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馆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1-07-09张希胜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馆员学科

张希胜

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馆员队伍建设研究

张希胜

(同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0092)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对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服务保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团队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科馆员的能力水平,尤其是科研素养方面,所学专业与所从事服务的学科不匹配,与用户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团队建设方面比较薄弱,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缺少清晰的团队建设目标和团队文化建设;馆内对学科服务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学科服务团队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及科研服务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意识不强;学科馆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等。为此,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守初心、担使命、精业务的人才队伍,推进学术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图书馆效益形成的关键要素。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服务保障质量关系重大。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样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就是要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为学生学习和培养服务、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研究提供保障和支撑,牢固树立“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的服务宗旨,强化爱岗敬业精神。

当前,随着我国许多高校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视,在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物力资源的支持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尤其是国内的一流高校,随着竞争的加剧,愈加认识到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保障与支撑作用方面的重要性。[1]据此,笔者尝试就研究型高校(或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如何打造促进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团队建设做些探索。

二、研究型图书馆对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重要作用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面建设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其中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做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2]这清楚地表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体是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必须把满足教学、科研所需的图书信息服务放在第一位,并作为主体功能体现出来,切实落实在具体工作上。

(一)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持

当今,研究型高校通常都建设有设计先进、现代化软硬件配套齐全的图书馆。首先在场馆建设方面,经过不断的投入和改造,大都能提供座位数量较充足且舒适的阅览场所,同时在每个阅览室都配置了专业类的开架图书,供学生们研习之用。另外还免费供应开水。在这样的安静舒适阅览环境中,学生们无疑会增强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在信息提供方面,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不仅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还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及学术期刊数据库,同时建立了信息检索网络平台,供同学们查找和检索需要的资料信息。另外提供学生荐购、预约借书、续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项服务,大大方便了同学们的学习及研究需求。在信息检索培训方面,为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信息素养,研究型图书馆通常滚动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同学们了解图书馆的网站内容和检索技巧,提高检索质量和效益等。在课程教学方面,通过开设通识课程或公选课程,或者与院系合作开展专业类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3]这些服务功能的提供,很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很好地辅助和促进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很好地体现了“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

(二)研究型图书馆对于教学的支持

支持教学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功能之一,提供对教学服务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提高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竞争力。各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于教学的支持方式既有共性,即都是通过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学管理机构提供评估数据等,又有各具自特色的服务路径。经过调研发现,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于教学的支持主要表现在:(1)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和沟通,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也让图书馆能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每位学科馆员负责为对口院系的师生服务;院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馆员请到课堂中来,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图书馆讲座,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2)图书馆数字化制作室可免费将教师课程需要的教参书及教辅材料扫描制作为电子书,并收录到复旦大学网上教学参考书中,用于辅助教师自己开设课程的教学。(3)设立协作学习室是本校师生进行集体学习和研讨的场所,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内均可申请免费使用。(4)提供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即搜集和精选网络免费教学资源,包括数据库在线学习与教学资源、MOOC在线学习与教学资源、信息素养规范在线学习与教学资源、工具应用在线学习与教学资源等,供师生自主浏览与学习。[4]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研究型图书馆很好地介入和促进了大学的教学工作。

(三)研究型图书馆对于科研的支持[5]

提供科研服务和支撑和研究型图书馆的又一核心服务功能。研究机构科研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人员占有的学科学术研究的信息量或信息流。研究型图书馆正可以利用自身技能优势和学术资源在这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学科服务方面,主要提供针对各学科科研人员/科研团队的个性化学科咨询与图情分析服务,我们的学科馆员将深度嵌入到课题中,为课题的不同研究阶段提供全程文献跟踪服务;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各学科量身定做学科态势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学科竞争力分析、学科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预警分析等。(2)在科技查新方面,都可以为本校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查新工作;有的甚至建立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站配备了拥有600多个数据库的美国Dialog国际联机系统和拥有220多个数据库的STN系统,可以为校内外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成果查新、立项查新、专利查新等服务。(3)在情报分析与服务方面,依托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借助先进专业的信息分析与挖掘工具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基于事实数据、科技信息、文献资料等基础数据的决策信息支持与评价咨询等高度定制化的系列情报分析服务,助力院系及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实现对科研管理决策的全面支持,包括学术竞争力分析、科研人员绩效评估、学科发展态势分析、高被引论文检索、期刊影响力评价等。(4)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学校师生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牵引,充分协同校内外相关机构,综合建设、管理、挖掘、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布局、协同创新、管理决策以及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高质量、有成效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如: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训、专利检索、专利分析评议等。(5)在科研工具提供方面,研究型图书馆搜集并精选了文献管理软件、情报分析工具、科研管理工具、核心期刊目录,助力院系师生学习研究与科研管理。从辅助文献调研、论文写作,到实现文献分析、数据分析、学科主题分析、学术竞争力评价、学科动态追踪等,提供服务于科研全流程的软件工具支持。另外还提供论文查重、文献传递、定题、学术数据等各项服务。正是通过上述种种途径,图书馆实现了对科学研究强大的支撑作用。

三、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图书馆针对学科信息的采集,特别是对读者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查找有关的文献和文献线索,主动地将埋藏在大量文献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加工整理后向读者进行报道或宣讲,使读者迅速获取科研与生产所需的情报,等等,这些工作都必须靠专业人士才能做好。按照《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应“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应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2]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探索,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已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价值体现。因此,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情况对于研究型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居于核心地位。

(一)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团队的建设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近20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考查调研得知,超过一半的高校建立了学科研究服务管理制度和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并且90%以上都将学科服务确定为图书馆的品牌服务项目,基本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大皆为双一流研究型高校,其图书馆的学科研究服务情况代表了国内较高水准,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以上海的这4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见表1)。[6]

表1.上海4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情况

高校专职人员团队建设问题与困境 复旦大学图书馆6名专职学科馆员,强调图情专业背景,情报研究人员4人团队合作,每周一次组会,工作、业务沟通,请专家培训,与国外图书馆交流人员配备有待加强,科研辅助能力有待提升,专业匹配度不够 同济大学图书馆专职学科馆员9人,情报分析5人,硕士以上学历,化学、物理等学科。团队合作,支持相关人员培训,重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交流,加强对学科馆员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人员数量不够,与所服务学科专业不够匹配,科研辅助能力不足 交通大学图书馆12名名专职学科馆员,硕士以上学历,图情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背景比1:1考核以自评为主,定量考核。学科服务岗位不轮岗用户提出需求与馆员能力存在差距,馆员科研辅助能力需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专职学科馆员16人,硕士以上学历,学科背景以理工科为主。由馆长牵头成立创新团队,无具体绩效考与馆内其他部门工作协调不顺,院系服务不深入,专业匹配率不足,科研辅助能力弱。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型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尚存一些困境,表现在学科馆员的能力水平,尤其是科研素养方面,所学专业与所从事服务的学科不匹配,与用户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团队建设方面比较薄弱,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缺少清晰的团队建设目标和团队文化建设;馆内对学科服务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学科服务团队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

(二)团队对教学和学习服务存在的问题

前文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服务团队在教学方面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教育、学习、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者对图书馆学习和交流研讨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科技发展阶段的转变对情报服务和馆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等等。这一切变化迫切要求图书馆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服务内容方面加以拓展和深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对馆员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1]然而,馆员能力与服务转型和创新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跨部门的人际沟通协作不够顺畅,馆员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馆员不够专业、缺乏培训、能力不足,学科服务人员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不足,以读者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阻碍了对教学和学习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专职学科馆员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研究型图书馆要求专职学科馆员拥有高学历,既有与所服务的学科匹配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图情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需要具有足够的研究经历或资历。然而,通过对国内20多所双一流高校调查表明,其研究型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尚不能满足这些方面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见下表2):

表2.全国其他部分研究教学型高校(22所)图书馆学科服务队伍结构状况[6]

高校类型学科馆员人数(平均)学历结构(%)专业背景(%)职称结构(%) 博士硕士本科图情文科理工正高副高馆员及以下 双一流高校(12所)12.512.457.530.128.323.947.80.930.160.0 一流学科高校(12所)9.316.769.613.733.329.437.314.721.663.7

上表中,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占到30%;专业背景方面,图情专业占到将近30%;职称结构方面,馆员及以下站到60%。这种服务团队的结构比例,是不能很好满足研究型图书馆对于科研服务的支撑、教与学的辅助要求的。

四、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建设

研究型图书馆馆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服务。因此现有馆员在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1)增设馆员岗位类型。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重新梳理图书馆的工作岗位,做到细分,据此增设新馆员类型,如:系统维护馆员、电子资源馆员、数字馆员、储存馆员、信息与知识管理馆员、研究数据馆员、信息素养馆员、研究馆员(直接介入科研及教学的馆员)等。

(2)加强馆员服务及创新能力建设,优先打造基本教学保障服务团队。[7]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为全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研究与学习资料保障。因此,这个服务团队需要充分了解各学院、学科、专业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创建和完善基本文献资源、以及辅助文献资源等,做到对馆内任何学科的有关教学、研究、学习的资源情况了如指掌,及时补充新的资源,并及时向相关用户推送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师和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馆员可以提供滚动的培训课程,如信息检索、学术诚信、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学术写作与投稿等;深入介入教学或科研过程各个环节,将教学和研究支持服务精准传递到目标客户等。

(3)强化馆员思想及业务培训。首先加强馆员思想道德水平、责任感、事业心、服务风貌等的教育,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其次,让官员接受定期培训业务技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后,聘请学院或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举办科研知识讲座,提升其专业科研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科研究工作。

(4)打造一支守初心、担使命、精业务的人才队伍,推进学术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为此,首先要树立“人才强馆”战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以一流党建促一流队伍建设;其次要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培育具有“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专业馆员队伍;再次要细化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分类指导,重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第四要推动科学管理,完善以贡献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促进人才在各级岗位的有效流动;第五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增强馆员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要凝练组织文化内涵,创建学习型组织,塑造积极向上、创新探索、团结协作、爱岗奉献的组织文化;第七要关心馆员身心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升馆员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

[1]张希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2).

[2]孟姗姗.试论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J].学园,2013(9).

[3]同济大学图书馆主页.https://www.lib.tongji.edu.cn/index.

[4]复旦大学图书馆主页.http://www.library.fudan.edu.cn/

[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sjtu.edu.cn/f/main/index.shtml.

[6]景晶.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17).

[7]张希胜.美国高校创客空间构建的经验及其对国内的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

G47

A

1673-2030(2021)02-0117-05

2021-03-06

张希胜(1968—),男,安徽滁州人,同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俊丹)

猜你喜欢

研究型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超学科”来啦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