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7-09刘莹龚猗李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刘莹 龚猗 李平

[摘 要] 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工作,也是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内容的情况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结合新时期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并逐渐建立了包含“明确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完备的三大类保障体系、递进的五种落实举措”的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着力打造思政育人大格局,以期为工科高校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建设性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科+商科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2020TSTX001)

[作者简介] 刘 莹(1982—),女,重庆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教学研究;龚 猗(1969—),女,江苏常州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李 平(1977—),男,四川青神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高频交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2-28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和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思政体现出“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新课程观,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3]。

一、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对工科高校而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代表的商科类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必要性。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商科类课程承担更多责任。电子科技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中提出:聚焦新时代工程创新引领性人才的通用能力与素养和领导力培养,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跨学科“STEM+A+B”知识结构与素质。B是指商科(Business)知識。校长曾还寄语全校研究生“做工程科学的发现者,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创造者,商业价值的实现者”。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科高校势必将工程教育和商科教育相结合,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品格、德性的养成与修炼。

其次是紧迫性。现有商科类课程尚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思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4]。然而,国内多数商科课程的理论案例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经济高速发展关注较少。因此,商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紧迫性。

最后是现实性。课程思政是帮助新时期商科类海归教师成长的现实途径。商科类的海归教师熟悉西方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对国内情况缺乏现实了解。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能帮助新时期商科类海归教师以更加全球化、跨文化的视野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卓越成就,进一步塑造立德树人教育观念。

二、电子科技大学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

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A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内较早安排部署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强化意识形态引导。

在学校的统筹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已确定了“一核心、两结合、三步走”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规划,注重方法创新,强调建立商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系统制度,并且全方位搭建了符合商科类课程自身属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

(一)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发展规划要素界定

“一核心”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思想。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必须将其贯穿课程思政的各环节。

“两结合”是指科研育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研育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路子,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同时,教师要在内容选题、组织研讨、价值引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

“三步走”是指课程思政通过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由学院党委委员、各教工支部书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总结经验,为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范围奠定基础;第二阶段,重点以教工支部、教学团队为切入点,学院党员教师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课程试点建设,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修订课程大纲和教案,将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着力打造多门具有高显示度的课程思政校级/院级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第三阶段,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