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1-06-28雷莲桂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尚待加强、建设力度不够、专业教师队伍思政育人的素养有待加强、校企协同共建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以铁路客运规章课程为例,论述“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思路,提出从政策层面和教学团队建设层面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 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57-04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指导制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构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第一大体系是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该体系明确将“课程思政”作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指导精神,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该举措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尚待加强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综合素质课(除思想政治课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价值引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程实施的时间跨度不长,一般安排在入学的前两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这直接导致显性思政育人的效果在第二、第三学年的教育中延续性不足,全过程思政育人的育人目标面临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属不同的部门或者二级学院负责实施,在各院校政策层面的思想引领力度不够的情况,容易导致不同课程之间较难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课程之间思政育人的合力尚未实现最大化,全方位育人任重道远。

(二)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过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但是“课程思政”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课程思政”育人的任务由专业课专任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在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同时缺少专业思政课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深度不够,系统性有待加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需要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并与思政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各自为政的“教育壁垒”,导致现有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度不够,专业课程中提取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散乱,整合提炼力度不够,系统性欠缺。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在载体和手段上创新性不够,缺乏具有引领作用、开放共享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容易造成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在不同的施教者、不同的院校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专业教师队伍思政育人的素养尚需加强

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受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课专任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不足,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单方面追求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隐性作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很大一部分来自非师范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较长的成长过程,专业教师创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导致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实施环节,存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因教师而异”的现象,“全员”育人的效果参差不齐,难以实现与思政“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

(四)校企协同共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力度不够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不断深入,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共享共建信息资源和师资队伍,合作成效显著。但是,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校企合作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企业参与度极低甚至缺席的情况普遍存在。随着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在思想高度和建设力度方面要求的提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思想指导,以思政课程的目标价值为引领;另一方面还应融入对口行业的文化价值,将对口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政元素,寓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寻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这对学校和企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亟待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加深合作的深度。

二、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现状的分析,笔者立足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选取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铁路客运规章,进行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

铁路客运规章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职业定位为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旅客(乘客)服务岗位,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在本课程开展深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在开展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过程中,以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思政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引领,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现与思政“课程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建设原则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坚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铁路旅客运输的职业岗位特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当前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的原则。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需要教师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内涵。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将“新时期铁路精神”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本项目建设,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精神,执着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最终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指导,梳理铁路客运规章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深入挖掘本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的资源,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新时代有爱国精神、有责任、有担当、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铁路客运规章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从课程标准开始着手,开发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及配套资源包(课件、课程视频、微课、习题集等),根据教学设计,选取相应的教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育人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并将思政要素作为关键要素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

2.具体目标。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目标,以总体建设目标为引领,以对口岗位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课程三维目标体系。根据以岗导学的原则,由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围绕知识目标,实施教学并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达成素养目标,这同时也实现了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铁路客运规章课程的功能定位如表1所示,由对接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组建的“课程思政”具体建设目标如表2所示。

铁路客运规章的“课程思政”建设,在企业文化、思政教育目标引领下,一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知识传授过程,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素养,最终实现思政育人;另一方面以素养目标为指导和引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寻求其与知识目标的有机融合,最终作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由此可看出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目标体系,最终实现专业课的思政育人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三)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1.“课程思政”的导入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采用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当前铁路旅客运输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章背后的案例、事故警示、先进人物事迹等形式导入,将学生自然产生的情感和问题,进行广度、深度或多维度认知引导,促进学生自生情感变为内化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和反思,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层次到深层次,引导学生的情感从个人层面到专业层面,进而升华到社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实现格局升华。

2.“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首先,要解决为何要做,即确定“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的;其次,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再次,确定实施的方法与步骤;最后,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在设计过程中,“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的是控制和支撑,将课程的思政目标、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及实施的方法和流程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立体,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则是对该立体的一种输出反馈。如图2所示。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思政”设计包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涉及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核心枢纽”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润物无声。

3.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化处理

教学素材是指课程中相关的教学教材及资源等,以铁路客运规章课程为例,教学素材包括以下几大类:(1)教材及参考资料:《铁路客运组织》(彭进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铁路客运规章教程》(彭进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年版)。(2)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3)“课程思政”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动画、图片、微课、微视频等。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化处理,是将思政元素从铁路旅客运输专业理论知识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在具体处理提取过程中,采用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方法,即结合铁路旅客运输的热点,从知识点背后的旅客运输生产一线的真实案例、事故警示、先进人物事迹的动机、行为和产生的过程进行思想、价值观和情感的提炼。

4.“课程思政”要素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与实施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要素与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在本课程的设计中,以价值模块为框架对从知识点中发掘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方法: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再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最后实现思政要素与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有机融合。

以铁路客运规章课程中“旅客运输”模块为例,该模块共包括五个知识单元:车票、车票发售的基本规定,特种方式售票,旅客乘车条件,旅行變更,旅客携带品等。在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分别挖掘和梳理这些单元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点,形成道德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两条思政线,进而形成思政育人的思政面。“旅客运输”模块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具体融合如图4所示。

三、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政策层面的保证

在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既是精神引领和指挥棒,更是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在不断完善思政育人指导性政策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辅助措施,制定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奖励政策,形成激励机制,调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的良好思政育人生态。

(二)组建高素质的思政育人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者,是影响思政育人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团队的组建一方面要突破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教育壁垒,畅通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渠道;另一方面要强大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思政”,实现企业文化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有机融入。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铁路旅客运输企业专家团队组成。铁路运输企业专家将企业文化引入课程中,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专业教师负责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系中,并通过隐性的方式,浸润影响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在课程团队建设,尤其紧抓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主体,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丰富和创新思政育人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载体,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思政育人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为铁路客运规章的思政育人效果提供师资保障。

推进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能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所具有的目标追求一致性、教育教学方式接近性和教育教学效果互补性,同时有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课程生态共同体,能够推动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加速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

在铁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铁路交通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有爱国精神、有责任、有担当、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育,2019(3).

[3]鹿晓红.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J].燕山大学学报,2009(3).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

[5]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

[6]秦真侠,邵水金,郭春霞,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5).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竞赛与思政融通育人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B172)阶段性成果之一;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C类)“‘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2019SZ039)阶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雷莲桂(1983— ),女,工学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铁道交通运输、高职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