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021-07-07林俊英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思维

林俊英

摘要:实验与物理相辅相成,实验教学作为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载体,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分析实验现象,梳理逻辑顺序,反思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科学思维;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引导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重要组成内容。文章结合初中常见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模型建构中渗透科学方法,并在科学推理中注重实验分析,梳理实验逻辑,凸显科学论证过程,并反思探究过程,质疑批判和创新,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极好融入实验教学的探究过程。

一、 渗透科学方法,自主模型建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装置的选择,器材的组装,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无一不是思维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教育成果。通过实验模型的建构,使抽象的实验设计更加具体、直观和形象,便于学生去理解和熟练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模型建构,既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建模思维,又能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还可以更好掌握物理知识,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有效地学以致用。

例如,在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课,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中,适当对教材的探究顺序进行调整,采用问题引导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尝试设计实验电路,并完善实验装置。问题引导如下:

问题1:要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是否有关,应该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需要几个电阻?

问题2:为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需将这两个定值电阻连接成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问题3:如何通过转换法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

问题4: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时,需要重新设计电路吗?如何改变电流?

问题5: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是否有关时,需要再进行第三次实验操作吗?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理由。问题2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1,问题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采用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电流,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2。引导学生思考,热量虽然在初中阶段没有专门的测量工具,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温度的高低来间接反映热量的多少,可将发热的电阻丝放置于等质量的煤油中,通过测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在此也可以联系已学知识“电阻丝加热的液体为何不用水而用煤油?”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

建模就是用简单化的理想化的典型来表示研究的问题情境。掌握了模型建构,不仅能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本例中,通过教师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可有效节省实验时间,达到一图三用的效果,避免了学生简单重复教材的步骤,透过现象看本质。自主建构模型的过程学生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也极大地体现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身体会到成就感,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多次的讲授效果更为突出。

二、 注重实验分析,注重科学推理

在物理学中,要根据实验现象合理地推导得到正确的结论。要注意适用条件,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以使研究问题更加简便。

例如,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一课中,“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小组在进行实验中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滑动变阻器不够用了”,即当更换为大电阻时,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都没有办法使得电压表示数等于前几组显示的电压值;而有的实验小组却可以完成整个实验。

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在此实验中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是否有关系?实验能否完成与实验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大小是否有关?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4:能完成实验的小组选择的电源是几节干电池?控制电压不变的时候,取多大的电压合适?

问题5:当更换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后,应当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还是调小?无法完成全部的实验是定值电阻为小电阻时无法完成还是换成大电阻无法完成?

问题6:按25欧。20欧,15歐,10欧,5欧由大到小的顺序更换定值电阻是否存在无法控制电压相等这个问题?

在完成教材安排的实验基础上,基于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设计和实施拓展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达到基本的实验教学目的,又要把实验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内容(如概念课,规律课,习题课等)构建有机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在实验课上完成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维持电压不变,但到了习题课或复习课时,往往难以判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该是调大还是调小。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由表及里,总结提炼出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特点,为快速解决各类电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三、 梳理实验逻辑,凸显科学论证

论证是共同体围绕某一论题,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终达成可接受结论的活动。论证就是把探究的过程重新梳理一遍,分析事实和假设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猜想是否合理有依据,推理过程是否有的条件不适用,将现有的事实和实验现象数据有机联系起来,能不能通过事实或者实验数据进行证明。通过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有助于学生科学论证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课中,部分学生由于使用到多个电阻,便会猜想“电阻并联后,等效的总电阻的阻值比分电阻的阻值大”。笔者引导学生,一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解释,若并联的几个电阻材料和长度相同,那么越多个电阻并联,相当于电阻的横截面积变大,导致总电阻的阻值变小。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在图3的定值电阻两端依次并联上电阻,可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增大,意味着并联后的总电阻减小。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思维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