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联合家属陪护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03刘彦为童亚敏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属护理人员情绪

刘彦为,童亚敏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肿瘤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终末期,心理护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疼痛时刻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尤其对患者的脏器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医疗花费较高,经济压力大,大部分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已成为肿瘤护理的重要环节[2,3]。但常规心理护理,忽略了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慰藉能力,仅靠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或安抚,对患者的身心痛苦缓解程度有限,无法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安慰[4]。因此,为更好地引导肿瘤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本文就心理护理联合家属陪护在降低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指数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3月内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以护理差异分为参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51.32±12.01岁)和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52.08±11.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及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对疾病或心理负担的倾述,以轻柔温和的语言或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再加上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以意念引导的方式提高患者对自我的价值认知,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将相关生命指标转归的意义告知患者,不断增强其治疗信心;(2)针对负面情绪评分较高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个人差异,通过音乐、运动、绘画、看书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也可举办病友交流会,将病种或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患者安排在同病室,使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将其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3)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与想象疗法,通过音乐、聊天等引导患者自行想象,能适当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使用家属陪护,具体陪护措施为:(1)为提高家属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信心,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时,应组织患者家属一同进行学习,提高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巩固,并使家属熟练掌握患者疾病突发情况处理措施,并给予一系列并发症防控措施手册,使家属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出于对肿瘤疾病的恐惧,大部分患者家属会产生亲人离世的悲伤及焦虑情绪,这种悲观情绪可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属的理性判断和患者的治疗信心,因此,护理人员也应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应围绕患者实际病情详细向患者家属介绍参与式护理干预的优势,尽可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对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行缓解,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并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安慰;(3)对于出院患者,护理人员应提前对患者家属进行药物科普教育,加强家属和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认知,尤其明确药物对疾病的治疗重要性,叮嘱家属按时提醒患者用药,切勿擅自停药或自行增减药量。

1.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心理状态(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与负面情绪呈反比)、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占25%、心理沟通占25%、日常生活行为占25%、家庭融入度占25%)、护理满意度(满意:≥90分;较好:89~70分;一般:69~60分;差:<60分,总满意度=(满意+较好+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研究组患者入睡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睡眠时间比参照组长,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s)

?

2.2 患者焦虑、抑郁自评表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分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沟通、日常生活行为、家庭融入度等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43/45)明显高于参照组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s,分)

?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表4 参照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当前的医疗科技水平下,许多的肿瘤患者无法得到根治性治疗,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因此,许多患者被确诊为肿瘤后,患者及家属均会受到重大的心理打击,且肿瘤疼痛难忍,长期的肿瘤疼痛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5]。

大部分的后续肿瘤治疗为放化疗,其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大部分患者对其产生抵触情绪[6]。大部分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较重可能与其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有关,对放化疗的抵触情绪会严重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对肿瘤疾病的错误认知和提高患者对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视度,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病情和缓解放化疗副反应的关键。

当前临床对于肿瘤患者的常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护患之间有充足的信任,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的隐私,充分关心和支持患者,把握心理干预的具体方向,避免患者受到强烈的负性情绪刺激,充分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但单一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7]。对于肿瘤确诊患者而言,不仅会因疾病产生心理负担,还会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家属产生愧疚等情绪,导致患者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入的有效沟通,对家庭困难患者帮助其申请国家补贴或寻求社会爱心人士帮助等,最大程度解决经济困难,以此安抚家属对医疗负担的焦虑情绪,促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通过促使患者家属充分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相关陪护,可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鼓励,生出对生的渴望,以强烈的生存欲望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上述的全面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进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家属陪护,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激发患者对生的欲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家属护理人员情绪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