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教育+”模式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2021-06-23

国企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

创造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创人:徐进吴晓曦

创造人:李伟 汪芙蓉 郑雄 马鲁杰 曾敏 熊筠华 张碧波 闫诚 张明 任明德 李毅

[摘要]当前,中央强调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国企亟需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凝聚发展力量,国企党员教育现状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中央有要求、国企有需求、工作有诉求”的大背景下,国企党员教育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四川省国资国企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以“5年把党员普遍轮训一遍”为目标,以构建系统完备、功能突出、运行有效的培训机制为路径,强化全域“一盘棋”思想,从面上布局、在点上突破、向线上推广,统筹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培训功能布局,探索党员教育信息化、区域化、规范化发展新路子,促进国企党员干部思想聚合、人心融合、力量整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员教育+”模式;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四川国资委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定国企党建39项重点任务,助推国企党组织发挥企业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引导广大国资国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年连续跨越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1.3万亿元,稳居全国第6位;全省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3万亿元,利润总额首次超千亿元、达11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7亿元,上交税费1383亿元;充分发挥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作用。

一、实施背景

(一)中央要求抓好党员教育这项党的建设基

础性工作。近年来,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指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要求“从2019年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中央还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职工,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二)国企需求

亟需提升国企党员队伍素质凝聚发展力量。国有企业是国之公器、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具有突出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和竞争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国企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国企干部职工思想聚合、人心融合、力量整合;必须使国有企业党员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充分激发国企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诉求党员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新挑战。四川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研究制定教育计划实施示范培训,把国企黨员干部受教育情况作为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由于党员数量庞大,党组织和党员地域分布广泛,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和满足大量党员培训需求间存在矛盾,还存在党员大规模集中式培训很难开展等问题;由于外部师资主要以各级党校和党政机关干部为主,师资来源渠道单一,还存在培训内容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现状联系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省属国企和中央在川企业对“红色基地”、改革创新精神、先进典型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利用,还存在教育基地特色不鲜明,党建品牌的影响力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破除供需不平衡,布局不优化,效果不理想等障碍,就必须加强“党员教育+模式”创新,在全省区域内探索一条党员教育信息化、规范化发展新路子。

二、目标与内涵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从面上布局,在点上突破,向线上推广,探索“党员教育+”模式,以发挥国企党校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推进国企教育基地和教学点共建共享,以互联网空间和各地各企业区域空间线上线下全面推广为抓手,提升国企党员教育培训质效,聚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国企党员干部队伍,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国企力量。

(一)目标

5年把党员普遍轮训一遍。目前,

党的关系在四川省国资委党委的国有企业共有103户,共有党组织2.05万个、党员31.8万人,其中,省属企业有24户,党组织4403个,党员6.35万人。据前期调研和市场调查统计,四川国企(含在川央企)职工达80余万人,其中,领导干部约5万人,基层管理人员近10万人。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学时要求,仅国企普通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每年约为6400个班次(按普通党员每年累计参训不少于32学时,每个培训班50人次,每次培训时长5天进行测算)。

(二)内涵

1.以构建系统完备、功能突出、运行有效的国企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为路径。

一是整合国企教育资源,统筹布点。强化全域“一盘棋”思想,鼓励各地各企业开办企业党校、经理人学校,授牌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教育基地作为“四川国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以国企党校为龙头、各地党员教育基地共建共享、线上线下教育平台优势互补的国企党员教育新格局。

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配强师资。省国资委党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国企党员教育统一师资库,将经济战线、党建战线在职或退休领导,党校、高校、智库专家,基层党建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作为师资后备人选,鼓励联合开展集体备课、科研攻关、业务交流等;建立课程联合开发机制,牵头打造一批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识课程,指导企业党校和教育基地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体现本校优势的精品课程;条件成熟的授课专家,可以其名字命名,依托相关国企教育培训基地成立工作室,制作一系列国企党建品牌党课。

三是优化培训功能布局,双线推进。一方面围绕上级要求和总体思路,鼓励企业百花齐放,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员教育+模式”探索实践,省国资委党委组织部对企业党员教育培训优质案例备案管理,优选好的模式进行系统资源整合并推广;另一方面对接党员需求和市场机制,用好“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四川省智慧党建云平台”等优质资源,搭建国企党员教育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线上线下学习教育、管理服务“齐步走”,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区域化和规范化推动党员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2.以解决教育实践性不强、培训资源分散、培训体系松散等突出问题为导向。

一是解决国企党校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在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方面,国企党校尚缺少对实践经验、成功案例和先进模式的总结提炼;针对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能融、不善融、党的建设与经营业务“两张皮”、人才支撑与战略发展“两张皮”等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需要纳入重点课题专项研究解决办法,并把研究成果用于教育培训。

二是解决国企党性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国企教育培训机构之间还缺乏高效的协作协同和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整体聚合度不高,挖掘潜力大。红军长征、“两弹一星”“三线建设”、抗震救灾等党性教育资源打造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还缺乏深度的课程体系开发和精品教育资源塑造。

三是解决人才培训体系松散导致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国企党员干部培训呈碎片化、分散化趋势,缺少体系化、专业化、长期性、递进式的培训规划和组织实施,导致高密度和高成本的人才培训没有实现党性锤炼和能力提升的最大效率。

三、做法与成效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专项研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和落实措施,从面上布局,注重发挥国企党校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在点上突破,着力打造最具四川国资特色的教育基地;向线上推广,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员教育成效。鼓励各地各企业争做推进党员教育与生产经营多点多线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全省挂牌了一批“四川国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选树了一批国企党员教育标杆企业和示范基地。现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校、川投集团嘉阳煤矿党员教育基地、四川旅投探索党员教育新平台”为代表,介绍“党员教育+”模式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国网四川公司依托传统企业

党校推进“一校两基地”建设实践探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校“一校两基地”办学体系,由“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和“党建研究基地”共同构成。其中,“党校”旨在以体系构建与教育培训升级,创新开展教学活动,强化主阵地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旨在增强党性教育体验性,铸造党员党性教育熔炉;“党建研究基地”旨在以研究工作支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与实践结合,坚持实践研究与人才发展并重。

1.体系构建与教育培训升级,筑牢党性教育“主阵地”。作为培养和造就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国有企业党校肩负着教育培训使命,应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公司党校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抓好培训体系、课程架构、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这四大关键,围绕主阵地建设,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升教学实用性和培训效率,凸显“一校”领导人员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定位。

(1)优化培训体系,抓好教育针对性。为加快教育培训体系化建设,公司针对不同学员分层分类搭建“332”教育培训体系,即:对处级领导人员培训进行“党性锤炼、能力提升、思维拓展”三维教学,对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训进行“政治固元、价值赋能、智慧革新”三维教学,对科级管理人员进行“担当实干、斗争争先”双轨并行教学。在科学体系培养下,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振奋了率先垂范、真抓实干、进取拼搏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出关键少数作用,推动国有企业事业发展。

(2)完善课程架构,突出教育重点。党员教育培训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公司围绕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要求,针对性地开展了高质量培训课程。着力开发党的理论教育相关专业课程,有侧重地开设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党规党纪、党务实操等党性教育课程,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對“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三个方面内容进行细化分解,使公司发展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实现“上接战略,下接实践”。通过完善课程体系、精心课程设计等方式,为党员教育培训打造出一批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3)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党性教育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公司创新教学途径,开发情境党课,探索情境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扩充课程资源,使教学模式走向多元,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构建以教师讲授为基础,“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现场体验”协同并行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和现场教学拓展延伸,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持久力。同时,采用“必修+选修”“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加强线上学习平台建设,在网络平台推广微党课。

(4)建强师资队伍,提升教学专业化。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通过完善名师评选和授课激励相应管理办法,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专项培训+任务驱动”的模式加强党校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督促内训师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际本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举办内训师培训班,造就一批理论基础深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水准精深的自有师资队伍,做好了党员教育高端人才培育工作。

2.思想浸润与现场实训并进,铸造党性教育熔炉。公司“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对内激发活力、探索新型党性教育方式,对外积极合作、拓展党性教育资源,创新开拓“555”教学模式,实现了党校办学、学员党性和教学体验三维提升。创新的内外基地建设及其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课堂+基地”实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1)建好内部党性教育基地,用活自身教育资源。公司“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围绕内容、对象和方法三个方面,不断开拓创新,让教学活动“活起来”,使学员党性“强起来”。一是内容因时而进。立足于“教学为主、展陈为辅”的定位,教学上突出互动体验、场景教学;展陈上突出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公司特点,打造国家电网公司首个“课堂+基地”的党性教育阵地。教学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区分“全面讲”,着眼“深刻讲”,让培训内容摸得着、看得见、听得进。二是教学因人而化。现场教学注重情境、体验、感悟、启发,从培训对象心理入手,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训教学的依据,立足要求和需求,找准关注点和共鸣点,廓清模糊点和疑问点,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开展实训教学,解决党员思想上的“疙瘩”。三是方法因势而新。实施“套餐式”和“点单式”教学服务,树立产品意识,将理论产品故事化、故事传播通俗化,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让党员愿意听、能听懂、用得上。

(2)挂牌外部党性教育基地,拓宽党性教育渠道。教学主题是党性教育的灵魂。经分析研究四川省不同类别的红色教育资源后,公司挂牌外部党性教育基地,确定了“伟人篇”和“长征篇”两个教学主题。“伟人篇”以人物纪念馆为主题,融入四川特色,与外部革命纪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聚焦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三军总司令朱德、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等伟人。“长征篇”以长征为主题,结合四川长征路线重要革命纪念馆,形成了“长征篇”为主线的外部党性教育基地,与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实地党性教育,学习长征精神,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3)创新“555”教学模式,深化党性教育内涵。公司“党性教育实训基地”的创新性还体现在“555”教学模式上,“555”指的是规范五步教学流程、运用五种教学方法和实现五“味”教学成效。教学流程上,结合党员教育要求和党性教育基地特色,设计规范的“5+X”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基地教学标准化套餐,即“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追忆一次革命历史、聆听一堂专题党课、开展一次集中研讨、撰写一份学习心得+基地特色教学”。教学方法上,在传统党员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我讲你听”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形成“讲看听行说”多元教学法。教学成效上,以党性教育基本目标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党员干部达到“知、情、意、信、行”五“味”教学成效。

3.科研咨政与成果转化并重,升级党建研究智库。公司按照“以研立校,教研并举”的党校发展原则,聚焦党建研究,以协作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队伍提升为三大抓手,提升“党建研究基地”的科研能力水平。形成了从“基层问题与实践”到“分析研究”再到“指导实践成果”的研究路线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专家的实践优势和经验优势,实现党建研究水平、党建人才队伍的双向提升,深化“党建研究基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

(1)打造协作研究新模式,基于实践开展党建研究。首先,“党建研究基地”紧抓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探索出了“公司党委+党委工作部门、党校、供电公司”的“1+3”协作研究新模式。聚焦基层问题和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党委下课题,党委工作部门牵头,党校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供电公司提供问题、实践案例、实践经验。其次,通过签订课题研究合作协议,深入挖掘基层供电单位党建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实践经验,基于党建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对策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研究。最后,“党建研究基地”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优秀案例,协作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内涵式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支部联盟发扬三线精神研究,助推党员教育实践的理论转化。

(2)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党员教育实效。一方面,“党建研究基地”注重将党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基于党建课题研究成果开发精品课程,促进研究成果进课堂,通过课堂传播研究成果、传播先进典型、传播实践经验,确保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从学懂弄通做实的途径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党建研究基地”注重将党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利用成熟的党建研究实践成果,开展典型经验的提炼总结,以研究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发展,研究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高標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助推基层党员教育实践。

(3)打造“一站一库”,党建工作和人才队伍双提升。“党建研究基地”以“一站一库”为抓手,建立起知识经验与专家资源数据库,促进党建人才培养,助推党员教育培训纵深发展。“一站”即党建人才工作站。坚持“在党言党、求真务实、研用结合、服务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公司“党建人才工作站”,优选基层党建专家人才进站锻炼,在公司党校专职开展党建实践研究。“一库”即党建专家库。围绕公司党的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需要,按照“统筹管理、开拓创新、铸库献智、服务党建”的原则,建立了公司“党建专家库”按“选、培、用、评”实施动态管理。

4.成效。以人才梯队建设需求为导向,遵循“以用定培”原则,营造红色教育氛围,促进党员干部“铸魂、强根、谋兴”,在资源、人才和成果方面初获成效。集资源,激发党员信念教育内生活力。充分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教育场所拓宽党性教育渠道,开发多门课程,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人才,增强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本领。把内训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自有师资队伍。出成果,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实践问题。聚焦基层党员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完成重点课题和课程开发,持续实现研究突破、推动成果运用。

(二)川投集团依托嘉阳煤矿转型建设生产经营与党建深度融合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实践探索

川投集团嘉阳煤矿始建于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四大抗战煤矿”之一。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嘉阳煤矿心系国家命运,胸怀民族大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年建矿当年出煤,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矿工们一镐一镐、一车一车、人拉肩扛,将两百多万吨优质煤炭通过水路码头,源源不绝的输送到重庆冶炼钢铁,造枪铸炮支援前线,嘉阳煤矿职工用汗水和血水,为抗战胜利写就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嘉阳煤矿充分挖掘“燃烧精神”,激发党建经营融合发展新活力,瞄准最艰苦最危险的基层一线,打造最具四川国资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促进国有老企转型发展、再添活力。

1.党员教育+红色文化,培养有理想守信念的党员队伍。1950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接管嘉阳煤矿,更名为国家406煤矿。为满足川南工业用煤和重庆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嘉阳煤矿陆续建成黄村井、大炭坝井、同仁井、张沟井、菜子坝井、红星井、天锡井等,生产煤炭3000万吨,为新中国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嘉阳煤矿80年代以前年年向国家上缴利润,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和“大庆式企业”荣誉称号。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煤炭行业的排头兵,嘉阳煤矿凭借深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毫无保留地向川渝两地输送了一千多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被誉为“培养煤矿人才的摇篮”,成为四川重工业战线的一面金字招牌。新中国成立以来,嘉阳煤矿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长期开展党性教育,以党员为骨干形成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团结职工艰苦创业、求实奋进,生产原煤3000多万吨,为祖国建设和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新篇章。

1996年,嘉阳煤矿改制成立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划归川投集团管理。嘉阳煤矿82年的发展,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部大开发、企业转型发展等重要时期,见证国有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目前仍在继续开采煤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光和热。嘉阳煤矿能走到今天,得益于红色文化产生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彰显着矢志不渝、坚守奉献的家国情怀。结合新时期基层煤矿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川投集团嘉阳煤矿和川投峨旅党组织将党建红色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充分挖掘抗战文化,倾力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推动企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2.党员教育+转型发展,培养懂技术会创新的党员队伍。90年代,嘉陽煤矿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矿井时产时停,煤炭滞销,收入剧减,亏损累累,职工轮岗,企业运转举步维艰,依托“嘉阳集团-嘉阳电厂—川投峨铁”产业链多方突围求生存。“十二五”以来,嘉阳集团作为传统老国企,既面临着煤矿资源逐步枯竭、经营困难的生存挑战,也承载着更重的工作责任和使命担当。企业要转型,工人要生存,嘉阳煤矿党委扛起转型责任,竖起改革旗帜,最终通过开发工业旅游找到企业转型发展道路。嘉阳煤矿通过自身力量维修蒸汽机车和窄轨铁路,重新打开报废20多年的黄村井,开发工业旅游成效引人瞩目。在省国资委和川投集团政策支持下,2016年正式组建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扩大教学及旅游资源,现已初具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面对“功劳簿”,

嘉阳煤矿和川投峨旅公司党组织没有“等靠要”,而是坚持继续做强做大国有资本,保持发展韧劲,依靠职工办企业,迎来了嘉阳煤矿、旅游双主业发展的新阶段,赢得了建设百年嘉阳的希望和曙光,被誉为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典范,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探

索者,是转型成功的“活化石”。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嘉阳蓄势以待,厚积薄发。以建设“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新型企业为目标,着力打造“安全有保障的矿井、工作有保障的企业、生活有保障的矿区”。走科技兴矿之路,综采综掘、自动化监控、智慧型矿井等新技术、新装备全面应用,成果丰硕;秉承综合治理、优化矿区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绿树成荫、文化浓郁、生态宜居的绿色矿山生机盎然;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职工面貌焕然一新,矿山文化彰显活力,形成了独具嘉阳特色的“煤”文化;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绿色矿山、四川省文明单位等殊荣。

3.党员教育+燃烧精神,打造敢担当讲奉献的党员队伍。多年来,嘉阳煤矿涌现出全国、全省劳动模范40多人,煤矿工人宋成山、李希富曾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煤矿工人在最黑暗的地心深处工作,冒着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灾害”威胁,一铲一镐,挖掘煤炭,燃烧自己,照亮社会,奉献光热;采掘的煤炭其貌不扬,黝黑深暗,但它却有上亿年的形成史,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一经点燃就会发出光和热,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不论是在抗战时期、解放后,还是在国家能源物资异常匮乏时期,嘉阳煤矿讲政治、讲奉献、讲担当,为新中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煤矿工人的“燃烧精神”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扬。

煤矿行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煤矿工人弘扬“燃烧精神”,身处地下、奉献光明、照亮社会,是党性教育的鲜活素材。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挖掘和弘扬“燃烧精神”,奉献自己,服务企业,走上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道路,解决职工及家属上万人就业和生活难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传统煤矿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推动转型发展党建示范点建设,使嘉阳煤矿的“燃烧精神”焕发出绚烂的时代光芒,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坐标,引领企业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4.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有特色有影响教育基地。嘉阳煤矿党性教育基地以嘉阳煤矿历史文化、工业遗产、党性教育资源为内涵,以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煤矿培训基地为载体,见证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国企改革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等长达82年的历史。2019年被乐山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20年6月被川投集团党委授予“川投集团党性教育基地”称号。嘉阳党性教育基地现有蒸汽小火车

“川投先锋号”,黄村井煤矿艰苦体验矿井,矿山公园历史文化博物馆,东方红毛泽东思想大广场,红色文化演艺影剧院,马庙革命烈士陵园,桫椤湖抗战运煤之路,犍为县“第一党支部陈列室”等,教学内容文化厚重,实践课堂生动形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影剧院等文体设施,可组织開展大规模党工文体活动。基地包括芭蕉沟老矿区和跃进桥新矿区,体验线路40公里,实践课堂点多面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企业党组织联办党建基地,设立“党员先锋号”,创办“矿工故事会”,倾力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是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位成功典范。在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同时重视挖掘历史文化资

源,利用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矿业遗迹,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国家绿色矿山、国家工业遗产、国家4A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单位。嘉阳集团和川投峨旅公司党组织成为全省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典范。

5.党员教育+线上辐射,打造守初心担使命精神坐标。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川投集团党委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开设党员教育线上讲堂、矿工讲堂,视频在线,让“燃烧精神”通过网络平台温暖社会,让守初心、担使命在四川国企的生动实践成为亮丽的精神坐标。依托省国资委“红色国资”和川投集团“红色川投”智慧党建平台,设立“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版块推出国资系统党建品牌;依托嘉阳集团和川投峨旅公司办公平台,设立“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版块丰富载体内容;依托“嘉阳、桫椤湖”景区旅游网站设立“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版块,讲好企业发展故事,让党员教育常态常效常在线。嘉阳集团积极导人“红色川投”教育资源,通过“线下基地?线上博物馆”的形式,展示老一辈人艰苦创业、产业报国的激情岁月和初心情怀,大力弘扬“老国企精神”和“三线精神”,激励新时期的国企人锤炼初心使命,担当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6.成效。嘉阳桫椤湖景区依托国有企业、工业革命两个“活化石”,成为乐山市旅游“第三极”,发展前景看好,成就煤矿转型发展希望工程。一方面,企业转型发展成典范。川投集团作为老牌省属国企,企业党委始终保持活力,谋划发展壮大,布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争当省属企业利润贡献排头兵。川投峨旅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新企业,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努力打造嘉阳煤矿工业旅游,不断提升配套服务和培训能力。嘉阳煤矿建成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四川省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矿业遗迹“芭石铁路·嘉阳小火车”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遗产。嘉阳集团跻身国有大型煤矿行列,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四川省安全基础示范矿井”等称号,实现了扭亏脱困目标。嘉阳集团保护蒸汽小火车、老矿井等资源,转型发展工业旅游,获得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国家绿色矿山、省级重点文物、省级科普基地等荣誉,嘉阳集团成功走上

“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党性教育品牌有影响。2019年以来各地各企业共有30多批次1400多人次到嘉阳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形成党建宣传热潮,产生了党员教育良好社会效益。当前公司正致力于战略目标大调整,形成以芭蕉沟为核心、以芭石铁路和桫椤湖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新布局,新线路、新项目、新体验、新景观将不断呈现。

(三)四川旅投依托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建设国企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平台实践探索

四川省旅投集团成立于2017年4月,肩负着推动四川由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向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跨越的重要使命。2019年,集团营收18.2353亿元,位列四川省服务型企业百强榜第69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四川旅投坚持“五大原则”,实施“七大计划”,运用“多种模式”,探索建立国企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平台,确保党员教育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坚持“五大原则”,确保党员教育系统性。一是坚持“服务发展、按需施教”原则。紧紧围绕集团“1363”发展战略,结合党员干部岗位职责和健康成长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率。二是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能力”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坚持“分类分级、统筹推进”原则。把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的特殊需要相结合,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四是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以集团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为中心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五是坚持“高端引领、注重实效”原则。把培训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培训工程的重点,坚持整合资源、质量第一,确保培训工作实效;充分发挥特色培训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带动集团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2.实施“七大计划”,确保党员教育针对性

(1)实施“企业家赋能”培训计划。以提升国际化视野、战略眼光和领导魅力为方向,每年遴选20名左右集团总部中层正职、子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开展“党性锤炼与组织文化”“自主创新与发展策略”“产业转型与企业发展”“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导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政治意识、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优秀品德的优秀干部队伍。

(2)实施“文旅融合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以进一步促进集团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每年遴选50名左右集团总部、子公司中从事文旅版块的负责人和业务骨于,开展“文旅融合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文化+”“旅游+”“文旅+”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市场敏锐性高、创新意识强、业务能力好、有效推动集团文旅融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3)实施“资本运作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每年遴选30名左右集团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子公司经理层中从事资本运作、投融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投资主体”“资本运作与投融资决策”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干部队伍。

(4)实施“党建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以提升政治素養和管理能力为方向,每年遴选50名左右集团总部、子公司中从事党务、纪检、群工工作的专业人才,开展“理想信念与形势政策”“党的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养高、具有法制观念、熟悉生产经营、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复合型党建工作人才队伍。

(5)实施“新任职领导人员”培训计划。以提升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为方向,依据年度新提拨人数每年或每2年,开展“党性教育”“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全面提升新任职领导人员的履职能力。

(6)实施“国企工匠”培训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批重点工种、重点工艺、重点专业的技术型党员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技艺精湛、爱岗敬业、善于攻克技术难关、解决技术难题的专业化党员队伍。

(7)实施“基层党员队伍”培训计划。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着眼于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针对于普通党员,着眼于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和工作业务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岗位成长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提升素质能力,促进技能进步;针对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着眼于从思想上入党、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后一年内组织一次集中培训。

3.运用线上线下“多元模式”,

确保党员教育有效性(1)借力线下地域渠道,开展集中培训培养。依托四川国企党校及各合作单位,重点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开展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改革发展等内容开展企业中高管能力素质专题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战略思维、现代管理、风险决策、投融资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多渠道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将挂职锻炼、顶岗培训等多种措施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推动培训工作“多条腿走路”,同时加强跟踪培养,对德才兼备、表现突出、潜力较大的党员干部及时发现、大胆使用。

(2)通过线上网络渠道,抓牢分散灵活培养。利用信息化网络化途径,通过论坛、讲座、沙龙、峰会、智慧党建等途径,促进党员干部互动交流研讨。每年围绕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定期组织举办“天府文旅大讲堂”等专题讲座。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定期为党员讲党课录制视频课件,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针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研讨。

(3)向内要动力添活力,全力支持自主培训。突出各子公司培训主体地位,支持子公司针对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不同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和在职教育,着力建设一支支撑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鼓励激励自学进修,支持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深造和培训研修,提高学历层次;鼓励党员干部参加各类自考和资格任职考试。通过建立健全配套鼓励机制,对通过全国金融、法律等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的视条件给予奖励。

四、启示与探讨

(一)国网四川公司依托传统企业党校开展“一校两基地”办学体系

历经三年实践,形成了党委部署、党校探索实践、各方协调配合的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党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但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例如:当前“两基地”布局稍显单薄,未实现实时互通;尚未形成成熟的现场教学路线框架,各基地之间相互融合不足;党建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体系化、规范化,加强管理与提升。下一步,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校办学方针和建设标准,注重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通过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系统性基地建设机制。同时,结合教育特色和地域距离,谋划开发基地实训精品路线,为公司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提供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提高党员干部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富有生机活力。

(二)川投集团依托嘉阳煤矿转型建设生产经营与党建深度融合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一是基地需要不断提档升级。嘉阳煤矿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景观建设提升、红色文化打造、培训基础设施、课堂设备设施等方面,计划再经过3年左右时间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训规模,努力打造成为在全省立得住、在全国叫得响的国企党性教育基地品牌。

二是教育方式要持续改革创新。开发“矿工讲身边故事”等现场教学情景体验,深入感悟“燃烧精神”。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建设好网上党性教育基地、VR体验馆,打造“燃烧精神”线上云课堂,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党性教育模式,让党性教育“时刻在线”。

三是党建经营要聚焦深度融合。把建设党性教育基地与促进嘉阳煤矿转型发展结合起来,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助推旅游转型发展,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成以旅游为媒、基地为介、文化为韵、“燃烧精神”为魂的高质量教育教学点,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阳光大道。

(三)四川旅投依托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建设国企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平台

通过定原则、建机制,做计划,在立足企业本身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探索搭建“立足四川、覆盖全国,重在国企、兼顾其他,党性锤炼、研学实践”的国企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平台。积极争取以“行政监管、合作办学、国资运营”的方式,筹办国企党员干部学院,拓展整合全省面上和点上培训资源优势,形成“一校、一库、多点、多线”的办学规格。展望通过积聚发展新动能、用活国资系统培训共享大平台,通过创新教育新模式、构建国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通过开启融合新局面、开创国企党员干部力量聚合新格局。

立足实践,我们介绍了四川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中,非常有代表性的3个案例,这些案例分别展示了四川在国企党校开发、企业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党员培训机制创新3个方面的有效探索,是推动全省国资国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多点融合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全省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标杆和示范,为全省国资国企持续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

践经验和理论指引。面向未来,四川国资国企将继续

强化全域“一盘棋”思想,整合国企教育资源,统筹布点,鼓励各地各企业开办企业党校、经理人学校,授牌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教育基地作为“四川国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课程联合开发机制,牵头建立国企党员教育优质师资库,鼓励联合开展集体备课、科研攻关、业务交流,统筹推出一系列国企党建品牌党课。优化培训功能布局,双线推进,鼓励企业百花齐放,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员教育+模式”探索实践,省国资委党委组织部将对企业党员教育培训优质案例实施备案管理,优选好的模式进行系统资源整合并推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搭建国企党员教育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以更大的力气、更实的举措,推动国企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走新,在以信息化、区域化和规范化推动党员教育科学发展方面持续探索实践,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新格局。

猜你喜欢

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