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

2021-07-05贾晓敏

下一代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视角恰恰为高校开辟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思路。借鉴三全育人的理念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大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成长为更完善的人。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然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对策,希望能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是中国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大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大学生群体的自杀率比一般同龄人高。国家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台专门的文件来倡导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心理问题预防机制等。大学生脱离父母在外求学,在高校度过宝贵的几年时光,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视角恰恰为高校开辟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思路。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育心。只有心理健康了,大学生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规划

大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需要全方位、多层面、多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做好相应工作。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多重视教学、科研、就业等工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这是心理健康专业授课老师的事情,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不足。宏观来看,目前高校总体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长效发展的机制,各部门各岗位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2.家庭教育存在不足

家庭是大学生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早期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不科学等导致大学生在早期的家庭抚养中接受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存在一些局限。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留守的状态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更谈不上与父母交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惑就会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早期教育或者原生家庭没有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认知,那么在大学阶段就要格外重视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师资不足

目前,高校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这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不仅要能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还要能够进行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危机干预,能够系统地对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心理知识培训,进行心理健康学术研究等。但是,目前高校能够达到这样水平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只是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兼任,他们也只是接受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未掌握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更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4.大学生本人未积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本人缺乏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当出现人际交往、恋爱问题、学业压力等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很多大学生意识不到是自身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有的严重到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时才不得已寻求心理帮助。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没有重视,对于心理咨询有误区或者抵触心理,有的大学生宁愿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来逃避现实,也不愿意去寻求心理帮助。

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危机干预工作不到位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要提前布局,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進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认识、调整负面及消极情绪、提高处理学习、生活、恋爱、求职等各种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心理危机干预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全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能及时跟踪学生心理变化,无法通过实践活动来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难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不足。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对策

1.全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全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多主体的积极性来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需要统一思想认识,从学校领导、到各任课老师、到辅导员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共识,全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育人、育心同步进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担当,团结协作,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改变错误的认知。家庭成员也需要关注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家校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早期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本人也要积极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遇到问题时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学生之间也要发挥朋辈互助的精神,当遇到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时,及时开导并疏解。

2.全过程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时代是塑造大学生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大学生一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这一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大一阶段是大学生比较青涩的时期,刚刚由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开放的大学,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这时需要针对每位大学生开展心理约谈或者做心理普查,了解每位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同时学校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大二、大三是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时候,同时伴随着恋爱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心理素质拓展、团队辅导、主题班会、朋辈互助等形式,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提高学生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大四是学生面临毕业及就业压力最大的时候,学校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让学生平稳过渡到职场。

3.全方位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方位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家校沟通体系、心理咨询及心理干预体系等都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各专业课老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渗透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穿插人际关系心理学相关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实践活动体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学院、班级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访谈、沙龙、电影、短剧等实践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体系是指家长与学校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达成共识,学校在入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文化水平等,并记录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咨询及心理干预体系相对而言是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开展的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进行量化评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能够进行及时干预,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进行科学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纾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使大学生达到身心灵的全面成长。

三、结束语

总之,三全育人的理念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创新,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借鉴三全育人的理念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系统、科学、全面地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高校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大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成长为更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白雷蕾.“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124-125+128.

[2]李红梅,宋素怡,董彩云,郭富莲.“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41-45.

[3]严晓燕,姚春林,何文文.“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对策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Z1):42-45.

[4]庞海燕.“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23):146-147.

作者简介:

贾晓敏(1974.9-),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