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2016-11-16杨惠芳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理念小康社会

杨惠芳

摘 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要破解各种难题。必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新理念;农业现代化;小康社会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稳定并扩大外出农民工规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资源(土地、水、森林)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扩大新一轮退耕(或休耕)还林还草规模,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补奖标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于农业发展之中,必将拓宽发展三农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新理念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新理念下再启航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