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知到行:《指南》引领下园本纸艺研究的意义探析

2021-06-30姚雯文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纸艺指南游戏

姚雯文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颁布,让幼儿园与教师又一次聚焦幼儿的生命成長,聚焦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共同追寻教育的意义。如何站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落实《指南》精神?如何运用《指南》,发现、聚焦、解决幼儿园课程建设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指南》来构建幼儿园及教师重要的课程实践链,引领幼儿园将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一:从“过多关注幼儿技能,忽视幼儿本体审美追求”走向“尊重幼儿生命成长,涵养游戏精神的价值追寻”

我们的思考:贯彻落实《指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聚焦园本研究“纸艺快乐行”,倡导“以艺陶情,以美育人”理念,强调幼儿生命的完整孕育,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追寻幼儿的本真,不断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幼儿以独特的视角感知和理解丰富的生活世界,体验美术多样的表达方式,寓美于情,以情育美,润泽幼儿个体生命的成长,为幼儿未来的美好生活播下幸福的种子。

(一)游戏精神:幼儿生命成长的关照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是具有独立生命精神的人。艺术创作在儿童时期如游戏一般是最自然的事情,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创作中蕴含着鲜明的儿童特性与游戏精神,我们认为:只有关注游戏精神,才能回归幼儿艺术教育的本真,才能深层次认识、理解与支持幼儿发展;只有让纸艺的研究与实施充满生命关怀,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故我们要呵护幼儿生命的纯真、尊重幼儿生命的尊严、激发幼儿生命的潜力;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幼儿可持续发展为本,不断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尊重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性,提供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条件与机会,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与世界“对话”,使美术真正成为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重要部分,这是我们实施美术教育的意蕴与价值所在。

(二)幼儿立场:园本研究行动的坚守

幼儿的成长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没有从幼儿立场出发的课程建设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的。“纸艺快乐行”作为我园美术教育的载体,它是丰富的、多元的。在“纸艺快乐行”的实践中,只有我们真正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才能引发儿童与他们周围的世界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支持儿童感知和认识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美的潜能,构建他们对世界的各种想象。

(三)双向建构:纸艺课程实践的样态

对“纸艺快乐行”的深入把握是儿童与课程双向建构的过程,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话语体系,它需要不断地再定义、再丰富、再认知。我们力图改变过于静态的、封闭的课程观以及单向传递的课程实施状态,强调幼儿与教师同是课程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实施者。纸艺活动不再是僵化不变的文本存在,而是在与幼儿教师、环境、社区等诸多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下,实现充满实践张力的、更具生命成长意义的动态生成。

实践探索二:从“美术活动形式单一,忽视纸艺多元实践路径”走向“回归幼儿成长方式,支持主动探究的审美体验”

我们的思考:幼儿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艺术是幼儿通往未来生活之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他们过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艺术生活,促进幼儿与美的对话,引发幼儿心灵情感的释放性表达,从而不断建立、拓展幼儿与艺术的连接。

行动一:幼儿一日生活中,“纸艺快乐行”的自然融入和丰富挖掘

纸艺创作是幼儿个性化的认知、意识、思维、审美养成的过程,我们将“纸艺快乐行”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晨间锻炼、幼儿早操、游戏时光、自由活动、离园等,充分挖掘纸资源,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晨间锻炼,孩子们可以自己创意撕贴纸材,制作飞盘、降落伞、大鞋、风筝等,不断生成具有挑战的运动内容;早操时段,孩子们利用自制的纸艺器具,伴随欢快的韵律,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愉悦;自由活动时段,幼儿运用随处可见的纸质材料,与同伴一起创意组合或游戏,如DIY拼图、纸盒多米诺等游戏,体验着合作的快乐;游戏时段,纸张更是孩子们手中的材料,他们自主制订游戏计划,并生成创意皮影戏、七彩编织屋、纸杯叠叠乐、未来邮局等游戏,获得愉悦的游戏经验;散步时段,幼儿走进幼儿园的意义空间中,感受纸艺大师作品中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和趣味横生的快乐故事。在我园,纸艺活动已经融入幼儿的生活,他们在“以艺陶情,以美育人”的园所文化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建构对世界的认识。

行动二:幼儿主题活动中,“纸艺快乐行”的主动探究与自然表达

追随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不断探寻幼儿身边的资源,梳理、生成“纸艺快乐行”的鲜活内容。如充满古镇浓郁文化气息的惠山寺、锡惠公园、美食城等,是幼儿时常游玩、生活的场所。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形成一张趣味横生的“玩转古镇”课程地图,策划了“寻访惠山古镇”“大师进校园”“走进泥人馆”等主题活动,支持幼儿在园本化的主题中展开主动探索、引发自然表达。可以说,“纸艺快乐行”链接了幼儿的生活与经验,链接了基于资源的课程,勾勒出一幅幅立体、愉悦的生活画面。

行动三:幼儿自创活动中,“纸艺快乐行”的快乐表达与情感释放

为了呵护幼儿的情感体验,我们围绕新年、六一等重大节日,基于“我的节日我做主”的原则,引导幼儿自创“亲子纸艺乐”“东方宝贝纸艺节”“童心同乐,成长精彩”“纸艺小玩家”“纸艺小玩家”“户外大本营”等各具特色的纸艺展,以及游园活动中的各类亲子游戏。师幼、家长共同策划内容、分配角色、设计队形,收集纸材料、废旧物,制作服装、道具,集体排练……幼儿自创开展的游戏更符合其内在的需要,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随着阵容不断扩大,情节不断深入,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真正践行了幼儿是活动主人的理念。E0610CA6-7E4E-469C-827E-84BAA3CC4B5A

行动四:幼儿游戏情境中,“纸艺快乐行”的直接感受和共享共创

我们与幼儿共享共创意义空间,让美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每个幼儿都有权利自主申请、决定“纸艺欢乐行”的纸艺项目、游戏地点时间、体验形式、作品展示方式等。在自由、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成为主动参与美术体验、创作的学习者。

玩味·纸艺工作坊。这里有满足幼儿需求的材料超市、有不断生成的美术游戏菜单、有支持幼儿自由创意的纸艺游戏区域。孩子们在自助式的工作坊中游戏、发现、探究,不断唤醒自己的潛能、释放个性。

玩转·儿童文化集市。我们打破环境限制,串联廊道、楼层,形成基于幼儿发展的游戏空间秩序,在廊道间与幼儿共创美术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儿童文化集市”。如特色文化区域“惠山印象”等微景观游戏区,“古镇故事”等艺术创想游戏区,“好玩的民间游戏”等传统游戏区,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审美空间,帮助幼儿不断建构对世界的理解。

玩乐·室内外美术时空。我们重视室内外的融通与延展。如对班级美术区域和游戏空间进行动态的整合与调整,促进幼儿自主游戏与艺术表达的积极体验;鼓励幼儿制订“纸艺快乐行”活动计划,延伸他们的探索创造活动;走进户外自由广阔的空间,营造生动、充满教育张力的情境,推动幼儿即兴创作、发现表达。

实践探索三:从“教师研究指导僵化,忽视审美教育本质内涵”走向“关注幼儿本体需求,走向以美育人的意义探索”

我们的思考:在贯彻《指南》过程中,我们根植现场,通过问题审视,一方面在理念层面深入解析,不断厘清“纸艺快乐行”特色研究的核心关键;另一方面根植复杂的课程情境,学习《指南》、运用《指南》、践行《指南》,真实而又清晰地呈现实践优化、课程生长、质量提升“应然”与“实然”的方向,使教师成为“自为”的教育研究者、实践思索者、意义探寻者。

行动一:资源开发利用,形成幼儿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动态交互

工具和材料是幼儿进行纸艺活动的媒介,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能促进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想象。首先,教师会走进幼儿生活,整合资源,进行“生活取材”,如生活用品类、玩具类、自然类等多样化、生活化的材料在幼儿的手中不断重组与变化,他们自然而然会觉得纸艺就是“玩”材料。其次,资源对于教师而言不是“拿来主义”,活动前我们都会开展关于纸材的项目审议,审议围绕“本纸材中,蕴含着哪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利用纸材,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哪些活动”等问题,对照《指南》,发现材料蕴含的学习可能性。再次,教师也会将这些资源材料交给幼儿,引发他们的趣味创想,幼儿通过亲手撕、折、卷、剪等让纸材大变样,变了样的纸材又可以用来玩许多有趣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探索、模仿、创造,生成了诸多喜爱的游戏,同时充分对接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获得自由、自主的活动机会。在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的同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行动二:师幼互动策略,呈现深度体验与游戏精神的愉悦状态

教师积极探寻以幼儿为中心、支持幼儿与纸艺的深度对话,努力让幼儿建构充满游戏趣味的、灵活流畅的、不断循环的审美体验。“引入·初次体验”是幼儿“纸艺快乐行”的初始阶段,是幼儿与纸材、工具互动和自身想法逐渐熟悉的过程。我们设置游戏情境、运用开放性问题,拓展幼儿内在的好奇心,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拓展·经验链接”阶段,重在拓展幼儿的兴趣,我们采用故事、参观、游戏、阅读、散步、音乐、运动、表演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直接经验;“创作·尝试探索”是幼儿自主创作的阶段,该阶段中的幼儿在深度体验的基础上,调动所有感官与视觉艺术材料进行积极互动,从而生发出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创作;“反思·分享表达”阶段,幼儿在分享中自发、自然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想法被充分尊重和接纳。可以说整个过程促使幼儿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学会解决问题、与人交往,发展创新能力等,从而实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主动探索”的快乐体验。

行动三:关注过程研究,实现教师提升与幼儿发展的相融相长

基于持续的过程观察与研究,我们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在持续的互动与呼应中,支持幼儿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开放的思维、更自主的方式、更活跃的形式,生成各类鲜活而生动的纸艺活动。通过“课程审议”“课程故事分享会”“教师论坛”等专题交流活动,直面现场,诊断再研,解析实施要义,从诸多的“儿童观察记录”中不断发现、识别“纸艺快乐行”线索,并融入日常教育计划、游戏方案、环境改造之中,不断建构、编织真正追随儿童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如纸艺区域游戏情境创设,就经历了“空间规划与环境创设、游戏材料互动性研究、儿童游戏公约适宜性研究、游戏情境多元化研究”的多轮研讨与审议,真正以过程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引领教师将研究走向深入。经过研究的持续推进,教师总结出“纸艺快乐行”的三大基本特征:游戏性、体验性、发展性。游戏性——纸艺活动要更多凸显玩的情趣,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活动的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体验性——纸艺活动的过程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性体验和自主性体验,更要关注幼儿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成就体验和精神体验。发展性——选择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适宜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构筑幼儿学习适宜的“最近发展区”。

这是我们对《指南》精神的积极贯彻与落实的过程,是基于“问题意识”对课程实践不断反思、探究、优化的园本行动的过程,也是我们主动拥抱变革与发展“再出发”具体可感的过程。回顾与展望,我们将在充分认识“纸艺快乐行”价值意义上,把握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融入专业视角,不断总结提炼贯彻《指南》的有益经验,在课程实践中唤醒“自力量”、走向“未可知”,持续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E0610CA6-7E4E-469C-827E-84BAA3CC4B5A

猜你喜欢

纸艺指南游戏
纸艺——鸟
指南数读
数独游戏
纸艺插花技术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创意映射形形色色的纸艺作品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