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士轮转急诊科初期适应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1-07-06韦晨田陆月琴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急诊科

韦晨田 陆月琴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士轮转急诊科初期的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  方法:自行设计急诊科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调查表,从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层次、技术层次四大项19小项,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两年期间轮转急诊科的53名规范化护士初期(2个月内)不适应的原因。  结果:规范化护士轮转急诊科初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为环境不适应、业务能力不足、专业认知程度低、角色转换迟缓等,因此产生身心不适、技术能力不适应等现象。   结论:加强规范化护士岗前培训,加强急诊科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的管理和培训,护士长在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管理,以老带新,规范化护士以急诊优秀护士为榜样,加强自身学习,减少压力源,使其尽快适应急诊科工作,提高急诊护理素质。

关键词:规范化护士,急诊科,初期,适应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426-01

根据《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2号)文件精神,2016年起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化护士刚刚通过毕业考试,需要轮转多个科室,在轮转阶段存在工作压力大、业务能力不足、专业认知程度低、人际关系差等问题[1],急诊科环境嘈杂,就诊患者流动性大,各种突发事件较多,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规范化护士轮转急诊科,面临高压力、高负荷、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适应。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促进生物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个过程。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急诊科接收规范化护士共53人,通过对新入科规范化护士的适应问题进行调查,帮助规范化护士尽快适应急诊科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8年8月-2020年8月急诊科规培护士53人,均为2018年全日制毕业生,在急诊轮转时间均为6个月。其中男护士4人,女护士49人,年龄22-25岁。文化程度:本科11名,大专36名,中专6名。

1.2方法 自行設计急诊科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调查表(表一),在入科初期(两个月内)发放问卷调查表,护士自己填写存在的项目,共4大项19小项,调查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发放53张, 回收53张, 回收率为100%。

2结果

急诊规范化护士入科2个月内适应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2.1 生理层次 出现头痛、失眠、焦虑不安、食欲不振、噩梦等症状3人(5.66 %)。

2.2 心理层次 有职业自卑感7人(13.2%), 专业自信心不足10人(18.9%), 工作期间心理紧张21人(39.6 %)。

2.3 社会层次 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4人(7.5%);与带教老师不易沟通13人 (24.5 %);与医生难合作31人(58.5%);与高年资护士不易相处10人(18.9%)认为患者对规范化护士不认同38人(71.7%),对护士长的派班不满意5人(9.4%)。

2.4 技术层次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42人 (79.2.4%),基础护理技术掌握不够12人(22.6%),抢救技能掌握不全21人(39.6%);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37(69.8%);不掌握评估急危重症病人能力44人(83%)。

3讨论

3.1急诊科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产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3.1.1环境的改变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力高负荷环境中。规范化护士参加工作初期角色转变,夜班工作打乱了学生生涯的生活作息时间,轮转到急诊科,也是从其他科室单纯的应对普通住院病人到在开放的急诊环境应对流动患者、抢救、护理和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在角色转变上又产生落差,加上工作流程的改变,工作量的增大,使她们产生了不适应感[2]。

3.1.2  生理原因 急诊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角色转变,规范化护士从病房轮转出来,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模式、派班方式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作息时间,如适应不良会出现失眠、焦躁、不安、食欲不振、噩梦等表现。

3.1.3  心理原因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承担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重症监护、急诊留察室、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工作岗位多,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且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所以急诊护士不论是从工作负荷、劳动强度、还是精神压力等方面都比非急诊护士更大[3]。急诊规范化护士在入科初期还要参加规划化培训,学习掌握急诊急救技能和仪器的应用,时间紧迫。面对急诊科这样的工作环境、护患关系、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及培训方式的改变,规范化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对急诊科工作感到茫然无措、急张拘诸。

3.1.4社会文化原因 余婷、胡爱玲等[4]调查表明,年龄、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急诊规范化护士初入社会,人际关系简单,在与同事、领导、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交往中,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观察力、控制情绪、自身修养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急诊规范化护士的压力大于高年资护士。

3.1.5 技术原因  急诊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以及耐心,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遇到抢救时要镇静、果断,操作要做到稳、准、快,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规划化护士刚刚进入临床,具备一定的知识,但缺乏经验,在轮转急诊科初期,规范化护士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认知,以及缺乏工作经验,护理水平不足,对某些复杂病情变化难以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判断,同时缺乏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危机预测能力;对危急重患者进行抢救时较易忽略某些细节,使得护理工作较为被动;在日常护理服务中仅仅注重护理技术操作,而不重视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的书写,或者临床经验不足,导致病理观察和记录不全面和准确。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规范化护士在急诊科初期适应不良。

3.2  对策

3.2.1  加强规范化护士岗前培训    根据《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2号)文件精神,2016年起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临床护理能力培训,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一支质量优质的护理队伍。规范化护士进入临床前,医院应对对其进行关于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心理教育进行统一岗前培训,轮转急诊科初期,在进行常规的急诊科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环境介绍,学习急诊文化和应急能力培训,使得规范化护士掌握心理调适和角色适应,能遵守急诊护士的职业素养,给急危重症患者最安全、信任的状态投入急诊工作。

3.2.2   带教老师和榜样作用   规范化护士轮转急诊科,急诊科应选择经验丰富以及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通过言传身教,高年资护士熟练的業务操作与处理急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对规范化护士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改变规范化护士工作的被动形象,加快规范化护士融入急诊工作。

3.2.3   护士长分层管理及人性化管理 护士长派班时注意人员的合理搭配,以老带新,分层管理,减轻规范化护士入科初期的心理压力,引导规范化护士正确面对压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抢救护理中强调团队合作,在团队协作效率上,高年资护士以身作则,带领规范化护士抢救护理病人;低年资护士表现积极时,护长给予即时表扬;对进步给予认可、对不足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通过科室适时的活动, 让护士在一起自由交流,让规范化护士打开心声,谈论急诊处境,对其存在的不适问题有所帮助,使其正确对待在急诊科初期的适应问题。

3.2.4   加强自身学习,减轻适应问题   规范化护士在轮转期间,除了医院及急诊科的培训,应加强自学,端正态度,勤学好问,稳固基础,提高技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观察力、控制情绪、自身修养的学习,使得自身业务水平、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具备急诊护理素质,减轻在急诊初期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月,武燕燕.轮转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563-3566).

[2]韩付平,王志稳.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与职业生涯成功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11-515).

[3]张莹莹.急诊护士职业疲劳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 2013,1(15): 168-169.

[4]余婷、胡爱玲等.急诊护士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  2012.11(12):(7-9).

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  广西南宁  530001

猜你喜欢

适应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让故事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