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天人合一:韩国潇洒园理水意匠研究

2021-07-02于东明刘兵

风景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园林

于东明 刘兵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1]。自陶潜开始,文人将复返自然作为精神的解脱[2],园主人内心理想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并再现于造园艺术,实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地。

古代和近代史上的朝鲜–韩国半岛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3]。高丽时期(918—1392年),贵族将儒教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以“崇尚中文写作”“能够记诵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句或吟咏中国诗歌”而自豪;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年)“性理学繁荣”[4],朝鲜王朝初期把朱子的理学奉为官学,作为宗藩体制下的政权,受“华夷观”的影响颇深[5]。因此,其传统园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功能用途、意境及造园手段”[6]的相似(刻意模仿中国名园胜景,体现出对历史典故的洞悉)。朝鲜中宗时期(1506—1544年)建造的潇洒园(韩语:소쇄원)即为典型代表,该园先后被指定为韩国历史遗址、名胜。目前,该园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园林历史[6-7]、空间构成要素[8-10]、行为活动[11]、景观感知[12-13]、诗歌[14]、园林比较[15-16]等,针对水景的专项研究相对缺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无水不成园”,水因其形、声、色、韵等景观特质,是园林中主要的造景要素;因此,加强理水意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基本保持园林原貌,集生境、画境与意境于一体的文人园林潇洒园为例,采用文本与图像学分析法,结合实地调研,系统探究其理水技法,以期为园林中的水景营造提供案例借鉴。

1 历史沿革

潇洒园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潭阳郡南面潇洒园路17号,为梁山甫(韩语:양산보,1503—1557)的墅园,他15岁时师从赵光祖(韩语:조광조,1482—1519,政治家、思想家,朝鲜朱子学派代表人物),其师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因“己卯士祸”受牵连而遭流放致死。此时年仅17岁的梁山甫归隐故乡,于1530年前后建此园[7]。其遗训:“依平泉古事①,勿鬻于人,亦勿为不肖支庶之所属也。”[6]虽经损毁修复,但该园至今基本保持原貌。1548年金麟厚(韩语:김인후,梁山甫之亲戚)创作的《潇洒园四十八咏》(简称“48咏”)②、1755年的潇洒园木版刻图[17](图1)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较详细的资料。

图1 潇洒园木版刻图[17]Woodcut map of Soswaewon[17]

2 空间布局

2.1 内园

潇洒园分为内园和外园2部分。内园占地约1 400 m2,自然溪流自北至南从园中穿过,将园区分隔为大小不等的东、西2区;人工台地、植物、建筑等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空间(图2)。内园可划分为入口、待凤台、溪流、花阶、光风阁、霁月堂与围墙等景区[7](图3)。

图2 潇洒园平面图[15]General plan of Soswaewon[15]

图3 潇洒园功能分区示意图Functional zoning diagram of Soswaewon

1)入口景区。沿溪北行,夹路修竹,空间由封闭至开敞,达内园,迎面隐约可见院墙、待凤台(景亭)及光风阁等。相关景点题咏有《夹路修篁》《透竹危桥》等。

2)待凤台景区。溪涧东北侧院墙围合的“L”型平地区,主要景素包含待凤台、水塘等。相关题咏有《小亭凭栏》《小塘鱼泳》《阳坛冬午》《隔涧芙蕖》等。

3)溪流景区。因借地势,巧作人工,可憩、可居、可赏、可娱。相关题咏包括《垣窍透流》《杏阴曲流》《危岩展流》《洑流传杯》《床岩对棋》《玉湫横琴》《映壑丹枫》《壑渚眠鸭》等。

4)花阶景区。以山林、院墙为背景的3层条带状花阶,植物景观为主,相应题咏有《梅台邀月》《散崖松菊》《倚睡槐石》等。

5)光风阁景区。光风阁临溪而设,犹如画舫。相关题咏如《枕溪文房》《桃坞春晓》等。

6)霁月堂景区。位于内园最高处台地,矮垣半围合,以霁月堂为核心,是园主的居住空间。相关题咏有《滴雨芭蕉》《千竿风响》等。鼓岩精舍和负暄堂等建筑现已无存。

7)围墙景区。内园东北部、北部及西部非连贯的石砌墙垣,因借地势,高低错落,有题额“潇洒处士梁公之庐”“爱阳壇”“五曲门”等。

2.2 外园

《潇洒园图》里不仅画有围墙内园的景物,也提及墙外的景物,如苍岩村、黄金亭等。《潇洒园四十八咏》中,仅《石径攀危》一咏为外园景观,故本研究不涉及外园。

3 理水意匠

《园冶》相地篇载“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18]表明了山林地选址造园的优越性。潇洒园选址于无等山(韩文:무등산)谷口的山林地带。源自3个山谷的溪水汇聚后,流入内园;真山真水,巧于雕琢,融假于真,形成了富有诗意的水景观。本研究从水的源尾、形态、动静、生态、声景、意蕴6方面加以阐析。

3.1 源尾:疏源去由,意趣深远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18]潇洒园的水源自五曲门院墙底部,由自然块石叠砌的两拟矩形孔窍入园(题咏《垣窍透流》,图4),以跨溪院墙为障景,增加了溪流入园的神秘性。溪流过略彴(独木桥),于槽潭(臼状水坑)处将水流路径精心处理为2路(图5):1)主流自然下落,过崖口成瀑,跌落成潭,经光风阁旁南流;2)置经人为加工呈槽状的刳木(题咏《刳木通流》③),侧向水平分流,跨涧引至待凤台下,由石砌小浅沟串联2个方形水塘(相应题咏《小塘鱼泳》《散池莼芽》),再90°转向下泄,形成谷涧东侧人造台地上的另一水源头。源头活水④,此源流与主流汇集后,经危桥,穿竹林,蜿蜒出园。有趣的是,同为山林地园墅,位于中国的庐山草堂,为唐代白居易遭贬江州而建(816—817年),据《庐山草堂记》载,“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展示出自然的“三尺悬瀑”与人工的“剖竹悬架”。两园水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处。

图4 《垣窍透流》景观现状Current landscape of the Stream Flowing Through the Wall4-1自园内北望现状Looking north from inside the park4-2自园外南望现状Looking south from outside the park

图5 《刳木通流》景观现状Current landscape of the 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Artificial U-shaped Trough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18],潇洒园水体源头与尾处2座景桥的设置,地形、院墙及植物等要素的结合,使水流不尽之意境得以实现;运用“隐”“藏”等手法,形成幽深曲折的多层次水体空间。与之相较,约同期创建(明嘉靖年间,约1527年)、位于无锡惠山东麓的寄畅园[19]⑤,引惠山二泉水入园,长条状宽阔水面上的几座桥使水体景深及层次感倍增。

3.2 形态:随曲合方,天人合一

“水本无形,因器成之。”[20]因势疏水,分流回环,自然地势与人工理法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潇洒园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变水形态(图6),有限空间内营造了曲水、水潭、浅滩、幽涧、浅渠、方塘、飞瀑等多重水景观。

图6 潇洒园典型水体形态示意Typical water form in Soswaewon

1)曲:自然形态。沿溪流主河道纵向作剖面,潇洒园的竖向控制可划分为3段:①五曲门水口至略彴,直立驳岸、毛石砌筑,河道较平直,河底坡度缓和,但河道内自然岩石的不规则出露,使溪流呈现多变的形态,构成“五曲流”(题咏《杏阴曲流》⑥);②略彴至光风阁段,以巨型天然裸岩为主体,落差较大,呈现《危岩展流》⑦《梧阴泻瀑》⑧之壮景;局部对驳岸加以整治,或毛石砌筑为台地,或自然山石堆叠构筑为以假乱真的《假山草树》⑨,自然及人工山石与植物配置浑然一体,丰富沿溪空间;③光风阁至危桥段,河道蜿蜒,坡度相对平缓。总体而言,主河道呈自然屈曲之态,以线串点(大小不等的水潭),有《武夷九曲》之意味。

2)直:人工处理。体现在园区东部相对平整的人工台地之上。危岩瀑布口槽潭处,直线状的刳木与微弧形浅渠连接2个浅方塘:一为方形(2.8 m×2.8 m),一为矩形(4.0 m×5.5 m)[16],相应题咏《小塘鱼泳》⑩吟曰“方塘未一亩”,与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及上文水的源尾所述部分提及的“源头活水”有密切关联。方塘的应用,显示出中国朱子文化的影响;此外,该处水体平面形态与台地平直构图的美学关系,亦增加了台地的灵动性。

相较于庐山草堂(816—817年)[21]、明朝王献臣时期(1509—1631年)的拙政园[22]、清朝初期(1527年前后)的寄畅园[19](图7)可发现:潇洒园、庐山草堂及寄畅园三者均充分利用了自然水系,使之与人工处理巧妙融合,前两者以自然线形水体为主,均有人工方池;寄畅园则以“聚”为主,结合桥、潭、涧等,“聚中有散”,局部自然式形态多变。而拙政园选址于城市地,挖湖堆山,人工自然式面状与线形水体结合,水面设桥,亦有极强的幽深感;此外,水体西北、净深亭南侧,亦有方池名曰“方华池”。

图7 潇洒园与中国典型古典园林水系形态比较Comparison of water systems between Soswaeon and typical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7-1 梁山甫时期的潇洒园(约1530年)Soswaeon in the Liang Shanfu period (built in 1530)7-2 白居易时期的庐山草堂(816—817年)Lushan Cottage in the Bai Juyi period (built in 816-817)7-3 清初时期的寄畅园(改造于1527年前后)Jichang Garden in early Qing Dynasty (rebuilt in 1527)7-4 王献臣时期的拙政园(1509—1631年)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the Wang Xianchen period (built in 1509-1631)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宗旨,但于水形态,“方池”与“曲水”并行发展。方池在宋代皇家园林似乎是一种流行的理水方式,且私家园林方池的欣赏文化也值得关注(如王羲之的墨池、司马光的独乐园等)。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23]。明代中后期也有大量“方池”的记载,如朱熹“半亩方塘”对“方池”的欣赏,既得到“适意”的乐趣,还引发“求理”的哲理;但明末以来,方池欣赏不再流行[24],与自然化的结合成为当时园林理水的主流。清初寄畅园的改造中,“峰虚五老,池凿四方”被“平岗小坂”“曲岸回沙”所取代,适宜环绕“游观”。潇洒园营造中的阴阳五行[25]及儒家思想[8],以自然溪流为中心,重视自然形势。有学者指出,在877—943年的朝鲜半岛,韩国庭院园林的水池、花池大量的直线设计,包括植物的选择取向,反映出流行中国宋朝理学背景的时代性[23]。韩国的方形池中多为圆形的小岛,视为阴阳学说“天圆地方”的体现[26],宜静坐在亭台楼阁里观赏。

图8《舂云水碓》咏图Picture of A Water-Powered Trip-Hammer

3.3 动静:因地就势,动静相宜

水因重力及地形的影响,呈动水与静水2种状态,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静水,宁静祥和;动水,欢跃畅快。潇洒园的理水,充分因借地形,辅以巧妙的人工处理,达到动静相宜、山水有清音的境界。

基于上文“形态”的论述,“曲”以“动水”为主,随着落差的变化,水的流速也表现出多样性。宋代郭熙《林泉高致 山水训》云“水不潺湲则谓之死水”,虽为绘画技巧的论述,但也表明了动水的重要性,“潺湲”一词亦分别出现于潇洒园《杏阴曲流》及《舂云水碓》⑪题咏中。“匹练展中间,倾崖天所削”(题咏《危岩展流》)、“乱瀑泻枝间,还疑白凤舞”(题咏《梧阴泻瀑》),均展现溪流漱石而下,形成壮观瀑布的景象。溪流景区《危岩展流》处的瀑布口得到精妙处理,天人合一,使用相对“静”的“槽潭”承接上、下游之“动”:水洄流蓄集成潭后,方泛漫而下成瀑(图5)。《园冶》瀑布篇载:“瀑布如峭壁山理也。……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18]两者理水手法高度一致。

“直”则以“静水”为主,地势平缓,潇洒园东侧台地上线状浅沟与面状方塘结合,“鱼戏主人影,无心垂钓丝”(题咏《小塘鱼泳》),静中有动,动中愈静。方塘之水,最终以“动水”——线型落瀑的形式汇入主河道。颇为遗憾的是《舂云水碓》景点的缺失,从原咏图(图8)可发现:连接2个方塘的浅渠之上再置刳木分流,利用高差落水驱动水碓,由“静”变“动”中呈现“天孙机上锦,舒卷捣声中”的诗意田园景象。庐山草堂中亦充分利用高差,采用崖瀑、石渠、剖竹引水等,构筑多变的动态之水,与方池之“静水”相呼应。

3.4 生态:因境成景,万物共融

沿溪自然与人工再造的立地环境:或夹涧荫翳,或台地舒朗,植物景观丰富,季相分明(图9、10)。历经数百年,潇洒园大多保留有“48咏”中的景观风貌,如围绕梧桐构景的《桐台夏阴》⑫《梧阴泻瀑》,映衬涧壑的丹枫(题咏《映壑丹枫》⑬)、树干及岩石上的苔藓(题咏《遍石苍藓》⑭)、石缝中的蕨类及其他草本植物,它们在强化深幽氛围的同时,体现出园内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地势高处,有松、菊、杜鹃等耐干旱植物;芙蕖、菖蒲、莼菜等水生及湿生草本植物。目前,潇洒园内园的乔木主要有油松、榉树、梧桐、五角枫、柿树、旱柳、杏树、玉兰等,灌木有山茶、梅花、紫薇、碧桃、杜鹃、山茱萸、石榴等,藤本主要为络石,竹类为毛竹、箬竹等。现有溪流中散养麻鸭2只,《壑渚眠鸭》⑮尚存,而“暮鸟”(题咏《丛筠暮鸟》⑯)、“巢禽”(题咏《绝崖巢禽》⑰)依然光顾,体现出“天人合一”的造园观。这也是中国传统造园的永恒主题,即追求“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图9 入口景区《夹路修篁》景观现状Current landscape of the Tall and Slender Bamboos Along the Road of the entrance scenic spot

图10 溪流景区《映壑丹枫》景观现状Current landscape of the Red Maples Along the Gully of the stream scenic spot

3.5 声景:神籁自韵,鸿儒和鸣

随着静水与动水的转换,水声与光影也变幻无穷。“48咏”的题名中,展流(《危岩展流》)、通流(《刳木通流》)、舂云(《舂云水碓》)、透流(《垣窍透流》⑱)、曲流(《杏阴曲流》)、洑流(《洑流传杯》⑲)、泻瀑(《梧阴泻瀑》)、激湍(《激湍菖蒲》⑳)等词汇体现出水声的多变。水声、《千竿风响》㉑的竹声、松涛、鸟啼禽鸣等天籁之音与园内鸿儒们的鼓琴声(题咏《玉湫横琴》㉒)、弈棋声(题咏《床岩对棋》㉓)、谈论声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闲适和谐的声景图。庐山草堂中三尺悬瀑的“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剖竹引泉上檐的“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草堂记》),以及寄畅园内的“八音涧”均为以水构筑声景的范例。

3.6 意蕴:寄情山水,托物言志

潇洒园的“潇洒”有“清澈、清爽、干净、脱离尘世”之意。“先生尝慕陶渊明、周茂叔,列题《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山海经》《通书》《爱莲说》《太极图说》于文房左右”[8]。园内的主体建筑光风阁和霁月堂,匾额题名引自黄庭坚《豫章集 镰溪诗序》对周敦颐的评价“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隔涧芙蕖》㉔(现景点无存)题咏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光风阁西北角临涧植桃数株,形成“依迷岩洞里,如涉武陵溪”的意蕴,隐含陶渊明性情的《桃坞春晓》㉕,以及“东篱点点黄,岁晚依风霜”的《散崖松菊》㉖;借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所题的《石趺孤梅》㉗;摹自张翰思念家乡玉脍及莼菜的《散池莼芽》㉘等,皆为引经据典,托物言志,使得梁山甫刚强与洁身的品行、不趋名利的归隐情怀充分体现在造园中。此外,园主人志向远大、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无奈也得以流露,例如:《杏阴曲流》题咏中“当年川上意”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反映出园主人对人生世事变换的慨叹;与此题咏相邻的《断桥双松》㉙中“㶁㶁循除水,桥边树二松”的吟咏则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中“……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记载县丞崔斯立学问高深,问政遭贬为丞,棱角被磨而发出的“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的喟叹。景亭“待凤台”有等候凤凰来临之意,周边点缀的梧桐、丛筠为凤凰的栖居提供了条件,对照《庄子 秋水》:“夫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良禽择木而栖,园主亦期待择主而伺,迎接出世之机。

因受梁山甫“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人格品行的吸引,潇洒园逐渐成为儒士雅集的场所,如宋纯、林亿龄、金麟厚、奇大升、高敬命等[7]。明代陈继儒(1558—1639)《太平清话 卷二》云:“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倚竹,右皆一人独享之乐。”[27]此类乐事,是为修养心性、淡泊明志。“48咏”描述临水开展的相关雅事活动题咏如《小塘鱼泳》(钓鱼)、《广石卧月》㉚(候月、高卧)、《榻岩静坐》㉛(晏坐,所涉景点现无存)、《玉湫横琴》(鼓琴)、《床岩对棋》(对弈)、《枕溪文房》㉜(洗砚、校书、对画、临帖、看山),以及《洑流传杯》(尝酒),作为经典雅集活动的“曲水流觞”也得以呈现(图11)。同具文人隐逸性质的庐山草堂、翠竹、青松、老杉、白莲、白鱼、写诗、饮酒、会友等,同样寄托着园主超越尘俗、高洁的人格;拙政园则围绕“沧浪之水”,利用梦隐楼、桃花沜、湘筠坞、听松风处等景点的命名,充分显示了王献臣辞官归隐的情怀,园中也常有诗酒唱酬等雅集活动。

图11 相关咏图的临水雅集活动及局部放大图Literati gatherings along the stream and partially enlarged details of related pictures

5 结语

中韩的古典园林在历史空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但造园中“阴阳五行思想、神仙(道教)思想和儒教思想”的表达有一定差异[28]。潇洒园是一座集诗书画于一体、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古典文人园林,其造园思想为寄情山水,情景交融,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话。因地制宜,巧为人作,园主人充分发挥了水的景观特质,从水的源尾、形态、动静、生态、声景及意蕴等方面体现出高超的理水意匠,结合其他景观要素,处处传递出其归隐求真的精神境界。此外,在园林空间处理方面,该园以平面卷轴的形式展开,如花阶、台地的利用,展示出当地造园风格的地域性。古典园林作为一个生命体(如植物的生长、衰老、死亡,建筑及构筑物、道路的毁损与改造更新等过程),如何挖掘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加强其保护、修复与经营管理,充分体验并展示园主人造园初衷与意境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注释(Notes):

① 仿自唐代“平泉庄”园主李德裕《平泉山居戒子孙记》:“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

②《潇洒园四十八咏》诗与画结合,以五言绝句形式,对园内景点展开描绘,共48咏。

③ 题咏《刳木通流》:委曲通泉脉,高低竹下池。飞流分水碓,鳞甲细参差。

④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 寄畅园经族人的历次修建,清初做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水体有较大改变,又增加七星桥、八音涧等。

⑥ 题咏《杏阴曲流》:咫尺潺湲池,分明五曲流。当年川上意,今日杏边求。

⑦ 题咏《危岩展流》:溪流漱石来,一石通全壑。匹练展中间,倾崖天所削。

⑧ 题咏《梧阴泻瀑》:扶疏绿叶阴,昨夜溪边雨。乱瀑泻枝间,还疑白凤舞。

⑨ 题咏《假山草树》:为山不费人,造物还为假。随势起丛林,依然是山野。

⑩ 题咏《小塘鱼泳》:方塘未一亩,聊足贮清猗。鱼戏主人影,无心垂钓丝。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引自潇洒园官网(http://www.soswaewon.co.kr/bin/minihome/neo_main758.htm?seq=9979&_aldo=159);图2、3改绘自参考文献[15];图4、5由作者拍摄;图6由作者绘制;图7-1~7-4分别改绘自参考文献[15, 19, 21-22];图8、11改绘自潇洒园官网《潇洒园四十八咏》http://www.soswaewon.co.kr/bin/minihome/neo_main758.htm?seq=9979&_aldo=158;图9由作者拍摄;图10引自韩国观光公社官网潭阳潇洒园介绍图(http://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ATT/3_2_view.jsp?cid=332468)。

猜你喜欢

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园林之城——苏州
中国园林造梦者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颐和园中的『园林博物馆』
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