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学习目标 巧设主问题

2021-07-11方富萍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类宗璞紫藤萝

方富萍

散文以其内容丰富且形神兼美的特质占据着当下初中语文教材中最高的篇目比例,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导性文类。然而,如何驾驭散文之“散”的问题,却长期以来困扰广大的语文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名师课例研究心得,笔者以为:厘清学习目标,巧设主问题导学的方式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路径。

一、厘清散文的学习目标

(一)理性认识散文的“散”与“不散”

当下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散文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文类。它的内含似乎比“广义的散文”窄一些,但又比“狭义的散文”宽得多。细说起来,教材中的散文至少涉及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演讲等文类。文类繁多必然导致教法不一,以至于许多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竟然也找不到一种相对通用的教学路径。故而认为散文文类太散,不好驾驭。

同時,就一篇散文而言,“形散神不散”之说也由来已久。何谓“形散”,大家约定俗成的认识是:即使是同一文类,其也有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的特点。表现在内容上,散文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等;而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又有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调整、随意变化写法的自由。至于“神不散”,这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角度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其内容多么丰富,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不过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由此可知,散文,散的是形,不散也不能散的是神。

(二)从“学的角度”厘清散文的教学目标

如此多姿多彩的文类会有相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根据散文的自身特点,学生学散文就有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学习目标。其一是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其二则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即丰富自己的语文经验。这两个目标中,前者为语文课程所谓的人文性目标,后者凸显语文课程所谓的工具性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散文学习中学生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是要在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据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散文学习必须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一是要建立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例。“这一篇”是独特的文本,是其他任何材料甚至同类文本所无法替代的。任何人都可以写紫藤萝,但任何人写的紫藤萝都不能等同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学生必须面对的学习任务是理解并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和掌握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文写作知识和表现能力。

二是要建立自身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独特体验的链接。

学生的自身经验,包括已有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而作者通过“这一篇”所传达的经验也是如此。紫藤萝并不鲜见,不少学生甚至早有写紫藤萝的经历,但任何学生都不可能经历宗璞经历过的人生,更不可能与作家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此,我们的散文课堂,就是要在这两个不等同中间为学生找到一个最佳的学习起点——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独特体验之间的链接。

二、认识主问题导学

由上可知,散文虽散,散文教学却万万不能散;巧设主问题,方能有效统摄散文课堂。

(一)当下散文课堂的弊病

课堂的诸多遗憾中,课堂提问过多过碎是最明显的弊病。“‘步步为营的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板书靠近的阶梯;‘问题群成为帮助教师滔滔讲析的桥梁;‘碎问碎答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网络。”而课堂提问过多的问题出现在散文教学中,则既伤害着散文本身的“神美”,又伤害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听过数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公开课,发现一部分老师倾向于用讲析法,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自己讲解,师生互动极少。而绝大多数的一线老师倾向于问答法。宗璞其人、相关的背景、概括内容理清层次结构、赏析语言、提炼主旨……每一个教学内容都由多个零碎的问题串连起来。课堂成了师生之间关于问题的出招接招。笔者整理了六堂普通一线语文老师关于该散文的课堂观察笔记,发现六堂课中,问题最少的是二十七个,最多的达到四十一个;在如此众多的问题中,得到成功解决的问题,最多的一堂是十六个,最少的一堂只有七个。然而,无论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多是少,笔者在听完之后都没有感受到《紫藤萝瀑布》作为“这一篇”散文对于学生该有的影响——学生与《紫藤萝瀑布》之间没有成功建立链接,因为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让他们成功走进课文;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宗璞通过这一篇《紫藤萝瀑布》所传达出来的独特经验之间更是没能形成链接。宗璞当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学生读者,学生同样完全不懂宗璞,甚至今后也难以读懂类似散文。

痛定思痛,笔者认为:设计主问题是应对这一弊病的最基本路径。

(二)关于主问题设计

主问题是针对课堂问题过多过碎的弊病而提出来的。相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主问题有“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那什么是主问题设计呢?余映潮老师在他的《这样教语文》一书中这样定义: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称之为主问题设计。其主要特点是:

首先,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要求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这类的简单应答无法回答主问题。

其次,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出现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

再次,主问题设计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和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

一言以蔽之,主问题一定是有助于达成散文学习目标的问题,是能够成功地链接起学生与这一篇的问题,是能够让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中作者所传达的独特经验水乳交融的问题。

三、巧设主问题,教学《紫藤萝瀑布》

以下是笔者对余映潮老师《紫藤萝瀑布》一文主问题设计的整理。

【设计理念】

美文需要美教

【设计目的】

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对学生进行语感熏陶

【學习任务】

品味文中的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其教学过程中主问题设计如下:

整体感知环节:一个主问题——请叙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评:这是一个问题,这似乎又不是一个问题。说它是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回答;说它不是问题,因为与其说它需要回答,不如说它是在发出分享的邀请。不限制角度,也不会有标准答案。这是一个既有助于老师了解学情又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主问题。比起我们常问的“请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样的主问题导学方式,其境界非常开阔。)

品读环节:

品“花之美”:一个主问题——说说自己品味到的描写花之美的句段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味。

(评:写景抒情的文章自然要从景入手。而如何操作,余映潮老师给了学生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建议——说说自己品味到的描写花之美的句段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味。这个建议中有任务要求,有目标指向,更有方法指导。如此设问,学生阅读有目标,思考有方向。接下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学生的课堂活动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

品“情之美”:一个主问题——情在哪里?

点拨引导: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朗读文中美句,品析作者寄寓其中的真挚情感。

(评:借景抒情散文,其本意在情而不在景。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何由赏景到悟情,老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是集中课文中的写景美句,再引导学生自由赏读。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相机引导。如此导学,可放可收,一切视学情而定,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品“意之美”:一个主问题——这篇短文表现出什么样的“意之美”?

点拨引导:所谓的“意”在这里指文章中的“意味”,即文章中的意趣与情味,文章中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地方。

(评:从品花之美,到品情之美,再到品意之美,学生对《紫藤萝瀑布》的学习在一步步走向深处。什么叫“意之美”,尽管导入环节老师已对写作背景有所介绍,但很多学生仍有可能不清楚。而对写作背景的淡漠则可能导致这篇文章的学习失之于浅——到解景悟情环节就止步了。其实,这篇文章重在托物言志。因此,将学生引入对“意之美”的探究中,是老师必做的功课。这个环节通过主问题的导,是要将学生自身的经验与宗璞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情味儿链接起来,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起一座沟通思想的桥梁。老师的一个“意味深长”,成功地为学生接下来的思考和分析打开了一扇窗。)

以上是余映潮老师在整个《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设计的全部主问题。这四个主问题,或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或能引发学生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或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或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思考与对话交流……

厘清学习目标,巧设主问题,让散文课堂告别问得多、问得碎的弊病,让学生在“精”“少”“实”“活”的主问题中深深地潜入散文,在充分的听、说、读、写、思活动中感受散文的形,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神。这,将是散文教学永远不变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2]张秋玲,王彤彦,张萍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4.

[3]余映潮.这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9.

猜你喜欢

文类宗璞紫藤萝
读宗璞《报秋》,学借物喻理
美丽的紫藤萝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袁说友《成都文类》研究综述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论辨析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混用
当代文学中文类焦虑与纾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