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时性多原发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1-07-06王晓霞牛雪梅隋超王舒平丛秋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发癌淋巴瘤肝细胞

王晓霞 牛雪梅 隋超 王舒平 丛秋梅

1威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 264400;2济宁医学院,山东 272000

1889年Billroth提出,多原发癌是指人体同一系统不同部位或不同系统的器官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1]。多原发癌在肿瘤发生学上是一种少见现象,但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从而也使得多原发癌的发病率上升。多原发癌的发病率报道不一,日本的发生率为8.1%[2],美国的发病率为16.0%[3],国内发病率为0.4%~2.4%[4],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5]。由于多原发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误诊及漏诊率高,临床上多原发癌无特殊治疗方案,所以需要对其深入了解。本文选择1例罕见的同时性肝、胫骨多原发癌病例报道并讨论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右小腿肿胀1个月”于2020年10月19日就诊。既往患乙肝20余年,口服恩替卡韦1片、1次/d治疗。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未触及,右下肢胫骨处肿胀。辅助检查:右小腿MRI示“右侧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质,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但需排除恶性骨病变可能,结合CT”。肝脏强化CT示:(1)肝右后叶占位,考虑肝癌可能;(2)肝内稍低密度灶,建议MRI进一步检查;(3)肝硬化、脾大。骨扫描示“右侧胫骨中上段骨质代谢异常旺盛,考虑骨质破坏可能,其余骨骼未见异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1)右侧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考虑恶性病变,结合病理符合淋巴瘤影像表现;(2)肝右后叶占位,18F-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3)肝内稍低密度影,18F-FDG代谢增高,建议结合MRI检查,肝硬化、脾大(图1)。右胫骨及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示:“(肝脏)高分化肝细胞性肝癌,(右胫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免疫组化:CD20(+),CD10(少数+),MUM-1(少数+),Bcl-6(+),Bcl-2(-),C-myc(+,20%),CK(-),LCA(+),CgA(-),Syn(-),CD99(-),NSE(-),Fli-1(-),CD138(-)(图2)。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NLC)IB期,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A期,Child-Pugh分级A级]、右胫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E期)。经多学科诊疗讨论后考虑为同时性多原发癌,肝脏病变可手术、消融、放射治疗、介入等局部治疗;淋巴瘤可行放化疗综合治疗。由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相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更重,对本例患者先进行肝癌的治疗,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保证肝功能较好的前提下行2周期全身化疗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后行第2次TACE及右胫骨淋巴瘤局部放疗,DT 40 Gy/20 f,随访至2021年2月1日,肿瘤相关指标正常,患者无不适。

图1 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图。A为右侧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18F-脱氧葡萄糖代谢明显异常增高,考虑恶性病变,结合病理符合淋巴瘤影像表现;B为肝右后叶占位,18F-脱氧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

图2 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右胫骨及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HE ×200)。A为右胫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B为肝脏高分化肝细胞癌

2 讨 论

近年来,多原发癌有增多的趋势,国际上现多采用Warren和Gates[6]制定的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必须经组织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2)每一种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每个肿瘤各自独立存在,彼此无关;(3)每个肿瘤必须排除为其他肿瘤的转移灶。1961年,Moertel等[7]对多原发癌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同时性多原发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的概念,前者指2种以上的恶性肿瘤在6个月内接连发生,而后者指2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间隔超过6个月。多原发癌可以由任何器官和系统组合发生,好发部位各文献报道不一致。Gursel等[8]报道第一原发癌好发部位依次为喉、膀胱和乳腺,第二原发癌好发部位依次为肺、乳腺和结肠。Utada等[2]报道第一原发癌主要是食管癌、喉癌,其次为卵巢癌、下咽癌、口咽癌等;第二原发癌好发部位为甲状腺、食管,其次为乳腺、结肠。本病为肝和胫骨同时性多原发癌,在临床上常被误认为肝癌骨转移,特别是诊断为有肝硬化背景的肝细胞癌患者,若合并其他脏器的占位要考虑存在多原发癌的可能。由于多原发癌临床表现往往相互掩盖,因此,误诊及漏诊率高,特别是肝骨多原发癌更为罕见,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一旦发生症状,特别是发生在非转移癌的好发部位,慎重排除是否为多发癌。诊断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临床医师必须仔细检查,其次,PET/CT是诊断的重要方式。最后,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

多原发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年龄老化、宿主自身因素[9]、免疫状态[10]、环境因素[11]、家族遗传[12]、医源性因素[13]等有关。

目前对多原发癌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应根据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全身状况采取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若不适于同时手术,应先处理当中预后差、进展快、直接危及生命的病灶。在全身化疗时,可选用覆盖谱更广的方案,两者兼顾,使患者损害最小化,受益最大化。由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快,相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更重,TACE是肝细胞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14],对本例患者先进行肝癌的TACE治疗,保证肝功能较好的前提下行全身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尽力挽救患者生命。

多原发癌对我们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多原发癌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加上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原发肿瘤的转移或者漏诊,进而产生错误的治疗方向,错过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准确识别多原发癌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临床医师应借助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做出正确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并早期予以有效的治疗,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原发癌淋巴瘤肝细胞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胰腺和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伴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食管胃同时性多原发癌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