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1-07-06李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病程

虎 静,丁 超,李红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骨骼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质量降低、骨微观结构退化,继而出现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1]。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2],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很有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和低循环抗氧化物浓度是骨质疏松症及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共同的病理基础[3]。而血尿酸(UA)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超氧化物,阻止强氧化剂过氧化物的生成,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4]。因此,血清UA的浓度可能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就正常尿酸水平者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血尿酸水平高低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探讨UA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绝经后UA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年龄(61.32±9.98)岁,病程(6.17±5.23)年。分组标准:受试者UA水平均值为327.43 μmol/L,以均值为界限分为2组,分别为正常偏高尿酸水平组61例,年龄(61.52±9.64)岁,病程(5.42±4.68)年;正常偏低尿酸水平组54例,年龄(62.49±10.43)岁,病程(6.71±5.5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我院UA正常值为210~420 μmol/L。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状态,合并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垂体、下丘脑等其他内分泌腺体疾病;合并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合并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骨折、风湿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近6个月使用钙剂、维生素D制剂、双磷酸盐、降钙素、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噻唑烷二酮类、免疫抑制剂、甲状腺激素、雌激素、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药物;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础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糖尿病病程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1.2.2 生化指标检测:禁食8 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UA、血肌酐(SCr)、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钙(Ca)、血磷(P)等指标。

1.2.3 骨代谢指标检测: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包含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

1.2.4 骨密度(BMD)测定: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腰椎L1~4BMD。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本数据比较:结果显示,正常偏低尿酸组的糖尿病病程、PPG、Hcy、β-CTX、TC更高,25(OH)D、BM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PG、BMI、HbA1C、SCr、CRP、TP1NP、OC、PTH、Ca、P、TG、LDL、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化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水平比较

2.2 UA及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HbA1C、FPG、PPG、Ca、P等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PPG、HbA1C呈负相关性,与BMI、UA呈正相关性(P<0.05);TP1N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PPG、HbA1C呈正相关性,与UA呈负相关性(P<0.05);OC与UA呈正相关性(P<0.05);25(OH)D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性(P<0.05);PTH与UA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2。

2.3 UA与BMD、TP1NP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UA与BMD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模型1为未控制模型,UA与L1~4BMD呈正相关性(P<0.05);模型2为进一步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BMI的影响,UA与L1~4BMD呈正相关性(P<0.05);模型3为进一步控制FPG、PPG、HbA1C、FPG、Hcy、TC的影响(P<0.05),提示UA与BMD呈正相关性;UA与TP1NP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模型1为未控制模型,UA与TP1NP呈负相关性(P<0.05);模型2为进一步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的影响,UA与TP1NP呈负相关性(P<0.05);模型3为进一步控制PPG、HbAlc的影响(P<0.05),提示UA与TP1NP呈负相关性,见表3。

表3 UA与BMD、TP1NP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6%,已跃居慢性病第三位[5]。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UA可能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6]。既往有对UA与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就正常血UA水平的高低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较少,故本文选择正常血UA水平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UA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3.1 UA与骨密度的关系:高UA水平可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7]。但也有研究显示,UA水平与腰椎骨密度无相关性[8]。MEHTA等[9]就男性UA水平与髋骨骨折的发生风险进行研究,发现呈“U”型关系,当UA水平在最高四分位数和参考值之间时,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本研究人群均为正常UA水平,以血UA平均值为分界,分为正常偏高尿酸组与正常偏低尿酸组,发现正常偏高尿酸组其BMD与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更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BMD呈正相关,与TP1NP呈负相关,提示正常偏高尿酸水平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3.2 UA与骨代谢的关系:目前UA与骨代谢的关系尚无定论,相关研究较少。有研究显示[10],UA与25(OH)D、PTH、OC呈正相关性,与TP1NP、β-CTX无相关性。另有研究显示[11],UA与25(OH)D呈正相关性,与PTH、OC、TP1NP、β-CTX无相关性。而我们的研究显示,正常水平的尿酸与TP1NP呈负相关性,与25(OH)D、PTH、OC、β-CTX无相关性,且在正常偏高血尿酸组中,其25(OH)D水平更高,推测正常范围的血UA可能通过25(OH)D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骨基质形成[12],并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矿化,同时可能通过下调TP1NP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改善骨密度的作用,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3 UA保护骨密度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受试者的UA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结果提示正常偏高水平的UA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究其可能的机制:①UA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分化,骨形成作用加强[13]。②正常高浓度的UA增强肾脏1 -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14],使肠道对钙的吸收及肾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抑制PTH合成和分泌,减少骨骼钙质动员。③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未达标,提示高血糖本身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不大,但高UA组的抗氧化作用更强,缓解胰岛素抵抗,减轻或减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④UA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15]、促进Cbfα1/Runx2 表达增加[16],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综上所述,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的UA可能发挥更大强度的抗氧化作用从而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应将血UA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减少骨质疏松发生风险。但我们的研究样本小,且未就肾脏损害程度进行细化分层,未就不同降糖药物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未就发挥骨骼保护作用的血UA合适阈值进行研究,未来仍需要更为细化、大型的研究来分析血UA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