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究

2021-06-22宋薇

考试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

宋薇

摘 要:在发展生物学核心素養的总体目标下,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提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欧盟理事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启动的“素质的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DeSeCo)项目中,该项目通过详细的研究,搭建其核心素养的体系模型。该项目对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再密切结合我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情况,我国于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016年1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其中明确提出:“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纵观实际的课堂教学,学生与“全面发展”这个理念依然有些差距,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以单纯知识讲授为主,甚至有些出现“填鸭式”教学,忽略学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为践行我国课程改革发展,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展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如何提升课堂效果。

一、 目前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

首先,现行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经历了从传统的重视学生“双基”能力到“三维目标”的转变,不可否认具有时代的进步性,但课程标准一直是生物知识系统性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在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听教师讲,自己只是被动地获取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更无从谈起探究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实验是促进生物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运用生物知识、掌握实验技术与方法,同时对于学生学习科学发现史,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课程标准中的实验很多不能开设,有些学校受限于实验设备;有些学校是因为课时安排少,教师“心有余而课不足”,安排实验就不能完成其他正常的教学内容;还有些教师实验教学观念不足,认为让学生把实验步骤及原理“听懂、背会”,就能加以应用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等等的一些原因,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对于本应该实际操作的实验只停留在字面和图片的“书面实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缺失。

二、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方法

(一)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抽象形成的一种观念,是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也是对于生命现象规律的认识。有学者将生命观念系统观——生命是“活”的系统;进化观——在时间上看生命,追溯生命形成的过程,理解“生命是怎样形成”以及“生命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生态观——在空间维度理解生命,研究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观念的过程时,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理解生命的本质,还要注重生命观念中的各个组分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生命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生命世界,更加重要的是,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念的形成会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首先改变,从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刻理解生命本质,加以教师对于核心概念的详细讲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念,这就是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二)开展“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生命科学中的科学思维是阐释生物学基本现象和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品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理性、客观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科学的判断能力。问题是思维的动力,科学思维源自对问题的不断思考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通过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模型与构建、批判性思维等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分析具体问题,并得出科学性结论。

教师在设计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问题设置在具体有趣最好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习兴趣。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如果问题设置太难或者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就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其次问题的深度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学生在解决了简单问题之后,沿着问题思路进行逻辑分析,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再次适时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反复推敲,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三)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合作精神,以小组团队成绩为教师评价标准,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合作学习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重点在于合作的自主性和互动性,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亲身参与实验与探究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认同生物学发展中的各种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最终形成科学地、持久地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因此合理地安排、改编、拓展课本中的实验,同时开展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史,挖掘科学家使用的实验方法,让学生立足教材,借鉴科学家成功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可以使实验设计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充分的推理,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