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1-06-27周佳莉梁景煜余小梅刘华芬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维度

周佳莉 梁景煜 余小梅 刘华芬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武汉 43006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湖北武汉 430060

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如心室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1]。药物治疗是持续性快室率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但是其效果不稳定,且远期疗效不理想[3-4]。射频消融术可降低患者死亡率[5-6],提高其生活质量[7-12]。但术中释放的高频电流可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7-8],且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不高,但复发率相当高[13]。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均可能加重患者心理、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疾病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为医护人员制订护理干预策略、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共129 例。纳入标准:①根据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指南的诊断要求[14],确诊为持续性房颤;②安静状态下心室率≥110 次/min;③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④精神、意识状态及认知功能正常;⑤了解本研究目的、过程及可能面临的风险,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可引起继发性房颤的因素或疾病;②合并有其他危及生命的躯体疾病。本研究向129 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到127 例患者的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45%,查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手术组(射频消融术,58 例)和药物组(69 例)。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两组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过程,当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收集两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采用2006 年Broadbent 等[15]改编的BIPQ 中文版。该问卷共9 个条目,包括认知表征、情绪表征和疾病理解能力3 个维度,其中条目1~8 采用0~10 分计分制,条目9 为开放性问题不计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感知自身疾病越严重。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折半信度为0.81[16]。采用由Feifel 等编制,我国学者姜乾金等翻译、修订的MCMQ 中文版,主要用于评估患者面对疾病的应对策略及特点,尤其适用于严重疾患或有生命危险的慢性病患者[17]。该问卷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采用4 级计分制,分数越高的维度表示患者采取该种应对方式越频繁。该问卷3 个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69、0.60、0.76[1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两组BIPQ 结果比较

手术组认知表征得分、疾病感知总得分均高于药物组,情绪表征得分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疾病理解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BIPQ 结果比较(分,)

表2 两组BIPQ 结果比较(分,)

注:BIPQ: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

2.3 两组MCMQ 结果比较

手术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药物组,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MCMQ 结果比较(分,)

表3 两组MCMQ 结果比较(分,)

注:MCM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2.4 两组疾病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两组认知表征、疾病理解力得分与面对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 >0,P <0.01),与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 <0,P <0.05)。两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 >0,P <0.05)。手术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回避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 >0,P <0.05),与面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 <0,P <0.05)。见表4。

表4 两组疾病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r 值)

3 讨论

3.1 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认知表征得分、疾病感知总得分高于药物组,提示手术组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较为严重,同时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分析原因可能由于:①持续性快室率房颤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膜的完整性、细胞能量代谢及通透性出现异常,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分泌[19-20],同时射频消融术释放高频电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刺激组织释放更多儿茶酚胺类物质,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21];②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使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不高,且术后又极易复发[13,22-25],这些因素均直接影响了患者身体、心理状态。

手术组的情绪表征得分低于药物组,提示药物组的情绪更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可能由于药物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大,且长期复查、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24]。同时“按时服药”这一行为强化了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导致情绪紧张,增加了其对症状的敏感性,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局面[15,26],对患者的心理形成负面暗示。

3.2 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药物组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可能与手术组整个围术期医疗活动参与度更高,更倾向于面对疾病有关[27];而药物组由于疾病的不可治愈性、需长期服药并监测等问题,使其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因此采取漠视、淡化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疾病的治疗、预后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疾病的进展。

3.3 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越深、对疾病理解力越好,采取面对的可能性越大,采取回避、屈服的可能性越小;两组情绪受疾病影响越大,采取屈服的可能性越大。房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均有利有弊,因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越好、理解能力越强,恐惧感就越小,更愿意去积极应对[28]。同时,情绪易受到疾病进展影响的患者,出于保护机制会本能地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来排解情绪和压力[29]。

综上所述,经手术治疗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更为严重,且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选择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情绪更易受疾病影响,且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并结合其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负性情绪、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猜你喜欢

持续性房颤维度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