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7-06冯翠莲杨柳红陈燕霞黄丽青黄丽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深吸气肺病呼气

冯翠莲 杨柳红 陈燕霞 黄丽青 黄丽萍

广州市胸科医院内一科 510095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除外结核分枝杆菌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常引起肺部感染而致NTM肺病。NTM肺病多发于原发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尘埃沉着病、肺结核愈后患者等,患者表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症状的比率分别为85.7%、71.4%、50.0%和42.8%[1],有文献报道在8 48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痰培养样本中NTM分离率为3.6%,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列第2[2],可见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较为常见,其可因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阻塞等致使黏液脓性分泌物滞留,产生排痰困难和通换气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引导患者有效排痰则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3]。我们通过有效排痰健康宣教、诱导排痰、有效咳嗽排痰训练、体位引流叩背排痰、呼吸训练的顺序进行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实验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范围28~84岁,年龄(56.4±13.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范围30~78岁,年龄(59.5±11.1)岁。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及《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中相关标准[4-5],诊断为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②患者配合能力好;③有能力并愿意参与本研究者;④患者病情稳定、精神状态良好。(2)排除标准:①咯血患者;②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③无行为能力或无自理能力者;④患有语言文字障碍;⑤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对照组常规医护工作 主要包括:对症治疗,给予用药、饮食指导和进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相关知识宣教,并每天由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咳嗽、排痰指导。

1.3 试验组干预措施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

1.3.1 有效排痰健康宣教 针对患者特点进行诱导排痰、有效咳嗽排痰训练、体位引流叩背排痰、呼吸训练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视频教学排痰体位、体位变换及排痰技巧。

1.3.2 诱导排痰 嘱咐患者喝50 ml左右的温开水湿化气道后,患者取坐位,应用美国泰利福-1884型一次性雾化喷雾装置将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5 min后缓慢深吸气及用力缓慢呼气,每深吸气呼气8~10次后进行2次有效咳嗽为1组,10组/次,上下午各1次。

1.3.3 有效咳嗽排痰训练 嘱患者身体尽量坐直,深吸气后,双手按压腹部,身体稍向前倾斜,连续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然后稍用力咳嗽,声门打开将深部的痰液排出,每天3次,每次15 min。

1.3.4 体位引流叩背排痰 由护士在床边进行操作,每天3次,每次20 min,并指导患者深吸气和慢呼气交替进行。主要步骤包括:依据患者CT、X线胸片等影像学检查资料确定引流部位与引流体位,如右侧头低脚高位、左侧头低脚高位、俯卧位等;操作者五指并拢、掌手指关节屈曲呈120°、呈空心掌,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由轻到重用腕力叩拍目的部位的胸背部10~15 min、频率120~150次/min;在叩拍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神志、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引流情况,并不时询问患者感受,以及时调整叩拍力度和频率。

1.3.5 呼吸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①腹式呼吸训练。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指导患者床上卧仰,左、右手分别置于前胸和上腹,呼吸时用力压住腹部使其隆起,吸气、呼气时间分别维持在4 s/次和8 s/次,每次训练持续15 min左右,之后用力咳嗽排痰,每日4次。②缩唇呼吸训练。对于病情较轻者,指导患者取坐位,合嘴自然深吸气约4 s,然后逐步张嘴缓慢呼气约5 s,如此反复动作持续约15 min,之后用力咳嗽排痰,每日3次。

1.4 观察指标(1)对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5、7 d的排痰量。(2)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情况:问卷内容共100分,分为很满意(≥90分)、满意(≤89分且≥60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分布计算百分构成(%),样本率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分析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排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7 d试验组的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排痰效果比较(ml,±s)

表1 两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排痰效果比较(ml,±s)

注:对照组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常规专科护理及有效排痰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2 42干预前40.25±3.09 39.25±2.56 1.615 0.110干预后5 d 79.41±2.56 61.76±2.28 33.367<0.001干预后7 d 114.57±3.06 77.43±3.56 51.273<0.00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是97.6%;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是81.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见表2。

表2 两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例(%)]

3 讨 论

对于健康人群,为使呼吸道湿润便于气道清洁,呼吸道黏膜组织会分泌少量黏液[4]。但当呼吸道感染产生炎症时,可能发生组织分泌物增多、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等诸多病理变化而导致分泌物(如痰)滞留气道,同时为细菌异常定殖提供机会,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尽快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减轻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

当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时以反复咳嗽、咳痰、咯血为主,如感染控制不及时或反复出现感染时,患者的肺组织和肺功能将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下降,通过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肺换气效率及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长,气道分泌物滞留,不容易排出,导致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反复感染住院,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排痰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促进患者的痰液排出、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6]。该操作由排痰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实施“一对一”按有效排痰健康宣教、气道湿化诱导排痰、有效咳嗽训练、体位引流叩背排痰、呼吸训练的顺序进行干预,促进痰液松解,利于痰液咳出,同时也锻炼了患者的呼吸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患者长期的不适症状。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咳嗽、排痰显得尤为重要,在有些情况下,有效地咳嗽排出气道分泌物,甚至比积极的药物治疗更有效[7-10]。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缓慢深吸气及缓慢用力呼气,可以更好地达到气道湿化的效果,锻炼患者的呼气肌,延长患者的呼气时间,增加气道的压力,延缓气道的塌陷;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强患者膈肌的收缩力,增加患者的肺泡通气量和潮气量,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提高患者的咳嗽能力,更好地促使患者有效排痰[11];有效咳嗽能产生一定的气道压力,压力能促进有效排痰。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观察干预后5、7 d,患者的排痰量明显增多,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由81.0%提升到97.6%。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对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排痰治疗,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深吸气肺病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健肺益寿操提高肺活量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颈、腰、膝疾病的自我运动疗法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