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探索

2021-06-28宋文武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学习兴趣

宋文武

摘 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形成浓厚的合作精神,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文章分析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探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策略,指出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52-02

新时期,人们需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学习一切必须要学习的知识,也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当前的学生而言,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形成浓厚的合作精神,可以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是当前所有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途径。

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无论在任何领域中,合作一直都是一种衡量每个人是否具备重要素质的标准之一,它是指以两人以上多人的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完成的行为,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都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对于当前正处于小学阶段且对社会实际和认知处于摸索阶段的学生而言,他們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合作”所具备的作用来看,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开始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不再认为自己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进而彻底摆脱所谓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把目光放在自己以外的人身上,开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互帮互助的行为中实现共同的目标。当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时,他们就会从自己小小的世界中走出来,开始主动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让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碰撞,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对一些学困生而言,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让他们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与重视,他们开始重拾信心,不再因为自己听不懂、学不会而开始放弃学习,而是在众多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合作”因素,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策略

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这句话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兴趣作为基础,这种兴趣的出现和存在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他们会主动发掘自己在学习中的潜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觉探究一切自己感兴趣的未知知识,并在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结论后得到较强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反之,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就会过度依赖老师,需要在老师的不断督促和引导下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兴趣和乐趣为伴,久而久之,就会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感,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这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以此来使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一首乐曲《在钟表店里》来开启这节课的教学。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所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这首音乐中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回忆,进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在这首音乐中好像听到了钟表的声音。”教师得到学生的答案后迅速导入这节课:“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可是今天我们不是来学习音乐的,而是要学习钟表,这就要求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全神贯注,正确认识钟表。下面,我们就一同进入到‘滴滴答答的钟表世界。”或者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设计和制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钟表画面,如用兔子形状的钟表来表示7:00,用老虎形状的钟表来表示12:00,用小猫形状的钟表来表示14:00,用狐狸形状的钟表来表示20:00……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Flash动画,设计一段钟表从早上6:00转到晚上12:00的动画。然后教师让各小组讨论:在上学和放假两种不同的时间里,自己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做些什么。当动画转到某个时间点时,教师就随意点名各小组的不同成员进行回答。例如,当动画转到上午8:00时,学生可以回答自己在上学期间的8:00正在上语文课,在周六陪妈妈去集市买菜;当动画转到13:00时,学生可以回答周一到周五的这个时间在上学,周六周日在看书等。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想要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在音乐和动画的助力下,许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的紧张情绪会瞬间放松下来,使自己的思维长期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2.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知识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作为一个独特的元素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让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了生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渗透生活元素,把数学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放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段学生上学的情境片段: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走路10分钟,坐车20分钟,总共花了30分钟。教师要通过这个片段的设计与播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和小时的关系。然后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生活中需要用到时间的事情有哪些。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各小组会派出代表选择一个答案进行回答。如生1:妈妈下班回到家后做饭需要50分钟,生2:一集《熊出没》的时间是34分钟,生3: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生4:从我家到博物馆需要花1个半小时……在这种引入生活案例的教学中,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愿意表现自己,并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和答案,既活跃了氛围,又提高了合作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就必须主动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来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与方法。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加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进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涛.趣味性课堂游戏让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

[2]朱建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2018(01).

[3]辛玉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4]杨旭.小学数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学习兴趣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