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禀赋逆转下农业科技投入对河南农业现代化作用研究

2021-06-28李素琴韩文凯王彤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河南省

李素琴 韩文凯 王彤

关键词:河南省;要素禀赋逆转;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表现。广义的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推进农业生产者的观念、文化、农业制度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现代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农业发展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曾提出资源禀赋诱导技术变革理论,并根据农业资源禀赋差异提出“机械化主导模式、技术主导模式、交错发展模式”三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兰德尔·艾伦森(W.Randall Iresonl987)提出墨西哥農业现代化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正相关的观点。张攀春(2017)提出资源禀赋状况影响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他认为我国农业存在资源禀赋空间分布差异大、政府应从优化农业区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来源于科技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1958年Griliches就利用计量经济法,计算了美国杂交玉米科技的回报率问题;Robert E.Evenson(1997)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得出全球农业科技投入的回报率接近50%。樊胜根(1997)利用可变系数模型与固定系数模型,验证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收益率达到44%~169%。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有显著的贡献,这导致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区域要素禀赋状况决定农业现代化模式及路径选择。当前,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面临要素禀赋逆转下,如何通过科技要素的投入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河南农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路径选择问题,也是政府和学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河南农业现代化走农业科技发展之路原因

(一)资源禀赋逆转导致粮食安全生产的内部基础不牢

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化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侵占日益增加,河南农民工大量转移出去,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使得河南原来拥有的劳动要素以及土地要素的禀赋优势发生了逆转。

劳动力要素禀赋逆转表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河南农村人口禀赋优势消失。一方面,新增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呈上升趋势。如,2008年到2011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从181万人下降为102万人;2012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2013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60万人;2014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2742万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河南省经济发展公报(2005-2017)数据整理)。河南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渐减少,但是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河南统计年鉴)来看,河南乡村劳动力资源数从2012年到2015年乡村的农业从业人员从5367万人下降为5307万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也都呈下降趋势(见表1)。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省在农业经营户或农业经营单位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累计30d以上的人员数(包括兼业人员)3251.49万人,比2006年减少18.1%(资料来源《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河南省耕地面积呈阶段性减少,如,1978年河南耕地面积为7157.3千公顷,随后逐年减少,1999年为6825.9千公顷,2001年耕地面积为6807.3千公顷。禀赋逆转下农民增收困难。再者,土地、劳动力、传统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不断下降,而技术要素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以及粮食核心区的建设,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选择走节约劳动力要素和节约土地要素的模式。

(二)科技对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1、C-D生产模型的建立。为了证明农业科技进步对河南省农业生产产量的贡献,引用索罗中性技术进步函数,它是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科技进步的因素,该模型为:

为了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农业生产总产值与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均以1996年为基期。其中农业总产值以“农林牧渔总产值”来表示,农业生产资本投入主要指农业中间消耗的投入。样本区间为1996-2016年,数据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年河南农村统计年鉴》(见表2)。

由此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出资本产出弹性a=0.656,所以劳动力产出弹性β=0.75-0.656=0.094。

3、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根据前文贡献率的相关公式,可求得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CA=0.032/0.078*100%=41.02%。同理可得资本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劳动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以及农业用地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57.52%、-0.02%、1.48%。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进步对河南省农业产值的贡献率比较高。由前面的T检验表明,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产值的影响很小,在此可以不考虑此因素。由于农业耕地的有限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耕地面积将呈下降趋势,因此,致力于发展农业科技是促进河南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即河南省应该致力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农业生产更加快速且高质量发展。

河南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依此来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使农业发展模式由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转变为技术要素投入主导型。根据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3)可知,近几年河南投入资金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区域气象观测站、地震观测台、地震观测台网,提高了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和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河南科技的发展状况减少了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

天气雷达观测点的增加,以及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农业生产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未来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积极利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破解要素禀赋逆转下农业发展成本价格双重挤压问题,把农业增长源泉转移到提高农业技术贡献份额上来,发展技术密集型农业,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河南實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采取对策如下。

(一)变革现有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河南省在农业生产技术使用上应积极利用国家开发的农作物高光效育种、农业生物固氮、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非生物灾害防控等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对优良品种培育力度,建立优良种子培育基地以及粮食高产区,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增效增产功能,以科技提升粮食金融属性以及农产品的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提高河南农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粮食交易的掌控地位。在生产方式上,积极采用农业纳米新材料与功能产品制造等现代食品加工生产技术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

在生产工具的投入方面,在加大投入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拖拉机、农用飞机等农业机械化工具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智能机械化科技水平,在河南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中进一步增加新型实用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增加对农业的信息科技的投入和管理,利用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3D打印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取得比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业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的设施上,积极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体系。要加大扶持乡(镇)一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开辟咨询电话、短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报刊、电视、广播等多媒体渠道,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软件建设。

(二)以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者的观念和文化变革

农业国际竞争力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人口素质等因素是广义的农业国际竞争力包含的内容,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农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影响水平相关。农民是农业科技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和农业管理知识培训,尤其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推广示范能力十分必要。

一是对城中村农民进行农村社区教育,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夹生”成为农业现代化掣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与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农民的观念必须变革。通过发展社区教育,使农民在社区生活中接受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推进河南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聘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专家,对承担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从种到收的全程技术操作要求与流程、农产品市场营销及质量安全等内容进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应对农产品市场营销面临的风险能力。

三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回乡务农创业者和农村初高中毕业青年人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根据各个地区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技术需求,进行科技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涉及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转化者双方终极目标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与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和需求者的有效对接。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有效对接上难免偏颇,首先,政府应积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技术市场准入制度和统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培育农业科技成果市场交易主体,促进中介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市场在配置各种研发机构、推广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之间的中介作用,完善技术市场在价格发现、信息沟通、市场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功能。最后,把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与农业应用技术项目支持资金分配联系起来,确保农业科技应用研究项目支持市场化,切实反映企业和农户科技需求。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现结合,以此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