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06于玮洁杨青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肛周引流术脓肿

于玮洁 杨青霖

烟台业达医院普外科,山东 264006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直肠管周围间隙急慢性感染引发的脓肿,发病率在肛肠科疾病中较高,主要表现为疼痛,伴有加重趋势,而且脓肿易发生溃破经久不愈、间歇性反复发作,严重的患者会发生扩散,形成肛萎,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手术引流是目前常用来治疗肛周脓肿的手段,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肛周功能的恢复[1]。但是肛周脓肿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一直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研究报道,90%的肛周脓肿发病机制是由肛腺的阻塞瘀滞引起内部细菌过度生长在括约肌间沟内形成脓肿,蔓延形成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括约肌间脓肿[2]。有研究认为糖尿病、肥胖、吸烟、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都是导致肛周脓肿的因素,但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3]。本研究探讨了本院手术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将术后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48例),其余患者纳入未复发组(10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依据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1)患者肛门持续跳动性疼痛,部分患者日常活动及坐卧受影响,部分患者疼痛不明显而表现为小便不利、肛门坠胀等;(2)肛门局部红肿,触压疼痛,肛内指诊常于内口部位扪及压痛;(3)病变处穿刺有脓液流出;(4)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升高;(5)B超检查见肛周有液性暗区[4]。纳入标准:(1)年龄范围为18~65岁;(2)符合手术适应证;(3)感染所致肛周脓肿;(4)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其他系统器官严重疾病者;(3)精神疾病;(4)肛萎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5],具体操作如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并确定手术可耐受,术中采取骶管麻醉进行麻醉,术中采取截石位体位。通过肛镜检查来确定患者内口位置及脓肿范围,于患者内口对应位置的肛缘处作多个放射状的切口,同时根据脓肿范围作多个切口为辅助引流切口,适当清除脓腔内坏死的组织,适当修剪切口边缘,确保术后引流通畅,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对脓腔反复冲洗,使用双股橡皮条悬挂实施浮线引流,挂线松紧程度以轻松拉动挂线为准。

1.4 术后随访 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通过电话或者门诊复查是否存在肛门疼痛、肛门坠胀等疑似复发症状,根据肛周脓肿标准判断是否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及复发情况 肛周脓肿术后复发48例,复发率31.58%。两组肛周脓肿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史、脓肿位置、脓肿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男性、有吸烟史、脓肿深、有肛周脓肿史、患有糖尿病比例分别为77.08%、70.83%、27.08%、64.58%、62.50%,均高于未复发组的59.62%、48.08%、6.73%、37.50%、38.46%,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比例为33.33%,低于未复发组的5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周脓肿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肛周脓肿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肛周脓肿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脓肿深、有肛周脓肿史、合并糖尿病是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是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变量赋值

表3 152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肛周脓肿发病晚并发症多,通常确诊时已进展到了晚期,若不及时治疗易扩散蔓延,引发排便失禁、脓毒症、休克甚至生命危险[6]。此时普通的消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需经过手术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肛周附近复杂的生理结构,术后复发情况经常发生,给患者术后生活带来不良影响[7]。有学者提出基于传统多切口引流术改进的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对肛周组织的损伤小、瘢痕形成小、持续保持引流通畅等优点,提高肛周脓肿的远期治疗效果,减少脓液残留,有效避免二次感染并降低肛周脓肿的复发率[8]。

有学者认为雄性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能够促进肛腺的发育,男性雄性激素多于女性,使得男性的肛腺比女性发达,分泌的腺液多,发生堵塞时更易产生淤积形成脓肿,与本研究结果显示一致,男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女性[9]。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性别虽然和肛周脓肿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但性别不是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人体多种肿瘤发生均与吸烟有关,长期吸烟会引起呼吸系统及其他器官的病变,研究报道,吸烟能够降低淋巴细胞的数量,破坏机体免疫平衡,降低免疫力[10-11]。肛周脓肿属于感染伴有局部炎性反应,长期吸烟的患者由于免疫力偏低,使得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抑制感染,形成脓肿,与研究结果显示一致,吸烟史患者复发率是未吸烟患者的4.741倍,是肛周脓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患者机体糖、水、脂肪、蛋白质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引起患者高血糖,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不利影响,使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不同感染,感染的同时又会引起应激性高血糖,恶性循环,使病情难以控制[12-13]。糖尿病患者发生肛周脓肿时,机体免疫功能被进一步破坏,免疫力低下。经过手术治疗后脓肿虽得以控制,但感染部位再次受到外界感染刺激,此时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促使肛周脓肿复发[14]。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肛周脓肿复发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糖尿病患者复发率是正常的5.581倍,提示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术前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提高免疫力。

脓肿深浅也是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充分的引流脓液,完全排出脓腔中的脓液是治疗肛周脓肿的关键[15]。深部脓肿由于位置较深,易导致引流不充分、创口过大等不良影响,使脓液未全部排出,继续刺激机体,最终脓肿复发或者形成肛萎。研究结果中脓肿深的患者复发率较高,提示在术前可通过影像学辅助手段准确地判断脓肿位置,合理地规划手术方案,降低肛周脓肿术后复发。

肛周脓肿是一种急性感染疾病,有报道引发肛周脓肿感染的主要病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肠道菌群感染,另一类是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等非肠道菌群感染,其中肠道菌群感染较为常见[16]。肛周脓肿患者接受手术后,脓肿部位的脓液被引流,但是其中病菌可能还残留在感染部位,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或者受到某些诱因时,病菌会再次诱发,形成脓肿。而使用了抗生素等抗菌感染药物治疗时,能够有效清除感染菌群[17]。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术后肛周脓肿复发率明显降低,复发风险明显更低,提示脓肿引流和针对患者的耐药情况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肛周脓肿患者预后有利。

综上所述,有吸烟史、糖尿病、脓肿深、肛周脓肿史的患者其术后复发可能性更高,联合抗菌药物患者术后复发降低,因此,对于肛周脓肿患者在术前根据患者病历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负担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肛周引流术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