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1-07-09荆莉韩婧马靖香刘景慧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案例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荆莉,韩婧,马靖香,刘景慧

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荆莉,韩婧,马靖香,刘景慧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翻转课堂被看成是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形式。随着教育技术的深入,开放在线课程作为翻转课堂的技术手段具有较大的优势。“英语教学设计”是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掌握教师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本研究尝试在该课程中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的PUIP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率,提高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的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习者中心,教师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向导师角色,学生由反应的、被动的角色转向负责的、主动的角色。教师基于课程与学情,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作反转课堂,是指教师创作教学视频等资源在网络平台发布供学生学习,以此把更多的解放出来的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2011 年在美国各地快速兴起,很快就吸引了世界各地多方关注,被看成是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形式。国外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国内的研究数目庞大。翻转课堂一词往往和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互用。Nicky Hockly[1]308-313提出,语言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包括面对面学习和网上学习经验。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的深入,网络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地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相互支持,形成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

国外不少学者对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建议。如,Anna, F. Brown[2]11-21论述了翻转课堂的好处和有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她从翻转的过程、学情反思、课程准备和今后的方向四个方面给有意于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她指出,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视角支持翻转课程的有效发展。

翻转课堂也备受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在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搜索基于主题词“翻转课堂、英语专业”相关文献,搜索结果显示文献众多,可见国内的高校教师热衷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研究多是关于翻转课堂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语法课等的应用研究,在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中的研究甚少。楚苹[3]78-80《基于“微课”的英语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认为,英语教学设计是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掌握教师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指出采用基于微课的英语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更有优势。李丽玲[4]134-136在《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学设计课堂的研究甚少的原因是专业理论性太强和缺乏具体操作模式的指导。

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搜素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出现了一个“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慕课(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团队)和三个“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慕课(南通大学王俊英副教授团队、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林红教授团队、郑州师范学院陈冬花教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团队的慕课“中学英语教学设计”分为14个主题,涉及国内外核心素养、英语学习观与语言观、教学目标设计、听说读写技能教学设计等内容,辅以教学案例展示与评析,课程偏重英语教学最前沿的学科教学理论。该课程适合具有一定学科素养和理论基础的教师或师范生学习。浏览这些课程的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和部分教学视频,我们发现虽然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不尽相同,但都侧重教育教学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和教学技能。虽有案例分析,但案例只是节选部分,没有呈现完整的案例,而且案例分析不是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录像、说课录像或说课微课形式呈现,对师范生来说,直观的、完整的教学案例以文本的形式结合教学录像、说课录像或微课呈现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内化和技能的提升。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依托在线学习平台,丰富拓宽课程教学资源,创建具体可操作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和提升教学技能,解决该专业课程理论化过强、不利于学生内化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邯郸学院英语师范类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历时三年。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英语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基础上,借助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撰写一节理念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术语运用得当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在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设计能力。

研究内容为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教师问题引领师生研讨为路径,对所选教学案例进行细致评析,从案例中提取理解教学设计的知识信息,学习过程直观、易于知识理解内化。

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采取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借助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座谈和教学反思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研究过程呈螺旋式上升,最终建立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过程

(一)模式的创建与操作

课程组依托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借助翻转课堂手段,创建了PUIP教学模式:感知–理解–内化–实践(Perception-Understanding-Internalization-Practice)(见图1),即观摩课例、进行感知–问题引导、促进理解–讨论提炼、增进内化–梳理反思、尝试设计。

图1. “英语教学设计”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

该课程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内化理论。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下的具体教学活动见下图(图3-2)。

图2. 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

“感知–理解–内化–实践”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课前,教师指定教学案例,提前设置问题并发布到平台。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上,观摩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发布的话题,并整理讨论结果,在网上发布。基于案例的观摩和问题的引领,学生在线上展开讨论,激活已有图式,同时主动探究新知,建立起新知和旧知的联系,为线下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2)课堂上以问题为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在问题探讨中主动建构教学设计的知识和理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和整理获得的新知识,并帮助学生提升和迁移。(3)课后,学生通过反思课堂讨论、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完成评课和线上测试。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学生尝试撰写教学设计,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二)模式的实施

在实践翻转课堂的第一个阶段,2016级英语专业83名同学参与了课程学习。基于第一阶段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分析,课题组及时调整了实施方案,于2019年9月在2017级英语专业86名学生展开了第二阶段的实践,并在2018级英语专业77名学生得到进一步验证,确立了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

1.教学活动的改进

第二阶段的实施相比第一阶段,翻转课堂PUIP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有以下调整:

(1)教师对引导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形成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完整的问题链,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从而避免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和散漫性,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讨论的高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表1. A Night the Earth Didn’tSleep讨论的话题对比

2016级2017级/2018级 1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2教学目标的调整题目解读 3导入活动教学目标与活动的达成 4教学目标与活动的达成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说课内容 6题目解读 7阅读中的活动

以教学案例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发布的话题为例(见表1)。教师给2016级学生发布的问题有7个,知识内容有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调整、导入活动、教学目标与活动的达成、思维导图、题目解读、阅读中的活动。教师给2017级/2018级发布的问题精简为5个,关键词有:文本解读、题目解读、教学目标与活动的达成、思维导图和说课内容。说课内容为基础性知识内容,该案例的体例是说课,选取该案例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学生了解说课体例和说课内容。思维导图的运用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是该案例的教学亮点。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学目标与活动的达成是教学设计的检验标准之一。题目解读中学生可以在评判和想象中提升思维水平。

2.考核方式的调整

本课程确定了N+2考核方式(N为平时成绩;2为笔记成绩和期末成绩):笔记(10%)+ 线上测试和回答问题(10%)+ 观课评课(20%)+小组教学设计(20%)+ 个人教学设计(40%),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017级/2018级考核与2016级相比,增加了线上测试一项。另外,评课作业2016级提交5份,即所讲的5个教学案例的评课作业;2017级/2018级提交2份,评课作业1从所讲的教学案例中选取;评课作业2从在线课程其他教学案例中选取。评课作业的调整,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业,培养他们知识迁移、创新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

课程组成员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成长与变化,以2018级学生为例。“英语教学设计”课程在2018级进行了四次课后,通过课堂观察和线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有明显变化的,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从学习态度来说,学生从焦虑抗拒到主动参与和应对自如。第一讲之前,教师就在学习通上上传了观课视频,相关学习资料和微课,并且在班级群发布了课程要求和具体作业。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首先,学生对翻转课堂是抗拒的。他们更习惯听老师讲,而不是自己做课堂的主体。其次,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情绪。刚刚进入高年级,学生还不适应专业课的难度,且多门课程都要求学生制作微课和讲课,学生不自信且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十分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同时,学生也担心,自己讨论的效果不如教师直接讲解全面有深度。在我们完整尝试了两次课之后,学生的焦虑和抗拒就烟消云散了。课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行动中感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另外,课堂讨论是以问题为引领的,学生观课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前准备,减轻了课堂讨论的焦虑和压力,也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欠缺,针对性的制作了系列微课,学生在线学习,有效填补了理论知识空缺。课上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会不断引领和反馈,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每一讲也帮助学生梳理和提升,并不会影响知识传授的效果。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大大降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气氛也越来越融洽。学生不再是应付着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因为学习需求和兴趣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几个案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从学生线上讨论和提交的评课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已经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评价教学设计时已经明白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讨论时,已经学会教学设计是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也已经掌握。如:在第三次提交的评课作业中,学生的评课条理性和深度都有明显提高。二班第五小组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十分到位,并且尝试修改,虽然表述还有待提高,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理论知识,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实际操练。第一次线上讨论时,学生参与度高,但是讨论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经过调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这样方便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群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探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线上参与讨论。这样一来,整个线上讨论的质量大大提高。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进步也是十分明显的。在第二讲和第三讲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情境的创设,并让学生讨论在具体案例中如何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发表的观点都可圈可点。就第二个案例,一班第一小组就提出,可以将Alice这个人物换成Jenny的父母或朋友,这样重新设计,整个主题情境会更完整。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教学设计上实际操练还是缺乏的,现在掌握的知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在第三个案例中,学生尝试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虽然,学生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的描述过于宽泛,但是让自己修改时,大部分同学在线上提交时是这样描述的:“能够使用be busy doing 句式造句”。而造句并不是我们实际交际中的功能,这样的目标描述仍然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没有转换为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还需要接触更多的案例,同时,也需要通过实际操练,自己设计案例,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

四、教学效果

课程实施的PUIP教学模式“感知—理解—内化—实践”,优化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下观看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案例,尝试回答教师提前布置的问题,课上在教师引领和问题引领下,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各小组不同观点不断碰撞,对问题的理解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更加深入透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化课程知识,不断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巩固阶段,设计开放的评课活动,鼓励学生多角度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和批判,完善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去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关注真正学习的发生,关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生发的内心体验,并及时总结和提升。

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学生使用“英语教学设计”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实施翻转课堂,三届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很高,总体评价是该课程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精心选取案例,设置问题引领师生探讨,归纳提炼知识要点,课堂注重分享个人看法;实用性强,学生能够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相应提高,对以后从事英语教学有指导意义。

五、结论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英语教学设计”课程创建了“感知—理解—内化—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论如下:翻转课堂下的“感知—理解—内化—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课程秉承学习者中心说、全人教育说,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在课程学习中教师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引领、设计、支架作用。课程从问题解决的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够围绕导读问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知加工、重组,最终建构自我知识。教师应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构建新的知识和理念,提高英语教学设计的能力。

[1]Hockly, Nicky. Developments in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M]. ELT Journal, 2015(3).

[2]Brown, Anna, F. Implement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S]. In Mehring, J & Leis, A. (eds.). Innovations in Flipping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2018.

[3]楚苹.基于“微课”的英语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6).

[4]李丽玲.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

An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JING Li , HAN Jing, MA Jing-xiang , LIU Jing-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056005, China)

Flipped classroom is regarded as a new mode of teaching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s one of the technical ways of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open online courses have more advan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for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to possess teaching skills in college.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PUIP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with the aid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It will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 competenc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English pre-service teacher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earner-centeredness

G424

A

1673-2030(2021)02-0097-05

2021-02-06

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编号:2018YYGJ062)

荆莉(1972—),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博士;韩婧(1980—),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马靖香(1979—),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景慧(1977—),女,山东莘县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俊丹)

猜你喜欢

案例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