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设计类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探究

2021-07-09张伟明

工业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构建高校应用

张伟明

关键词:高校;设计类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构建;应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几乎触及到了所有的专业领域,这不仅要求各学科的建设和改革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要满足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多元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类课程作为众多专业和学科领域都开设的课程类型,也因其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创造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备受关注。诚然,从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教育技术和媒介变革来看,高等学校中课程的信息化改革和实践已经进入到“互联网+ 教育平台”的深度发展阶段。设计类课程传统的经验教学、“师徒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所打破。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不仅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理念嬗变、设计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设计类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高校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成效为研究的根本目标,从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广义层面的多元教学模式解析入手,深入挖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教学模式及其在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点理论和方法层面的指导。

1 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高校设计类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贯穿于所有与工程科技和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其本质目标在于对基于不同专业知识和技术发展方向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对部分高校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研究和梳理,发现现阶段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立创新观念,激发创新欲望。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和提升的前提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观念,高校设计类课程不仅是现有的设计理念和技能的传授,更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以及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建立其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当这种意识和观念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之后,再通过各种各种相关的设计训练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其二,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把握学科横向知识关系。现代的学科发展已经从单一型转为了复合型,即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与其他领域相交叉。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既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又要具备与本学科具有横向交叉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及二者之间构建起的交叉关系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在不同学科间产生创新的学科生长点。

其三,养成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都发生了嬗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工具使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养成随科学技术发展随时更新自己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并持续进行未知事物探寻和思考的习惯。

其四,形成对事物学习和研究的怀疑态度,并能够付梓实践探索的行动力。在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是形成对事物不断怀疑、反思的习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存在的就是正确的”思维定式。设计类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使其形成对既有知识和技术怀疑的态度,并将这种怀疑付梓实践论证,不断的在对怀疑的论证中,形成创新。

2 多元教学模式解析

顾名思义,所谓多元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课程的教学环境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讲授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有效、最符合课程特征的教学模式。以往,对一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性的,无论是基础教学还是高等教育都更多的采用单一教学模式来讲授,这种授课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介面前往往表现出过于枯燥、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激发等问题,同时也很难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多元教学模式则弥补了这一弊端。在一门课教学设計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相对最佳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最新的智慧媒体介入,形成混合式教学。当然,多元教学模式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介入了多种智慧媒体和信息技术,而在于这些教学模式和技术、媒介手段与设计类课程内容的关系,以及是否能够使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成效最大化。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只要在一门设计类课程中运用了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就是多元教学模式,就一定比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这显然是片面的扭曲了多元教学模式的本质。多元教学模式从字面上来阐释是指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其本质是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最符合设计类课程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前面梳理出的现阶段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来分析,对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教学一定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基础上,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主动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习惯,养成不断探究事物本质的习惯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运用,即线上和线下教学混合、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学习混合、理论学习和技术掌握混合等的教学方法多元运用,运用的目的是符合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的特点,而非为了使用多技术手段和模式,而进行多元模式运用。

3 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模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高校设计类课程是很多专业都开设的课程类型,其不仅覆盖了设计专业,也被广泛的开设在很多工科专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类型课程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上述对现阶段高等学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梳理,以及多元教学模式的解析,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研究针对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涉及的设计知识学习模式、设计思维能力、设计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智慧媒体教学为基础,进行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分析。

3.1 构建设计知识学习模式创新的自主型教学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设计类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是学生能够自主的设计自己知识学习的内容和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其已经不再单纯依靠设计课的课堂学习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问题,而是通过各种线上教学平台来获取海量的知识。这时,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老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施动者,而成为辅助者,抑或是指导者,而学生成为了整个知识学习的核心和主导。鉴于这样的变化,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型教学模式,学生对设计知识学习的模式不再是依靠课堂授课,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老师的辅导模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满足了设计类课程知识内容实效性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老师在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框架、过程框架和学习资源获取途径以后,具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则通过主动的、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完成。

3.2 构建设计思维能力创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在学习模式改变之后,由于学生的设计思维不再受老师的影响而被定式化,因此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设计思维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甚至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此时,通过课程相关的竞赛来使学生对某一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构建一种基于教赛融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摆脱设计思维模式化、定式化的禁锢,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老师的辅导下,解决自主研究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使学生掌握设计课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设计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进行的研究型学习,这正与开展设计竞赛所要实现的对某一设计问题的深入研究产生了耦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成效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创新。

3.3 构建设计实践能力创新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最主要的体现在设计实践能力创新层面。研究中发现,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理论化的、概念化的设计创新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成果,并在成果落地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设计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从现实层面来看,以往经常被高等教育提及的学以致用,在这种模式下被很好的践行。诚然,这种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通过产来实现,还能够通过研和用来实践,而学则称为贯穿整个開放型教学模式的内容。必须要明确的是,这种模式必须是开放型的,即学生要走校门,进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甚至是参与到销售、招投标、项目汇报等实际的工作中,只有走到社会层面的开放型教学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学生设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始终是学者们不断探究的命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代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各行各业成败的关键。随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高等教育改革如何能够朝着更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不断困扰着高等教育工作者们。研究以高校设计类课程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以实现课程最佳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设计类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多元教学模式的梳理和解析入手,深入探讨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设计类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从而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提供一点理论和方法层面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构建高校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