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研究

2021-06-22董淑琴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标准

摘 要:目前,我国地铁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同步提高。为实现更加精准地对接地铁服务标准,高职院校应对英语培训定位与策略进行创新,通过将校企合作模式与专业化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衔接体系。分别对地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现状分析,从理念、途径、知识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提出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地铁服务标准;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5-0118-03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宏观背景下,这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标准,因此应将行业特色融入实际应用中,实现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资源的交替整合。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尤其体现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进程中。因此,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为突破专业性行业特色的限制,应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专业人才与岗位需求的衔接,达成地铁服务标准对高职英语人才的要求,推进地铁行业综合向前发展的脚步。

一、地铁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归因

(一)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体系的不断进步,我国地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开始显现。城市交通轨道下设有公务、电务、通信、驾驶、运营管理等类目的岗位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正常运营情况下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需要50—80名专业工作人员的配置。目前,我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已经超过7 000多公里,专业人才需求量升至369 700—591 700人,专业性人才需求出现较大缺口[1]。

(二)人才需求专业性强

地铁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通过专业管理、高职层次的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能够应对工作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地铁行业输送符合工作标准的管理与操作人员,对地铁交通中输送、管理、调度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进行重点知识强化。同时,考虑到地铁行业的知识储备建立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引入大量的技能实践环节,通过操作相关设备、多种形式的实习工作以及专题项目实践来达成人才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人才校企过渡期长

目前,人才由校园到社会的输送流程较短,甚至部分地区与学校出现了人才无缝对接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可以在完成结业的同时完成就业,在学校培育过程中参与专业行业的实习。尽管就业衔接时间不断缩短,但是最重要的任务依旧落在专业技能的衔接上。一方面,各行业在完成应届毕业生的招收后,需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岗前培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要对毕业生进行岗位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此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对接时间。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校企过渡期过长已成为地铁行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普遍性问题。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归因

(一)内容与模式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旧相对单一、独立,部分院校没有将校企合作的核心优势进行有效发挥,在校内,专业内容密切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但是没有对实践性专业技能进行科学培训;顶岗实习时,实践性培训项目拘于形式表面,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教材一般是国家“十二五”或“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引入了信息化手段,但实际内容基本没有变化。英语课程开展流程仍然是传统的传授模式,第一步,教师根据大纲内容进行备课;第二步,教师在课上讲解知识点,而学生负责听讲;第三步,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也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不再具备实际效用,降低了理论知识对接实践应用的效率。尽管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对公共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就需要高职教师针对地铁行业的特征与标准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在公共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尽早渗透地铁专业技能性英语,注重地铁运营口语训练。

(二)评价标准单一

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标准主要根基于大纲的知识点判定,表现于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范畴。一方面,单一化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生成了单一的英语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课业的最终评价结论控制了实施途径与知识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形成了单一化的恶性循环,使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难以突破评价标准的限制[2]。

三、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高职英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论与模式创新途径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为了充分阐释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理论应运而生。资本论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进行科学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这一结合,体现出教育者与生产者劳动的结合关系、生产劳动与科技文化的结合关系以及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结合关系。

2.组织理论。组织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为达成既定目标而构建的集体组织。校企合作组织模型由高校与企业组成,且均为社会组织的关键要素。高校的建设目标的是培养专业化人才,属于公益性文化组织;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属于经济性组织。想要实现组织中各个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协调,需要设定统一的目标,以此保证校企合作活动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行动准则,以规范双方工作标准与活动。

3.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在校企合作中指的是高校與企业双方为探索更多合作目标,与合作对象所产生的策划、签约、协议制定等行为,在此过程中维护并付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结合上述可知,高校与企业在协同合作教学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一是合作对象搜寻成本,例如,广告宣传费、交通沟通成本等;二是双方协同合作过程中招生、设备采买、监督管理等成本。合作交易成本的实际数值将会对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的驱动力、主动性以及执行力产生直接影响。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思路在于:学生在建立更加完善知识架构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主体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当学生构建知识架构时,应在自身已有经验基础上,结合新旧知识的反复互动与双向互动进行内容补充。正确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提供积极引导与启示。一方面,高校应优化当前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努力扩大教育场所外部边界,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提升总体教学质量。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1.校企合作理念的定位与创新。英语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应将校企合作项目的重心侧重于职场环境下语言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中特殊任务的交流与沟通,为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知识储备基础。”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应将英语的语言知识、应用策略、跨语种交流作为主要内容。此外,应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专业水平,结合多种交互手段与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流程与体系的创新。

2.校企合作实施途径的创新。高职英语教师应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限制,减少单一化的讲授模式,增加多元化、场景化的实践性项目,保证学生应对社会市场的变化与实际专业岗位的需要。在正常的英语课程规划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在英语知识讲授过程中,适当引入地铁行业相关的词汇,贴合学生在地铁行业中的职业导向与长久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延伸出更为广泛的专业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3]。将学生带入试点企业,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完善对专业设备、技能等岗位因素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印象,实现对英语能力与工作岗位能力的同时培养。

3.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高校与企业不仅需要完成独立的专业能力培养,还需要向学生提供完备的综合型认知体系。应在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在岗位实践方面的能力,使“教”与“做”紧密联系。参考现代化的高职院校专业特征与行业岗位群背景,高职院校应通过强化英语公共基础课的管理质量,向地铁行业提供相匹配的英语服务能力。应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中,面向地铁岗位群进行设备应用、行车调度、组织与服务等项目的培训,同时在岗位下设立运营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咨询服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针对以上岗位,制定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在规划设计英语校企合作时,一方面,应通过强化与专业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对职业特征进行分解归类;另一方面,应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属性,适当地在技能培训中引入专业词汇,生成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英语知识体系。

4.校企合作评价标准的制定。为实现时代发展对地铁行业改革创新的要求,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校企合作应从评价标准入手,将传统的单一化学科评价标准转变为双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侧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突发性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应适当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等,这部分内容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岗位要求员工在专业水平较高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个人文化素养、服务素质、知识储备等。所以,校企合作评价标准应进行不断创新,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评价标准,实现培训内容、模式、手段、评价标准的同步改革,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关键导向的,在提高学生专业化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综合性的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笔者为培养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英语人才,设立了两个目标,其一,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课程的规划与管理,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与继续提升的能力;其二,通过校企合作,整合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与能力。因此,在对接地铁服务标准的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仅需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还要不囿于自身学科,贴近地铁行业服务标准,创建更为实用的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与定位。

参考文献:

[1]  李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20,(5):99-103.

[2]  柴晓冬,郑树彬.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216-217.

[3]  刘念.依托校企合作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203-204.

Research on Talent Training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for Metro Service Standards

DONG Shu-qin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Xian 710026,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scale of our countrys subway industry is showing a good momentum of rapid growth,and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also increasing.In order to achieve a more precise connection to the subway service standa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novate the positioning and strategies of English training,and establish a more complete and effective connection system by combi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with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eds of subway professionals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of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l for English majors from four aspects:concept,approach,knowledge syste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Key words:metro service standard;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talent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收稿日期:2020-09-21

基金項目: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立项课题“对接地铁运营服务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成果(XTZY20J17)

作者简介:董淑琴(1966-),女,陕西富平人,教授,从事高职英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