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2021-06-29韩怡王飞

科技风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韩怡 王飞

摘要:未来的教育是基于网络与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体系,教与学的方式应更加符合数字新生代的认知和学习需要,未来的课堂必定是“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计结构僵化,学生难以融入课堂讨论等弊端。文章将“雨课堂”应用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利用“雨课堂”帮助教师精准把控教学难点,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环节,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整个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探索新时代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新途径。

关键词:智慧教育;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1],使得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网络媒体资源的多元化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权威地位日渐弱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权威[2]。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课堂中玩手机现象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教学效果。欧先交等在《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调查及应对措施》中指出56.37%的学生课堂上会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只有2.5%的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3]。如何改变课堂不合理使用手机现状,让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助跑器,也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借助“雨课堂”,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转变学生低头看手机远离课堂的消极局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在传统课堂讲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对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程涉及知识面广,课時安排较少等原因,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为中心”,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单一、机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问卷中“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认为学习形式单一和枯燥无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4.4%和36.1%。

(二)教学设计结构僵化,不能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穿插部分课堂讨论或提问,学生课后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整个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只能通过学生的随堂提问中获取,而课堂提问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很难了解全班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导致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内容深度安排上很难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也很难和教师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效果不明确。问卷中“你认为学习应该是怎样的?”,认为学习“除正常学习外,老师与同学之间更多互动”的比例为69.4%,应该“有专业的软件来辅助学习”的学生为19.4%,而认为学习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仅为5.6%。说明学生更期待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

(三)课程涉及的背景知识过多,学生难以融入课堂讨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探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内容、方法体系,教学过程中涉及案例较多,这期间需要学生大量思考和讨论。由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涉及学科研究范围较广,往往存在课堂教学中所举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学生不清楚,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讨论开始了,学生才通过手机去了解课题背景,课堂讨论时间成了拓展知识的学习时间;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不理解题意,学生压根就不参与讨论,讨论时间内无所事事。最终导致每节课讨论深度不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四)课后教学总结缺乏数据支持,教学效果评价带有主观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来自教师的主观判断,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有时候会出现课堂教学气氛很融洽,学生也很活跃,但这种活跃是由部分同学的活跃而形成的一种假象,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或者说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就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佳,教学效果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其目的是通过改革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让师生互动更为方便,教学活动开展更为便捷,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借助雨课堂改革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利用“雨课堂”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控教学重难点

雨课堂是一个面向高等教育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前推送、课上实时互动、课后数据分析等功能[4]。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利用“雨课堂”的课前推送功能将课前预习课件、视频、语音等内容推送给到学生的手机上,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完成该部分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完成对应的课前任务卡,在上课之前将任务卡发送到指定的班级微信群;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雨课堂”中反馈的学生预习情况结合学生任务卡完成情况总结分析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任务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信息灵活调整课堂教授的内容的重难点,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到教学重难点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明确了学习目标,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有效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二)利用“雨课堂”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多元化教学概念的引入,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应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得课堂活动丰富多彩。“雨课堂”的介入,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的更为便捷。首先,雨课堂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方便地实现课堂教学中实时接收幻灯片,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等课堂互动模式[6]。其次,相对于传统课堂讨论,采用“弹幕”形式进行投屏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的头脑风暴,多种观点的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匿名的发言方式既可以缓解学生上课发言的压力,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顾虑;再次,多屏互投方式也有利于教师对其中精彩观点的重点强调和分析,刺激学生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最后,通过“投稿”功能,可以使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快速地进行展示,可以快速地实现自评、小组互评,有利于多元评价模式的开展。

(三)利用“雨课堂”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

“雨课堂”能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掌握每个同学使用课件的时长,完成检测的准确率等,对预习不积极的同学有一定的震慑作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其次,“雨课堂”随机测验功能也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了成为优秀学员,以前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积极预习,上课认真思考,学生积极性有了很大提升,及时的测验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最后,教师根据测验数据以及课堂活动数据统计,能清晰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多途径进行知识的强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7],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三、基于“雨课堂”支撑下的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一)学生采用“雨课堂”的学习态度分析

对于学生采用“雨课堂”后的学习态度分析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两种方式来了解,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变化,二是了解学生对基于“雨课堂”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态度。通过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雨课堂”有助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

通过调查发现有62.2%同学都是喜欢“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访谈中他们认为“雨课堂”的介入有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互更流畅,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有16.7%的同学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態度。访谈中学生不喜欢“雨课堂”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习惯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认为教师的讲可以使得知识的体系更为完整;二是“雨课堂”中的预习环节占用了过多的课外时间,增加了学习任务。整体来说,大家对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持肯定态度。

2.“雨课堂”工具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处于前两位的选项分别是“课上PPT的推送方便课后查看课件”“课上选择题能够即时检查学习效果”,分别占比为80.5%和55.6%。学生认为雨课堂的课件推送功能非常好,对于课后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有利于课后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课堂笔记,利用知识的总结归纳;课上练习题的推送功能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调查中认为“课前/课后资料的推送有利于扩展知识范围”的学生占361%,通过资料的推送,可以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去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学习范围,加深自己对于问题的多角度分析和理解,学习效率更高。

3.使用“雨课堂”能促进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

由于“雨课堂”中对于知识的微单元处理,学生可以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的预习和重复观看,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长,也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完成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8]。调查中83.3%的同学都认为,使用“雨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

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大部分同学对“雨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肯定,认为“雨课堂”是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的一个智慧型教学平台,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

(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基于该校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单元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将2018级学生该课程成绩与2017级学生该课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雨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36人,通过一学期的“雨课堂”支撑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期,期末总评成绩为74.86分,相比同一专业2017级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70.83分有了明显提升,关键是80分以上学生也就是高分学生比例有了明显变化。

(三)“雨课堂”中学习过程数据与学生期末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将“雨课堂”中导出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与该班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如下表: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学生在“雨课堂”使用中的各项表现都与期末考试成绩成正相关,也就是说“雨课堂”的使用对学生的学生成绩具有促进作用。

未来的教育是基于网络与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体系,教与学方式应更加符合数字新生代的认知和学习需要,未来的课堂必定是“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10]。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智慧教学工具,思考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04):2127.

[2]廖惠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9(12):7980.

[3]欧先交.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调查及应对措施[J].大学教育,2017(03):158162.

[4]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05):2632.

[5]程志.智慧教育环境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8):5559.

[6]边晶,于秀霞.高校多元化融合型“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10):5053.

[7]翟伟芳,冀松.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7):9798.

[8]王梨清,李红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及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8(06):6773.

[9]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09):5054.

[10]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9.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14批校级教改一般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编号:19JGYB15)

作者简介:韩怡,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王飞,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