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红四物汤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肾虚血瘀证30例

2021-07-02解佼铭

光明中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血尿肾虚

解佼铭 马 进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经长期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总结出的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水肿。在不同个体中其发病方式也不相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病情迁延、隐匿、反复,病程长,进展缓慢。如果治疗和干预不及时,病情将会一直恶化,引起肾脏遭受破坏,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1]。

慢性肾炎的血尿是由于肾小球的功能障碍,过滤膜受损,血液中的红细胞从肾小球滤出,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有大量的红细胞变形、被破坏。以往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基本将重点着眼于降低蛋白尿的指标上,未认识到变形、被破坏、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管的作用,未给予血尿足够的重视和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发现大量变形、被破坏、畸形的红细胞容易在肾小管形成红细胞管型,进一步刺激肾小管细胞、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逐步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2]。因此,慢性肾炎血尿受到医疗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目前世界范围内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炎血尿短时间内无特效及针对性药物,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现以抗生素、激素以及对症止血这些对症治疗为主,临床效果不理想[3]。而激素长期使用也会出现多种不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药对于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通过四诊合参,明确患者的病机,辨证论治。肾虚血瘀是慢性肾炎血尿的病机关键。我们在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用以补肾祛瘀为核心的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血尿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筛选了肾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就诊的肾虚血瘀证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8±7.9)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1±8.2)岁。将对照组和治疗组人员的性别比例和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符合《肾脏病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①起病隐匿、发病形式各不相同,整个病程绵长、病情迁延,临床症状有严重有轻微,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可有电解质紊乱、贫血。②有长期持续性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5 g,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③在整个的发病过程中,常因感染 (如呼吸系统感染) 等原因诱发,可能伴有肾炎急性发作情况,疾病发作时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其中有个别病例会因个体差异出现自动缓解或出现加重病情的情况。(2)符合《肾脏病学》中肾炎血尿标准:①新鲜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 或每小时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 或12 h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②用位相显微镜观察, 对于尿沉渣中畸形红细胞的检测数值来看,其占比超过75%。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病患出现怕寒,手脚及四肢冷,周身出现浮肿情况,面色黧黑无光泽或白,其中腰部有针刺疼痛或固定疼痛,腰膝酸痛或冷痛。次症:精神萎靡,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男性性功能失常如早泄、遗精、阳痿,女性月经失调,舌面颜色紫暗或有瘀斑及瘀点,舌嫩胖淡,舌头边缘有齿痕,脉象呈现沉细、沉迟无力或细涩的情况。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 18~70岁;(2)与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3)其参与研究前已知晓此研究并自愿加入,能遵医嘱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年龄在 18 岁以下或 70 岁以上;(2)严重心、脑、肝、肾等内脏疾病患者;(3)患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等非肾性会对血尿造成影响的疾病;(4)对本研究药品有过敏反应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6)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 一般处理原则:合理休息,适度活动,特别注意不能做剧烈的身体运动,避免感染,受寒。(2) 对症处理原则:高血压者酌情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水肿明显者给予呋塞米片,控制血脂和血糖,纠正酸中毒,积极治疗发生的感染。(3)合理低盐饮食,平日饮食中多摄入水果和蔬菜等,不能吃寒凉或辛辣食品及肥甘厚味。注意保暖,保持良好心态。治疗组:除了西医常规治疗外,还要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10 g,熟地黄10 g,当归8 g,川芎10 g,赤芍10 g,仙茅15 g,淫羊藿15 g,牡丹皮6 g,丹参8 g,小蓟12 g,茜草12 g,炙甘草6 g。水煎,300 ml/剂,分3次温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2 观察指标①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高倍视野)。②中医证候学观察:依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

1.4.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检查红细胞阴性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者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有效:从中医临床对患者身体检测比较来看, 身体体征变好且症状减轻、好转,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从中医对患者临床的观察看,身体症状无明显改变,个别病患有病情变重情况,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减少或者红细胞计数增加[4]。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高倍视野)的比较治疗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高倍视野)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积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4 安全性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的异常,并且没有出现其他不适反应。

3 讨论

慢性肾炎根据其主要症状而划分,可以归结为中医中“水肿”“腰痛”“虚劳”等疾病的范畴。对于血尿,在《黄帝内经·素问》书中有记载,中医称其为“溺血”“溲血”[5]。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炎血尿的基本发病原因和致病主要枢纽在于瘀血和肾虚。血瘀是表面的现象,肾虚才是本质和关键所在,故应标本兼治。“久病多虚多瘀”,慢性肾炎肾虚日久加重血瘀,瘀血进而又会加重肾虚,加重肾脏的病理损害。血瘀的程度越高,病理损害程度越严重[6]。因此补肾祛瘀为治疗肾虚血瘀证慢性肾炎血尿的关键。以此为原则,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疗效明显。方中君药为淫羊藿,调补肾中阳气,调任脉、冲脉;臣药为桃仁、红花,活血化除瘀血,以通调经络。味属甘的熟地黄,滋补阴气且有补血的功效,填精补肾;味甘辛性温的当归,有止痛、补血和活血的功效,补阴中之阳;味辛性温的川芎,行气活血,安神,理血中之气;川芎、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减少氧自由基对肾单位的损伤,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7];牡丹皮凉血活血;小蓟、茜草凉血祛瘀止血[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蓟有收缩血管、抗炎的作用,茜草有抗炎、抑制纤溶酶活性的作用,可增加血小板数量及其聚集性,茜草、小蓟均可缩短凝血时间达到止血目的[9],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此方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切中病机,减轻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在有限的时间、经费等客观条件下,本研究入组样本数量不多,病例来源仅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观察的时间较短,远期效果未能了解,观察指标也不够全面。试验中也未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上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日后的科研中还应扩大临床观察数量和时间,丰富研究的内容和层次,以期能更全面准确地做出结论。中医药对慢性血尿的治疗还有广阔的空间,在用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拓展,通过科研工作进行验证和指导,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血尿肾虚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自测肾虚10招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