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2021-06-22杨丕仁王建芹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旅游教育

杨丕仁 王建芹

摘 要: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将对旅游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必须坚持开展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制设计、学习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旅游教育;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5-0110-05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尽管人工智能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引起世界范围内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和研究。世界各国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工智能发展。比如,美国2016年颁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三份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美国蓝图”。法国在2017年3月也推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英国则于2017年发布《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报告。2017 年,我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多个方面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有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长14%;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有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增速提升1.6%。

然而,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获得积极反馈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劳动力被机器替代而失业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有可能的数据与信息风险和伦理困境等问题的担忧。就旅游教育而言,这些由于人工智能发展所引发的就业调整、信息风险和伦理困境最终会反映在旅游教育中,从而引起旅游教育的相应变革和调整,以便使其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旅游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并着力控制潜在风险,纾解伦理困境。

一、人工智能对旅游教育的冲击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核心和归宿在于“人的培养”[1]。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合适的旅游人才。旅游教育实践既要体现“人的培养”的本质不变性,也要体现“行业需求”的现实可变性。人工智能时代所引致的生产效率提高、人类解放和劳动力失业等问题,对于旅游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旅游就业变动对旅游教育的冲击

1.现有职位的替代引发旅游教育调整。预计到2035 年,全球半数现有工作中的人类劳动力可被机器人替代。许多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中的人类劳动力将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就旅游领域来说,雇佣从事体力劳动的低技能工人是全球旅游业的共同特点。例如,酒店洗衣房、客房送餐服务和行李处理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員,以及厨师和收银员可能会被机器人或其他设备取代。技术辅助的自助服务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景点导游将被二维码和个人移动设备取代。酒店前厅和服务中心的员工将被移动应用程序部分取代。除了重复性的任务,人工智能将能够执行需要更高认知能力的任务。比如聊天机器人、智能化办签证、智能旅游定制等更个性化的服务,都可以由非人类有效执行。这些变化意味着现实旅游教育的很多内容必须调整,比如酒店管理类课程中,前厅、客房、餐饮等实训课程,景点导游的培训课程等是否还有存在必要?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是否需要调整?这些都是旅游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新职位的诞生引发旅游教育调整。尽管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力的替代难以避免,但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进步在“吃掉”一批原有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生产”一批新的工作角色,从而形成“人机共生”的社会形态。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将主要承担低阶技术性和重复性的工作,人类则应逐步转向承担创造性、复杂性和决策性的工作,以发挥人类理解、整合及知识创造的独特价值。人类与机器的“协作”将提升社会效率并实现价值共创。由于人类的社会属性以及旅游的体验本质,主客之间和游客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尽管当下已经有传菜机器人、智能旅游定制师等更高智能的机器出现并逐渐投入使用,还有无人服务自助酒店等,但其都因为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而不甚理想。与围棋、国际象棋等具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不同,游客的旅行规划和旅游体验涉及更多更复杂的衡量标准。因而,人工智能时代,旅游业工作岗位完全消失的可能性不大,它们只是被重新定义了,而需要新技能的新角色正在出现,这一趋势对旅游教育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旅游教育需要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动,调整人才培育策略,向旅游企业输送合格甚至优秀的从业者。

(二)人工智能的风险和伦理困境对旅游教育的冲击

人工智能的应用存在一系列风险并有可能引发诸多伦理问题。

1.人工智能有可能侵犯游客隐私。人工智能技术是对大数据技术的高端应用。人工智能要想体现出更多智能化,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数据样本越大,所获信息也就越全面,对游客的旅游服务也就越智能化和精准化。但是,人工智能给游客旅游活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泄露游客信息、侵犯游客隐私,从而引发游客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在人工智能的旅游运用中,对游客隐私权的重视和保护是旅游从业者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旅游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

2.人工智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问题。由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是算法和软件,各种指令都通过程序实现。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工智能开发者的主观偏见或者技术水平,有可能出现程序和算法上的偏差,从而使人工智能的运行不能完全按照人类正常需求进行。比如,人工智能在与游客接触中有可能出现的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等问题,或者对游客所提的不合理要求是否需要予以满足的判断问题。因此,在人工智能算法中去除社会歧视和主观偏见,让人工智能“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技能并“掌握”旅游职业道德任重而道远。而这些,需要旅游从业者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当前的旅游教育是传统的。尽管随着社会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是,在这个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充满创新和颠覆性变化的时代,当前的旅游教育变革显然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那么,旅游教育需要如何存在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旅游发展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坚守

(一)价值观教育

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决定其价值取向。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更需要人类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旅游教育必须坚持价值观教育,要通过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培养和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态度,从而使其在未来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作为辅助手段的人工智能要遵循“服务于人”的价值判断和取舍。在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互动关系中,技术手段本来是价值无涉的、中性的,是旅游从业者和游客沟通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辅助游客完成旅游活动的工具和介质。旅游从业者作为能动的主体,是价值选择判断的主导者。随着强人工智能逐渐取代普通旅游从业者,它将把游客导向何方,自主地给游客选择和配送什么旅游内容,如何保证这种导览、传递和交互过程是符合游客期望和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根本还在于人工智能设计者拥有怎样的价值观。人工智能时代,旅游教育需要继续坚守我国主流价值观教育,教导受教育者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培育其周密严谨的理性思维、自觉公正的规则意识,强化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意识。

(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劳动或工作中以其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某行业内职员的行为规范,又是该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旅游活动中,游客能否体验到愉悦之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的优劣程度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2]。人工智能时代,部分旅游从业者的工作将会由机器取代,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游客偏好管理等工作有可能存在隐私泄密风险。但是,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被算法设定的“热爱学习”并有超强能力的职业者。人类应当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的设计,给予人工智能正确引导,树立其完善的、能为游客提供更好服务的价值体系。而这首先仰赖人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重要。高校旅游专业应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坚实哲学基础的课程,比如旅游哲学、伦理学、法律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还应该设置旅游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因为从这些课程获得的相应知识和能力将使未来的旅游从业者能够熟悉伦理制度的理论架构,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从事旅游工作,从而让其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区分开来,并引導人工智能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灵魂、有信仰、充满希望和爱的人。”[3]

(三)文化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文化智商作为衡量文化主体适应并融入多元文化环境能力的指标,将成为旅游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软技能之一。美国学者彼得森(Peterson)认为,文化智商的提升能够完善文化主体的心理构建,提高其文化自信水平,以适应那些与之交流的人们所持有的、以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与态度[4]。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从业者需要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持不同价值观和态度的游客接触,较高的文化智商有助于他们与游客之间的有效沟通。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每一个行业,并导致酒店和餐饮服务、安全保卫等部门的服务员以及博物馆解说员和在线咨询人员等人工服务不断被淘汰[5],但那些从事高端、复杂工作和需要创造力工作的人类劳动力,至少在短期内难以被替代。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智商。比如,尽管从技术角度看,学生们不再需要学习外语,因为机器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语言和通信进行翻译,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在全球旅游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理解以语言为基础的多元文化将为旅游专业人员提供优势。与基于机器的互动相比,与旅游从业者基于人类认知和情感能力的行为接触仍将是游客的首选。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依然重要[6]。高校应继续通过通识教育、跨文化教育、美学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智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更复杂的工作环境。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创新

在坚守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部门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创新措施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旅游人才的素质需求。

(一)课程体系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一些专业特点突出的课程,比如,现场导游、饭店前厅、客房、餐饮管理与实务等课程,将会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以改变旅游教育过度专业化的局面。与日益强大的机器相比,旅游教育要突出人类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要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创新教育。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主要擅长目标明确、可重复性的工作。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人脑与机器抗衡的核心要素之一。面对具有复杂性思维和个性化要求的游客,不断推出新型旅游项目,创造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不时出现的危机事件,是未来旅游从业者的必备素质。现有旅游教育过度强调专业化,比如,有些课程专门针对SPA管理、会展管理和高尔夫管理等领域。未来,地方院校旅游教育应该构建能培养学生多方面认知能力的基础广泛的课程体系。例如,旅游数据科学计划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大数据所需的技能,以及学习获取大数据的设计工具和方法;旅游设计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学生掌握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与人工智能能力结构相异的竞争优势[7],以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突出领导力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未来领导者,而不仅仅是行业的普通劳动力。尽管现有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这一因素,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成为旅游行业的有效领导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因为学校教学条件、教师观念和授课能力等的限制而效果平平。教师们更擅长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不是能力培养。既有研究表明,尽管领导者确实需要掌握其职能领域的知识,但能确保毕业生就业和攀登职业阶梯[8]的是学生的沟通、人际、协作、创新等管理必不可少的软技能。因此,未来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课程设置应该进一步突出人际关系、团队管理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或组织活动,发挥领导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高领导能力和其他软技能,从而为他们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成功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创新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流水线一样的教育形态终将消失,但教育仍将存在,只不过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工作,转向人自身的成长和完善。在未来的旅游教育中,除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外,教学方法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人工智能时代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调主动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既有研究表明,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提高[9]。主动学习的学生不仅对课堂材料的学习非常投入,还能够理解比课堂材料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下,主动学习技术被频繁运用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例如,学生被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以识别和理解问题并就给定的案例提出解决方案。除主动学习技术外,体验学习一直是旅游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与传统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相比,体验式学习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真实的就业环境,是连接课堂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获得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来衡量,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到他们的旅游实践工作中。最受欢迎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工作观摩、行业实习等。

2.在线教育和线下学习的混合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在线教育或远程学习会更受欢迎。当前,电话、电视、录音录像等最初的远程学习交流方式已经过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提供多媒体和虚拟现实在线内容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助理可以支持与大量学习者进行在线互动的耗时性。在线学习障碍不断减少,效率不断提高。尽管在线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网络速度、缺乏监督等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依然是旅游教育的未来。

为了弥补在线学习的弊端,面对面教学依然具有存在的必要,从而形成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较低层次应用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进行,而难度较高的内容及应用则采用面对面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10]。而翻转课堂由于将讲座等课外授课内容转移出去,而将实践与概念讲解转移到课堂内,充分发挥了在线教学和线下课堂的优势,因而正以更快的速度被采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舞台上的圣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是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合作者。

(三)学制设计创新

1.认可在线学分。由于旅游业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特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庞杂,地方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相应比较繁杂,教师教学负担沉重。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迅速变化更加剧了这种矛盾。作为一种“随用随学”[11]的学习方式,内容日益丰富的慕课教学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而慕课教学的进一步推广,需要学校创新学分管理制度,认可在线课程学分。当前,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认可慕课教学,并将从慕课学习获得的学分作为学生毕业要求的一部分。慕课提供院校将从课程中獲得声誉并扩大影响,从而吸引高质量的学生继续学习;而慕课接受院校则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并拓宽了课程范围,从而既有利于教师将更多时间投入科研,也迎合了学生扩宽视野的需求。

2.推进国际合作。人工智能时代,低阶技术端的工作将大量为机器所取代,而对创意性、跨文化性人才的需求会增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有助于创意性思维的发展。同时,由于市场饱和及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旅游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海外商机,旅游专业的学生很有可能获得到海外工作的机会,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虽然本科生跨国交流在我国多所部属高校中已开展多年,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资金等多种原因,在本科生跨国交流、联合培养方面发展缓慢。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普遍出现的职位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应进一步寻求跨国合作。比如,与“一代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培养旅游人才,采取“3+1”或者“2+2”的模式,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或3年,再到国外学习1年或2年。尽管由于不同学校在学习和教学策略上存在文化差异,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可能会产生各种潜在的问题。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提供了出国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提高其文化理解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更有竞争力的地位。同时,在国际联合办学中,应该严把质量关,切实培养学生的国际人才所需素质。

(四)学习环境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强化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与日益强大的机器抗衡。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将倒逼学习环境的变革。传统便于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教室设计将变得更为灵活。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教室设计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由于重复性的服务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实训室,如计算机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前厅实训室和餐饮实训室将会过时。即使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少量实训,开展实训教育的教师也将由机器取代,或通过虚拟和增强现实工具提供技能培训。但是,这些传统的实训室或者教室也可以进行多功能的设计,比如案例教学或者翻转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自组织学习的需求,从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危机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可将越来越受工科专业欢迎的类似创客空间或者协同空间的智慧教学环境设计引入旅游专业,并以此替代传统的餐饮或客房实训室。通过开放实验课程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掘自己兴趣,使用既有旅游资源,开发创意旅游项目的机会。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让他们尝试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向知识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在创客空间,学生可以尝试他们的想法,构建模型,实践项目管理和研究技能,并提高他们做出决策、解决问题、领导和沟通等软技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旅游行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机械化、重复性的服务技能不断被机器掌握,而对创新性、灵活性、主观能动性、协作性和领导力的要求提高,以确保员工能够灵活应对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领导其他人。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部门必须调整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满足和服务旅游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制设计、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旅游教育的创新,以改变昔日形态固化的、照本宣科的、导向记忆的、聚焦应试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鉴于人工智能在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还应继续坚持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田夏彪.教育何以把人培养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2):166-171.

[2]  李银芳.和谐旅游理念下导游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4):99-101.

[3]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4]  布鲁克斯·彼得森.文化智商[M].张小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

[5]  贾积有.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辩证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5-33.

[6]  王嘉.文化智商:厚植文化自信的新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21.

[7]  周金容,孙诚.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冲击与高职人才培养升级[J].职业技术教育,2019,(28):18-24.

[8]  Sisson L.G.,Adams A R.Essential hospitality management competencies:The importance of soft skill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2013,(3):131-145.

[9]  Green A.J.,Sammons G.E.Student learning styles:Assessing active learning in the hospitality learners model[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2014,(1):29-38.

[10]  譚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53.

[11]  马爽,胡凡刚.从知识汲取到“转识成智”:智能化时代慕课(MOOCs)的价值走向[J].远程教育杂志,2018,(6):11-18.

收稿日期:2020-08-07

基金项目:大理大学第六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旅游职业素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GVI-126);云南省2018年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滇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G2018182)

作者简介:杨丕仁(1979-),男,云南云县人,副处长,硕士,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王建芹(1978-),女,云南弥渡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游客行为、旅游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旅游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读人工智能
旅游
下一幕,人工智能!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