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兴趣原则的适度把握

2021-06-28石惠临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激趣教学实效性

石惠临

摘  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教学活动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反思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现象,许多激趣的做法却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教师还不能够适度把握“兴趣原则”,存在着偏差和误区。那么如何把好数学教学的“激趣关”呢?本文就针对激趣要追求方法的科学性,凸显学科的内在魅力性,重视知识构建的完整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激趣教学;兴趣原则;知识构建;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3-0033-02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the guide of learning knowledge. Whether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achieve the ideal effect depends on whether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be aroused to a great extent. Therefore,stimulat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which has always been valued by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However,reflecting on the phenomenon of arousing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many methods of arousing interest have not received the ideal teaching effect,which shows that teachers can not grasp the "interest principle" properly,and there are devia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So how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is paper,we should pursue the scientific method,highlight the inherent charm of the subject,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Stimulating interest teaching;Interest principle;Knowledge construction;Effectiveness

1.“激趣”要追求方法的科学性。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都重视采取形式多样的激趣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走进生活、动手操作、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等等,但这些方法的使用不能忽视其科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激趣方法。如讲故事法比较适合用于低年级的教学,而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成熟,一些小故事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和好奇心,然而动手实践,设置悬念等方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两个“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段的对比。

案例一:故事法:小白兔家的白菜丰收了,小白兔挑了些白菜上街卖,它心里想:“白菜的市場价是每斤9角钱,如果我将白菜的菜皮和菜心分开卖,菜皮每斤2角,菜心每斤8角,2角加8角是一元,那我不是多赚了一角。”于是小白兔就把菜皮和菜心分开卖了。忙活了一天回到家,小兔子静下心来仔细一算,发觉自己不但没有讨到便宜,还吃亏了。想知道原因吗?这时老师进行新知的教学。

案例二:动手操作法。

教师出示两组计算题:

(1)(25+13)×4=   25×(200+4)=   9×16+84×9=

(2)25×4+13×4=   25×200+25×4=  (16+84)×9=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做两组题,比比哪组同学计算速度快。比赛的结果显而易见,选做第二组题的学生速度远远高于选做第一组题的学生。通过观察,第一组学生纷纷抗议比赛的不公平,因为在观察和争议中他们发现第二组题目运算时比较简便,乘加混合运算也存在简便的运算定律,这时教师在学生的兴奋中抓住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乘法分配律的探索学习。

对比两个案例的激趣方法的选择,案例一讲故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持久,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听完故事后都云里雾里,既不知道小白兔到底吃不吃亏,也不知道亏吃在什么地方,无法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案例二通过创设计算两组算式的比赛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到其中的奥秘,激趣点更贴近本节课的新知,而且这种由学生自己努力得到的乐趣肯定比教师讲故事给予的乐趣要深刻、持久。

2.“激趣”要凸显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因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要一味追求做游戏、讲故事、制作动漫课件等热热闹闹的场面,忽视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学科味越来越浓,学生的认知视野越来越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慢慢的由外在学习因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来。因此,教师在教数学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对数学问题本身感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有生命力。

例如,游利瑛老师在教学《正、长方体的认识及摺纸》时,给每个小组准备搭建正方体、长方体的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这些材料在搭建正方体、长方体的过程中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大家的密切合作,得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探索,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的素材,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做任何的提示,是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思维极为活跃,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当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时,他们为自己的新发现,自己的成功而欣欣鼓舞。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让学生感受和发现数学美,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3.“激趣”要重视知识构建的完整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激趣是知识内化过程的催化剂。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又容易疲乏,所以在课堂中,小学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停顿阶段,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能持久,若教师不注意给予强化,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激趣”理念的指引下,大部分教师都能想方设法地在上课伊始部分对学生进行激趣,做得较成功,但要想构建全程式的激趣课堂,部分教师还是不能做到,课堂往往会出现学习兴趣空白的环节,致使知识构建过程脱节,为了知识构建的整体性,我们必须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不能只重视局部环节的激趣,而应将激趣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竞争是一种动力,能让孩子们获得快乐,在小组竞争中,孩子们为了给小组加分,他们会努力去学习,去正确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妨引入竞争机制,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创设了班级男女PK赛的情境,先让男生口算10题,记录下完成的时间,接着出示交换位置后的10题口算题,让女生口算,结果拥有火眼金睛的男生大呼比赛不公平,在他们的抗议中让其说明理由,原来男女生的口算题目只是调换了位置,提出猜想“结果应该是相同”。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埋下伏笔,也为孩子们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素材。孩子们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热情高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组长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并给获胜的同学贴星表示祝贺。在这样的竞争活动中,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保持了兴趣的持久性。再如低年级学习可以用游戏或故事来激趣的,可以设计闯关游戏或安排故事的主人公全程陪伴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它是我们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有力武器,它可以动态地演示事物之间数学关系,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厌”学为“乐”学,相信有它的适时帮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会充满乐趣的。另外,在每个知识点获取之后,我们可以及时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来深化巩固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达到知识构建的完整性。

4.“激趣”要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要把好激趣关,教师不仅要理解激趣的目的和意义,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考虑采取何种激趣策略,如何使它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始终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喜欢,教师只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这样才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而目前部分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趣味课堂而激趣,出现了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激趣助学的实效。

例如,有些教師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趣时,过分地追求动画效果,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色彩、动画等,以为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这样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上,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所蕴含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身心疲劳、注意力分散,影响了知识的掌握。所以课件的制作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简洁、大方,能够突破重、难点,避免“华而不实”或“哗众取宠”。

再如,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中,教师让学生在数字中找对称图形,课件出示“2008”,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想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教师马上生成激趣,引导学生交流“你对奥运会知道些什么?你们都为北京奥运会做了些什么?”学生对此话题很感兴趣,都为中华民族所骄傲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欣欣鼓舞着,他们畅所欲言,在这个环节花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这样片面强调课堂的趣味性,就会降低学习的效率,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里我们可以直接过渡衔接:“对,我们为中国的奥运健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取得的好成绩而骄傲,2008这里哪些数字是对称的?”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认真把好激趣关,落实激趣的目的和实效,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户莹灿.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推进器——小学低年级数学激趣策略谈[J].考试周刊,2018(73)

[2]王清霞.兴趣,孩子成长的翅膀——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激趣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08)

猜你喜欢

激趣教学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如何运用激趣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探讨
探讨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因素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初探
妙用激趣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