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2021-07-06胡喜华庆笑春苏莎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匹伐他汀双联心室

胡喜华 庆笑春 苏莎莎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471003;2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 471003;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临床药学科,河南 4710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以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闭塞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可引发局部心肌细胞坏死,及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是开通病变血管、缩小梗死面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2]。但临床实际应用显示,PCI术后易引起微血栓形成,出现再狭窄、低灌注等,因此术后多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3]。研究指出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可参与心室重构病理过程[4-5]。匹伐他汀为第3代他汀药物,具有显著降脂作用,但对心室重构方面的影响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15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应用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首次从心室重构方面探究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5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范围为44~75岁,年龄(59.47±6.89)岁;体质量指数范围为18.8~25.9 kg/m2,体质量指数(22.14±1.47)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7例、Ⅳ级14例。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范围为47~74岁,年龄(59.11±6.96)岁;体质量指数范围为18.6~26.1 kg/m2,体质量指数(22.20±1.51)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36例、Ⅳ级13例。(1)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6]诊断标准;均可行PCI治疗;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可有效配合治疗及相关检查;患者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既往心肌梗死发病史;既往心脏手术治疗史;合并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造血、凝血系统疾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血压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术后36 h予以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 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78),100 mg/次,1次/d;同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相应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匹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15)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同对照组,匹伐他汀4 mg/次,1次/d,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30 d。

1.3 检测方法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8 ml分两份,其中一份采用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M-800)以双试剂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另一份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TIMP-1水平。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8500型)检测LVEDD、LVESD、LVEF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G、TC、LDL-C)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4)比较两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再次入院、严重心律失常、血运重建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 治疗前,两组AMI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LVEDD为舒张末期内径,LVESD为收缩末期内径,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5 75 LVEDD(mm)治疗前59.85±3.72 60.78±3.68 1.539 0.126治疗后42.91±2.42a 47.79±3.05a 10.855<0.001 LVESD(mm)治疗前51.17±2.54 51.92±2.49 1.826 0.070治疗后33.31±1.94a 41.48±2.43a 35.607<0.001 LVEF(%)治疗前38.79±2.73 39.58±2.61 1.811 0.072治疗后49.98±3.64a 43.25±3.39a 12.607<0.001

2.2 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AMI患者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TG为三酰甘油,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

2.3 心室重构指标 治疗前,两组AMI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µg/ml,±s)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µg/ml,±s)

注: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MMP-9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TIMP-1为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

2.4 MACE发生率 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33%(1/75),低于对照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PCI术为改善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重要手段,在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提高梗死动脉再灌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其可对冠状动脉产生一定刺激,损伤血管内膜,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最终形成血栓,影响患者预后[7]。因此术后通过药物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中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结合二磷酸腺苷受体,调节血液黏稠度,具有抗血栓、降血脂效果;阿司匹林可对前列腺素环氧酶释放产生抑制作用,预防血栓形成,且经口服具有起效快、吸收完全等优势[8-9]。詹小娜等[10]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对比研究中指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AMI患者PCI术后均具有较好效果,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发现,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AMI患者PCI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匹伐他汀为第3代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亲脂性药物,可通过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发挥降脂效果,同时可降低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刺激造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达到抗动脉硬化效果,还可改变内皮细胞基因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此外匹伐他汀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96.00%,并特异性分布于肝脏,不通过肝酶代谢,几乎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或竞争作用,故安全性较高[11]。此外,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33%(1/75),低于对照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可降低MACE发生率。

当心肌受损时,为重塑心肌,使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进而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为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此术后需采取有效方式逆转心室重构,MMP-9为胶原酶,其可降解原纤维胶原蛋白,进而影响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导致心脏萎缩;TIMP-1可抑制MMP-9活性,调控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合成影响心室重构,其水平升高表明心室发生重构[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CI术后AMI患者可逆转心室重构。但本研究尚未涉匹伐他汀是通过什么方式逆转AMI患者心室重构,其相关机制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

综上,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AMI患者PCI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逆转心室重构,减少MACE。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匹伐他汀双联心室
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与安全性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LF-VD双联脱硫工艺研究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观察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转炉双联法冶炼高硅铁水的实践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为“双联”,显真情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