武汉市郊区的西大门,地铁蔡甸线具有快速衔接蔡甸城关与主城、支撑中法生态城发展、缓解蔡甸进出主城交通压力、带动沿线轴线拓展的功能,见图1。

图1 武汉市轨道交通蔡甸线线路走向

4.1 线路通道和敷设方式应满足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新城区轨道线路走向沿预测主要客流走廊,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用地、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等因素敷设,线路应串联新城区商业、交通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点[4]。

郊区城市土地利用没有主城区成熟,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规划实施尚未形成。结合城市现状及发展特点,对蔡甸线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比选,西端线路平面研究了三个通道,见图2。

图2 线路通道方案

成功大道方案沿线区域均属待开发区域,且规划用地性质多为工业用地,建设条件好但预期客流效应不明显;莲花湖大道方案沿线局部区域现状已建设完成,但多数区域属于待开发区,且道路红线仅30 m宽;蔡甸大街方案沿线所经区域绝大多数已建成,且蔡甸大街为蔡甸城区东西向主要交通走廊,客流吸引好,且穿越蔡甸主城区,服务功能好,线路末端可以带动待开发区域的发展。结合客流吸引及提高服务水平等综合效益,采用蔡甸大街方案[5]。最终通道方案兼顾了客流成熟区和待开发区域的发展。

线路位于蔡甸主城区及中法生态城规划核心区,途经蔡甸城关、新农社区。蔡甸城区道路两侧居住小区密集,且均已建成。规划中法生态城范围沿线规划居住用地正在建设,为减小高架敷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投资,建筑密集区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尚未建成区采用高架形式。故线路全长16.107 km,其中高架线长度3.094 km。

4.2 充分考虑与重点规划项目的衔接预留

按照《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将在蔡甸区内首期32 km2集中建设区内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健康医疗、节能环保、信息电商、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态旅游等产业。蔡甸线作为中法生态城启动区建设的重要交通支撑,满足中法生态示范城的规划要求,贯彻低碳生态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兼顾近远期发展需求,选线充分结合沿线现状及规划,兼顾线路沿线客流服务及带动城市开发功能,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服务空间,较好地服务中法生态城及蔡甸主城居民出行,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在规划的中法生态城范围内设置5座地下车站,线路敷设方式和站点规模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空间和拓展条件,这些前瞻性理念均在蔡甸线工程中得到落实。线路在此范围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由于与轨道交通工程无法做到同步实施,故采取同步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车站站位充分考虑其规划布局,车站出入口、风亭、周边景观也与其充分对接,并做好道路等市政预留工程。统筹轨道站点周边新建、改造的道路及市政项目,与站点路面恢复同步实施,保证建设标准一致,避免重复施工[6]。

4.3 保护生态,避让湿地公园等环境保护区

地铁项目大部分位于城市建成区,随着地铁从便利城市出行向着连接城市与郊区、卫星城的功能转变,其跨越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加强地铁项目生态影响评价、提高地铁的生态效益是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

位于城市建设区的生态敏感目标集中于城市内的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生态敏感目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湿地、天然林、水土保持区等[7]。

武汉后官湖湿地公园位于蔡甸区汉阳大道边,规划面积3 186.3公顷,是目前武汉建设的最大的湿地公园。蔡甸线工程选线上充分避让湿地公园,未进入水体。车站邻近主干道设置出入口,在满足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引导市民健康出行。

4.4 减少对沿线待开发区域的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

由于部分地铁工程早于沿线土地开发,故地铁工程建设应为后期土地开发的实施预留有利条件。以蔡甸线区间敞口段为例,临嶂大道站-桥隧分界明挖区间在U型槽上部设置区间跟随所,跟随所位于地上一层,区间U型槽位于地下一层。区间跟随所结构长约18.3 m,宽11.3~11.6 m,地面以上高4.4 m。跟随所与U型槽在平面上完全重叠,同时结合声屏障造型,整体效果好。与跟随所设置于隧道洞口附近地下或道路外地块相比,减少了征地,在降低造价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周边地块的利用率,见图3、图4。

图3 区间跟随所效果图

图4 区间跟随所结构横断面(单位:mm)

重视节能环保,蔡甸线高架区间实现声屏障全覆盖,最大程度减少地铁运营对周边的影响,对沿线待开发地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5 与TOD同步规划分期实施,做好预留

郊区地铁线路工程,更应充分贯彻“地铁+物业”理念,为地铁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蔡甸线线路选线充分结合柏林地铁小镇用地,以提升地铁小镇用地土地价值和商业价值。蔡甸线知音站充分利用车站折返线上方空间设置物业开发,并与周边中法生态示范城地块预留衔接条件。出入场线上盖工程,充分预留与后期开发的接口。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柏林站、新庙村站、集贤站、新天站等多处设置开发用地,并预留车站与开发结合的条件,见图5。

图5 线路与地铁小镇用地关系

5 结论

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为例,阐述城郊地铁项目面对不同的区域特点,探讨地铁郊区线建设与城郊规划建设一体化措施,使工程实施更加符合区域特点,并更加因地制宜有利于区域的发展[11-12]。

(1)线路通道和敷设方式应统筹结合客流吸引、对待开发区域的引导等综合效益。

(2)地铁工程应对沿线规划的重大项目工程留有发展空间和拓展条件,采取同步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3)郊区线路需要注意生态保护,避让湿地公园等环境保护区,提高地铁的生态效益。

(4)减少对沿线待开发区域的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

(5)城郊地铁线路工程,应充分贯彻“地铁+物业”理念,与TOD力争做到同步规划分期实施。

猜你喜欢

客流轨道交通线路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控制仿真与优化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