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问题与对策

2021-07-07邓攀

经济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邓攀

摘 要:食品流通领域是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涉及的面广,影响力大。大部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食品流通领域。因此,食品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文章分析了食品流通领域监管的问题,从建立追溯体系、加强信息化监管、建立网格化、推行风险分级管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流通 食品安全 监管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030-02

一、引言

食品流通领域是连接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的桥梁和中间环节,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人们80%的日常食品需求来源于流通领域。食品流通领域发挥着供需平衡、价格形成等重要作用。当前,食品流通领域面临的风险大,安全隐患突出,“瘦肉精”“非洲猪瘟”“甲醛蔬菜”“氯霉素水产品”“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一次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流通领域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渠道和主要环节,同时也是监管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加大食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力度,提高食品流通领域监管水平,已经成为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

二、食品流通领域监管的问题

(一)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随着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许多网络交易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等一时兴起、成为时髦,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这些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而流通领域的零售食品成为这些平台销售的主战场,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如假冒伪劣食品、三无产品、过期食品、进口来源不明食品等时有发生。一方面,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特征,使得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进行,只靠商家发布的信息来了解食品信息,无法判别食品的真实性,食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特征,网络交易一旦产生违法违规行为,按照以前的属地管理原则很难界定违法行为的管辖权,这些都给监管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二)基层地区监管力量薄弱

首先,流通领域的经营户数比较多,监管流通领域的执法人员较少,有的监管人员面对的经营户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可见基层监管人员工作压力大。其次,基层市场监管所配备的执法装备和资源不足。基层所并没有配备执法车辆、计算机、快检设备。甚至有的基层所还没有办公室,严重地影响了监管工作的开展。最后,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任务重。乡镇监管所監管人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完成当地各个领导部门本职外的工作分配,而食品安全的监管很难达到期许的高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阻碍了基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发展[1]。

(三)食品流通领域监管难度大

食品流通领域的经营准入门槛比较低,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只需营业执照和健康证即可,对其经营管理者没有要求,对于其经营过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大多数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年龄大,接受知识能力弱,食品安全意识低下,不能对销售经营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多操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致使好多价格低廉劣质的食品、甚至是过期食品进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隐患重重。流通领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流动商贩、地摊经济,这种流动经营给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消费者存在维权难。再有,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业流动性比较大,由于本行业准入门槛低,投入少,经营者一旦发现无利可图,立马注销转出本行业,这样就给监管者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信息化监管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监管已经是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必然选择。尤其是流通领域涉及面广、经营者众多、监管人员少等特点,推行信息化监管是提高监管效率的客观需求。当前信息化监管中缺乏统一的网络监管系统。监管部门内各个科室之间的网络监管信息还没有共享,如流通科室无法获取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再有,在实行信息化监管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比较高。对于经营单位来说,许多规模较小、偏远地方的便利店最起码要配备电脑,超市和批发部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也要投入资金和人力。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配备电脑、相机、二维码扫描等办公设备,需要相关的配套软件,这些都需投入大量的经费。信息化监管对监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监管人员具备电脑知识和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软件系统的能力。

三、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推进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将便利店、批发部、超市和农贸市场纳入动态监管,做到产品来源、流向可查询、可追溯,实现食品购进、索证索票、保质期过期产品的管理、保证关键环节可追溯。对于农贸市场来说,进场之前要实行检验制度。供应商进场时需提供主体资格证明、农产品的产地证明、检验合格报告等相关准入材料,并且在场外接受食品快检,快检合格后才能进场交易。入场交易的买卖双方均实名登记,买方卖方须凭有效证件到交易中心办理交易卡,供应商(卖方)入场交易前除须提供食用农产品相关准入材料外,还必须在场外“待检区”接受食品快速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激活交易卡进场交易,确保进入批发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相关合格信息同步推送至追溯系统,系统出具的电子结算小票二维码包含产品供货商、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买方交易后须凭该小票出场[2]。对于超市来说,推动其可追溯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超市的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的相关信息均可以录入自己的商品信息系统,需要检测的农产品将检测结果也上传到信息系统,并同步至各个分店,通过电子台账实施的条形码进行记录,商品的名称、生产厂家、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都可以扫码显示出来。推动监管过程的追溯体系建设。把执法过程管理、痕迹管理纳入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高效处置、层级监督。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完善信息的收集,建立统一的信息报送系统,监管部门对经营者的所有监管信息都纳入系统里,包括日常监管信息、监督抽检信息、行政处罚以及问题食品。该系统的功能是对经营者实行信息化的监管,从而有助于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和评估。其次,构建食品安全服务网查询体系,建立面向公众的“食品安全服务网”。要提供食品基本信息、企业索证信息,权威检测(抽检)信息等多种食品信息查询渠道[3]。最后,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重点是督促超市、批发部、水产店、奶粉专卖店、酒类专营店建立该系统。经营者将供应商的主体资格、进销货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錄入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企业端平台。监管部门通过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监管端口,对经营者的销售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网格化监管

网格化监管是将监管区域划分为“区域总格、市场监管所片格、监管人员若干单格”,依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落实辖区内各项监管职责,网格化监管员一般由辖区内的市场监管所监管工作人员担任。建立“全面覆盖、责任到人、从上到下”的市场监管网络体系。各个市场监管所在每个食品经营单位设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人员联系牌”将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人的姓名、电话进行公示,方便消费者和经营者联系网格监管员。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网格监管员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处理、掌握证据。建立网格化监管协调机制,由局办公室统一调度指挥,有投诉举报或食品经营违法违规问题出现时,通知并安排辖区内网格监管员及时处理。

(四)推行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

推行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评定风险等级,对食品经营者实施分类监管,实现对食品销售领域精准化监管,提高食品执法监管效能。食品流通领域涉及的经营户多,监管人员少、风险大、任务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提高监管工作的精准度和靶向性。评定周期为一年,每年底前完成对所有销售户的评定,结果作为下年分级监管的主要依据。根据经营者的规模、品种、数量等静态风险因素(静态风险因素占40%),经营资质、条件保持、过程控制、经营行为等动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占60%),进行量化评分,分A、B、C、D四个风险等级,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实行“一户一档”,建立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档案,根据当年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经营者监管记录差的,上调1个风险等级,监管记录良好的,下调1个风险等级。

(五)完善食品经营信用管理制度

完善食品经营信用管理制度,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构建食品经营信用评价体系。良好的、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规范约束食品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也能够反映交易双方的真实情况,为净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经营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提高自己的信用度。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引入第三方平台机构、消费者等参与,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系了信用评价对于经营者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食品经营户的信用平台建设,将经营者的行政处罚、抽检结果、监督检查、惩罚记录等记录信息平台,以科学的方式对经营者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加大对失信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并向社会公布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徐娟.基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8):23

[2] 周恒.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0(4):81

[3] 邓斌.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J].食品安全导刊,2014(2):71

(作者单位: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西浑源 0374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监管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