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教育云的纺织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2021-07-09张红霞祝成炎胡云中泽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

张红霞 祝成炎 胡云中泽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随着近年来非遗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融合,在资源整合、教学形式、技艺传承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总结近年来高校非遗教学的部分特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非遗传承数字化的必要性。并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纺织技艺与实践经验为例,结合高校云教育平台与教学资源的纺织丝绸非遗技艺融入高校教学的改革,围绕资源整合、平台设立阐述实现路径,以期为改进非遗传承模式,创新高校纺织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育云;纺织教学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合纺织丝绸非遗技艺建设纺织工程专业课程”(jg20190135);2019年度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现代纺织产学合作与协同育人”(浙教办函〔2019〕365号);2019年度浙江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浙江理工大学—嘉欣丝绸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浙教办函〔2019〕311号)

[作者简介] 张红霞(1964—),女,浙江诸暨人,学士,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纺织品设计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功能性纺织品、纺织品设计及纺织非遗研究;祝成炎(1962—),男,浙江余姚人,硕士,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纺织工程系教授,负责纺织工程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主要从事纺织、丝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胡云中泽(199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2019级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纺织品和纺织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053-04    [收稿日期] 2021-03-03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相关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教育云应运而生。教育云是基于云计算领域的相关成果在教育界进行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提供平台类服务,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传播教育信息,具有动态适应、高效率、数字化的多重优势。现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智慧校园建设、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在内的多个教育领域进行应用[1]。它将传统的数字教育向泛在教育进行转变,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丰富性[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意识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加深,全国各高校也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调动资源介入非遗保护,从专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维系传统非遗和现代社会的联系。而非遗教育不同于传统学科之处在于其需要更加形象化的教学,完整的溯源体系及传承的载体,非遗传承人的多方面支持,这个过程中教育云作为新的教学生态模式,可有效地改善高校非遗教育中出现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完善,知识传递慢与形象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非遗教学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简要阐述了纺织丝绸非遗技艺融入高校教育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实践层面论述了基于教育云的平台的非遗技艺专业课程开发流程,使纺织专业教学兼具专业知识与非遗传承功能;不仅能较好地解决现有高校非遗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也符合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是纺织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中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一、“非遗进高校”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关于高校非遗教学改革,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究员陈竟认为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文化保护是两回事,不能混淆一起,非遗既不能离开民俗文化环境,也不能粗放的引进高校进行西方美术教育理念来进行培养改进,否则会改变非遗传承的原有方向和进程。[3]在高校非遗传承的教学改革与非遗保护之间便存在着如何改造应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无法将非遗资源在专业教学领域进行高质量的转化与应用,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解读相对较浅,无法融会贯通相关传统历史和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而非遗传承人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却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人。

二是由于课程设计和内容设置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且较少有对应的高质量图文教材和课程素材,课程对专业学生的吸引能力不足,多数非遗教学课程流于表面,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相关非遗技艺的兴趣。

三是大部分现有的高校非遗传承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例如只在理论课程中安排一些相关的通识性章节,或者是在实验课程中流于形式,只是接触到了非遗技艺的一部分内容,无法展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谈不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完整课程体系。上述现状造成高校“非遗”传承宣传大于实践,流于表面而无法与专业教学相辅相成,成了教学体系中的额外负担;最后部分非遗技艺所在的地区与學校所在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距离的影响也带来了文化的隔阂和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不便地理位置对于扎根于乡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得益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在近年来也加速向虚拟化、开放化的转变[4]。传统的固定课程教育模式也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颠覆,基于云计算的教学模式改革是社会发展下高校改革的趋势。建设以纺织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为宗旨的高校纺织非遗保护与教学平台,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料数据,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另一方面使得教师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加灵活,实践考核更加有效,同时为多维度的教学模式设立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角度和改进方向,从技术和资源层面支持专业课程改革。因此在高校教育数字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内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也需要进一步与之融合。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