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照亮“问题幼儿”的星空

2021-06-28张红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教育策略

张红

摘  要:在对我园各班级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性格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较强的“问题幼儿”,这部分幼儿大多持续存在着某些行为的偏差和心理的障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幼儿外在行为的观察和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他们内在心理的关注。本文从自己的教育经验出发,以一个“问题幼儿”为例,初步探讨了“问题幼儿”形成的原因及帮助他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问题幼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4-0059-02

【Abstract】Jinhua kindergarten Renbao sub Park,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each class in our kindergarten,it is found that almost every class has several “problem children” who are withdrawn,uncommunicative and aggressive. Most of these children have some behavioral deviation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teachers general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bservation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s external behavior,but often ignore the attention to their internal psychology. Based on my ow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taking a “problem child”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blem child”and the strategies to help him form a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e.

【Keywords】Inclusive education;Problem children;Education strategy

提及“問题幼儿”,很多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或抱怨,或同情,或可怜,环境和成见都在很大成度上决定了教育成果。很多时候幼儿的行为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成年人却喜欢归因于幼儿身上,把行为与幼儿等同。久而久之便埋下了偏见的种子。在成年人给问题幼儿贴上标签的同时,是不是都忘记了他们的另外一个身份:幼儿、孩子、儿童呢?

1.融合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如何能更好的陪伴这些“问题幼儿”成长,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能真正的融入在集体生活中,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努力的方向。接触到融合教育这一概念,我从理论知识开始,了解融合教育。为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我不仅去了解融合教育的发展史,还熟悉了当今国际视野下的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的核心是什么?是对一个集体的归属感,获得集体的尊重和接纳,融合教育这个名词作为幼儿园的一线老师,大家需要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遇到班级中有“问题幼儿”的时候,才能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们,让他们受到公平的对待。只要我们用爱去付出,就一定会成功。

融合教育指的是存在身心问题的幼儿与没有问题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让身心有问题的幼儿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通过一种非隔离的环境让幼儿接受特殊的教育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

融合教育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手段,由于现在幼儿大多受到长辈和父母的溺爱很多幼儿在进入集体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问题的幼儿很难与其他幼儿进行活动,这部分的幼儿也很难被同伴接受,久而久之问题幼儿的身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的严重的幼儿会出现自闭症的情况。而幼儿园有效的进行融合教育,让群体慢慢接受这样的问题幼儿能有效的改正问题幼儿的缺点。让有问题的幼儿能够脱离性格上的自我慢慢的乐于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其养成正确的人格特征,学会正确的与他人进行交往,能够独立自立,在幼儿园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自理能力。

融合教育有全融合和半融合的模式,全融合是“问题幼儿”从早到晚都在普通班级中,和大家一起正常地学习、生活,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让“问题幼儿”感受到正常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弊端,他们会因此缺少专业的指导[1];还有一种模式是半融合,“问题幼儿”平时都在一个班,只有固定的时间会去普通班中和别的小朋友游戏,这种模式下的“问题幼儿”接受到的专业指导更多。

不管哪种模式都能帮助“问题幼儿”,我们在了解不同模式的融合形式时,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让自己和小朋友玩在一起,接纳、陪伴每一位幼儿,从自己开始做到公平对待。

2.“问题幼儿”教育中案例分析

在教育中有的幼儿在跟他人或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问题幼儿”出现很多事情,大家都会想“这个孩子怎么是这样的不听话?”而班级里面出现这样的幼儿对于带班的教师而言,在两年的时间对这个问题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事情,让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教师对于问题幼儿基本采取的措施是软硬兼施过,但是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在孩子们还有半年毕业的时候,这名问题幼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干预,没有达到教育效果后很多教师就会选择放弃。那么,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作为幼儿教师的工作者如何做才能完成对问题幼儿的教育,成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观察问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施有效的教学。

案例一: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幼儿们被家长送到了新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需要大家进行集体生活与学习。很多幼儿在刚步入幼儿园的时候会紧紧的抱住自己的父母或家里的长辈,让他们不离开自己的身边。教师这时候会利用各种方式让家长把幼儿放心的交到自己的手中,并且还要让幼儿接纳自己的老师。幼儿幼儿园属于集体生活很多幼儿到了新环境后不适应会在教室里到处乱跑,哭着喊着要回家。这时候教师会安抚出现问题的幼儿,让他们坐下来和他们讲解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遵守的纪律以及相应的道理,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不断的安排有问题的幼儿,陪他玩,等待幼儿慢慢的平息自己的心情,有的幼儿会在教师安抚之后拉着教师的衣角,老师走到哪儿,幼儿就跟到哪儿。

案例二:小班娃娃家游戏中,有一名幼儿哭着跑来说:“老师,谁谁打我。”当教师仔细看了一眼哭泣的幼儿,发现他的头顶处有一道深深的口子,流了好多血。而打人的幼儿拿着打人用的“煤气灶”在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活动。我们发现这名幼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不顾同伴受伤自顾自的继续手里的游戏活动。

案例三:在小朋友们都有秩序的拿杯子接水喝水的时候,问题幼儿往往不会和其他幼儿一样排队进行接水喝水,都是直接冲进队伍中去拿自己的杯子,拿好杯子后就往外挤,有时候还用自己的杯子往其他同伴头上敲。这种行为导致很多幼儿都疏远他不予其进行游戏,使这名幼儿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变化。

案例四:音乐活动中,有问题的这名幼儿一听到音乐,就在教室里到处乱跑,一边跑一边还在叫喊着,配班老师只能抱着他坐,一对一的看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从老师身上下来,在钢琴上摸来摸去,也要弹琴,他的行为让整个活动没法顺利开展,这样的做法不仅影响的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实施。

案例五:每天早晨幼儿园进行晨间体锻活动,很多小朋友们都站在自己的规定的位置上面,跟着教师做律动操,而期间有一名幼儿他在操场上满场的跑,一会去校园里饲养区域玩小白兔,一会儿会跑到其他班的队伍里。这样的问题幼儿需要一个老师在晨间体锻活动经常跟随他,才能确保这名问题幼儿的安全。

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一个“问题幼儿”——自由散漫、任性、自我为中心、好动、喜欢攻击别人……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有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激烈。仔细想来,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教育方式

幼儿小的时候,父母由于工作都比较忙,很多幼儿多数时间由长辈进行照顾、基本上是由家里长辈带大的。家里长辈平时对孩子比较宠爱,总陪在身边,把幼儿本来能够自己做的事都包办了,平时一直是和长辈一起游戏,不与外界同伴进行交往,由于长辈在游戏中过多的迁就孩子的不好行为,把他当成“小皇帝”一样的捧着。受到长辈的长久的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幼儿的要求,使得幼儿从小养成非常霸道的毛病,这样的幼儿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利用叫喊哭闹、不讲道理,甚至对动手动脚。 在由于父母不宠着他,基本的教育方式就先采取硬式的教师方式,这种长辈和父母的两种极端教育模式,也给了幼儿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不合理的教育环境。

(2)教师的教育方法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因为班上孩子较多,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不是太大,一般任其自然。但为了防止问题幼儿对别的小朋友产生伤害,有时我们一个老师会专门陪着他,或是让其他小朋友离他远一点,也许我们的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更加剧了问题幼儿的内心惧怕感和不安全感,从而使他感到老师在疏远他、不喜欢他,形成了更过激的思想和行为。

3.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本着“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幼儿”的原则,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幼儿时期是孩子处于心理成长的奠基阶段,由于他们比较脆弱,自我调试能力差,可塑性较大,如果针对“问题幼儿”的心理,及时采取疏导和干预措施,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使“问题幼儿”恢复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用爱接纳,照亮“问题幼儿”的星空

“问题幼儿”经常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要发现这些所谓“问题幼儿”肯定有着他们特殊的原因。需要我们多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他们。孩子是小,但和我们大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对待孩子出现的错误我们需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孩子才会在情感上接受自己、信任自己。

教师要无条件地从心理上接纳他们,理解他们,用自身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可信赖的。要善于观察幼儿,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即使他们犯错误,也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克服缺点。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提供幼儿在自然情景中自发行为的一手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幼儿,提醒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应该学会运用观察记录的方法,尽快找对那把合适的钥匙!

(2)用心沟通,促进“问题幼儿”的交往

首先,在与“问题幼儿”建立沟通的时候,教师要比对待普通的孩子更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而且通常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渠道或方法来沟通。

其次,幼儿之间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者踩痛了对方的脚,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加同伴游戏,喜欢与人交往。因为孩子在一起玩耍和学习对于他们的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正常幼儿与“问题幼儿”之间才可以分享与合作。

(3)用专业感染家长,家园共育

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同样,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体现家园的一致性。一方面,我们要经常主动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进步的点点滴滴,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要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耐心、细心地回答家长们的疑惑,让家长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尽量做到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

4.结语

幼儿其实是如同天上的星星,都会发光。但是有的星星却会被云雾遮拦,就是需要有人帮他拨云去雾,他才会发出灼灼银光。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用爱照亮“问题幼儿”的星空。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