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向“愁”

2021-06-28孔亚楠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煜李清照

孔亚楠

摘  要:李清照和李煜是我国词学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二人的经历和创作风格具有相似性,表达“愁闷”是两个人作品中突出的主题,从少年时代专注个人生活无忧无“愁”的词;到青年逐渐有了一些人生经历,作品中开始感叹思考自己的“愁”;再到悲惨的写作后期,“凄凄惨惨”的个人生活经历使得“愁”成为他们。

关键词:愁;婉约派;李清照;李煜

李清照和李煜是我国词学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二人的经历和创作风格具有相似性,其词作从早年无忧无虑地生活,到后期以表达“愁闷”为主题,一路向“愁”。

一、少男少女本无愁——“娇羞”与“奢华”

生于文学之家的李清照,父亲是士大夫出身,喜爱诗词研究,母亲王氏温婉贤淑,同样通晓诗词。在家庭诗词文化的熏染下,幼年的李清照便展现出不凡的诗词创作之才,其少女时期的作品便在文坛崭露头角,展现出其纯真可爱、热爱生活的一面。《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娇美瘦削的少女荡罢秋千起身,懒懒地揉搓被秋千勒红了的纤纤玉手,涔涔汗香使得薄衣里的肌肤若隐若现,“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见了有客前来,害羞的少女顾不得形象便匆匆逃走,走到门边却忍不住回首看向那俊美的来客。寥寥数语,一个柔美易羞的活泼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又如《浣溪沙·闺情》中,少女脸贴绣面芙蓉花,头戴俏皮宝鸭饰,清秀眼波中藏不住对恋人的爱意,“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饱含深情的少女尽管嗔怪心上人许久不见,但爱慕之情难以掩盖。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在其诗词中总是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涉世未深的少女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憧憬的模样。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尚未体验人生中的不如意,也不会想要写出“愁”。

有千古词帝之称的李煜也是在儒雅好文的父亲李景通的耳濡目染之下,从小便对文艺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但他少年时代的词多浮华无实,日日写与佳人集会宴饮。他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子,过着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眼里笔下多是笙歌夜宴的奢华之景,丝毫未知“愁”为何物。如《玉楼春》里“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春宵良辰,无数曼妙身姿的妃嫔精心妆扮之后,列队来到宫殿之上,在此起彼伏的音乐声中,或翩翩起舞,或饮酒畅欢,直到拂晓时分才依依不舍踏月归去。几句诗词间,南唐宫廷的奢靡享乐情状尽在眼前。又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日頭早已直直挂在天上,彻夜未眠的舞者们兴致仍在,不断地向金炉内添加“香兽”,舞妓们随着音乐不停地在红毯上舞动,跳得发髻松散,金钗滑落,酒香与花香混作一团,只有喧嚣的鼓声提醒漫漫长夜,她们还在醒着。“李煜这时的词主要是其宫廷生活的反映,虽然已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能,但内容空虚,旨近淫靡,和花间词无多大区别。”李煜少年时代的词虽说过多关注宫廷生活,但也是他风流倜傥、充满才气的写照。

二、身不由己渐生愁——“离愁”与“实愁”

无忧无虑的少女总是要长大嫁作他人妇,“如果说爱情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与赵明诚的爱情则是李清照创作的重要源泉”。与赵明诚的结合带给李清照一段快乐的婚姻,然而父亲被罢官后的二人聚少离多,多愁善感的李清照难免为之感慨。《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表达离愁别绪的千古名句,女儿思念丈夫的削瘦模样,实在难以让人不为之悲痛。但李清照是个有才情的女子,她笔下的愁让人仿佛可以同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两句尤其抓人,将虚无缥缈的愁绪具感化,眉眼间消散了的愁死死钉在心头上,两地分隔的爱人啊,除了悲愁还能有什么啊。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多选用自然物象,委婉地表达对于丈夫的思念,独居与相思所带来的“愁绪”是她最常见的主题。

公元957年国力逐渐强盛的后周进犯南唐,而日日欢歌艳舞的南唐早已军备废弛,无法抵挡后周的进攻,节节败退。此时的李煜没有了安定享乐的环境,他被迫接受不利的政治局势,同时将自己的眼光从后宫转向朝政。他忧心,他苦闷,虽初涉政事,但他也明晓那不可抗拒的危机预感,他的词中开始流露出此前不曾有过的内心的愁苦。《新谢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滴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茉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嗈嗈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这表面看似是一首重阳节悲秋之作,实则是借悲秋来“悲国”,曾经的南唐似秋光般不可再见,虽是一年又重阳,但听闻着凄凄雁鸣,内心不禁怅然生愁。这时的李煜已经不能随心所欲,风流于歌女舞妓之间了,前方有太多的未知,他也只能空叹气了。除了国家的不幸,李煜同时还遭受哥哥弘翼的猜忌。为避免引祸上身,李煜一心向哥哥展示自己不喜政事,与世隔绝的想法。他的另一首《新谢恩》也有体现:“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枝香。琼窗梦,留残阳,当年得恨何长?碧栏杆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心上的人儿不得见,徒余上苑风光,只是没了挂念的人,这风景也变似乎是多余的了。残阳照在窗边,留自已长恨绵绵,空望窗外无以慰藉。身处险境的他只能委婉借儿女情长来表达自己难以言喻的苦闷心绪,最后“如梦懒思量”一句,透露出词人已被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心力憔悴,有说不尽的愁苦。“总之,此时李煜因初识人世复杂,愁苦渐多,生活情趣改变了,像前一时期那种放纵任性的轻薄之作已经没有了,尽管仍有一些表相思别怨的“艳体”词作,但大多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托,词中主观情绪加浓,词质渐实,情感渐重。”

三、悔不当初愁更愁——“凄惨”与“无奈”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无儿无女的她孤苦无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谁曾想到她经受了半辈子的漂泊逃亡,却在晚年时,连最在意的丈夫也离她而去。雪上加霜的是,对生活重拾信心的李清照遇到了贪图她钱财的张汝州,单纯的女子遇上爱情总容易分辨不清,期望能有个伴共度晚年之乐的想法破灭了,然而伴随的还有欺骗与羞辱,端庄了半辈子的老人,也只能含泪忍受。《声声慢》中她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傍晚时分,形单影只独坐窗前,伴着三杯两盏淡酒,看着被雨打落的黄花,不得不联想到自己也如这满地堆积的黄花一般,徒徒心生怜意。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道:“这词,是写从早至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词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一代才女的晚年竟沦落至此,隔着千百年传下来的词句,我们都能感受到其中撕心裂肺的愁苦凄凉。

李煜身为元宗第六子,上有“太弟”李景遂,中有五位兄长,正常情况下他与皇权本没有关联。然而阴差阳错的命运却将这位无意权力之争的皇子推上了皇帝宝座,只不过留给他的是一个残破的王国。此时的南唐有如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残花,苟延残喘,随时有灭国之危。而爱妻娥皇与小子仲宣的去世,更是让李煜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茫茫独逝舍我何乡?”曾经的美好终于再也不可能重现了。国家不幸诗家兴,“特殊的生活境况,促使词人把眼界从周围生活的小圈子扩展到大自然,使得他的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李煜经历了亲人离世、国家被灭,他仿佛看破了世间万物,曾经的香艳宫廷、男欢女乐早已不存在,而自然界的娇花新月,秋衰春长,常常成为触发他郁苦情怀的导火索,如“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永恒的痛苦带来无尽的思考,李煜伤春悲秋之际对比自己的人生,也在自然之中找寻生命的解释,“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但我们必须承认,也正式这般际遇成就了李煜千古词帝。

李煜和李清照虽然留存作品不多,但二人的作品都明显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中间穿插着带有人生经历的过渡阶段,从轻快的词作转向以“愁”为基调的词。虽说二人词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他们悲苦的人生经历和充满愁闷的词作,往往被人联系在一起。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飘泊的浮萍,生活在乱世的他们只能以所见所感生发出对时代以及个人的“哀愁”。

参考文献

[1]薛文竹.李清照词之愁因探析[J].名作欣赏,2019(26).

[2]邓江涛.婉约派的双子星座--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19(4).

[3]唐九久.浅析李煜词中“愁”的前后期风格转变[J].名作欣赏,2020(4).

[4]陈柏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彭朋.李煜的悖论--政治的悲剧与文学的辉煌[D].山东大学,2010.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猜你喜欢

李煜李清照
泣血之声谁人懂?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误做皇帝的李煜
佛教文化对李煜诗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