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职教探索

2021-06-21王凯成郑昱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培训

王凯成 郑昱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振兴,新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有效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成为职业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浙江湖州农民学院协同政府农业部门、农业高校等相关力量,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多种农民培训模式,开创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9-0019-05

【作者简介】1.王凯成,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农民与社区教育部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职业教育;2.郑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副院长,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总体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振兴,而乡村人才振兴主要就是解决从事农业职业的人的问题。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乡村人才培育的主要抓手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农民职业化培训是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内在要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能够切实提升职业能力与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才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能力发展需求特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镇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实施,各类资源要素积聚于乡村,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尤其在经济发达省份,农民群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许多农民对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信心十足,希望通过培训获取更多的知识及平台,展现自我、主动學习的意愿强烈。同时,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关键期,对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的能力发展产生了新的培训需求和特点,为职教力量的发挥创造了空间。

(一)农民多元角色定位需要具备多样性和综合的职业能力培训

新时代的农民具有多元的角色定位。如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不仅要熟悉一线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农产品营销能力。同时,单纯的理论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高素质农民应当更加突出实操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更为多样的、突出实践环节的、能够培养综合素质的职业培训。

(二)农民多渠道来源需要更加精准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以往农民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一线的生产劳动者,普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无法满足新时期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要求。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大致分三个类型:第一种是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等农业创业及生产的劳动人员;第二种是返乡创业人员,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第三种是农业服务人员,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及相关服务人员。不同类型农民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也不同,职业院校要制订精准的培训课程方案。

(三)高素质农民需要加强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培训

高素质农民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还要会操作农产品营销技术如直播带货等,这对农民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而且,现代农民培训已由面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变为传统手段与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远程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直播课程、在线课程资源等需要高素质农民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有效学习现代化科技知识与职业技能。因而,职业院校应把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院校是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优选渠道

从现实情况来看,参与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力量众多,多元并存。涉及部门有农业农村、人社、科技、妇联、共青团等,涉及机构有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相关社会组织等。[1]职业院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训方面有其相应的优势。

一是职业性。这是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培训组织的主要特点。培养高素质农民应以推动农民职业化为最终目的。而在推动人的职业化发展、培养人的工匠精神方面,职业院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有效的路径。农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专业设置、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始终围绕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职业技能教育的优势。[2]

二是专业性。这是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培训组织的应有属性。农业职业院校在农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乡土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专业性强、力量雄厚。

三是灵活性。这是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培训组织的独特优势。职业院校对外可与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对内可以设置专门机构,调动相关资源,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职业院校构建多模式融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践

浙江省湖州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所在,湖州市积极推动农民培训体制机制建设、培训模式创新,形成多模式融合共存的培训生态。

2010年4月起,湖州市以“市校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依托,整合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及涉农各部门力量,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4年加入)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学院。农民学院响应农民学员就近入学的学习需求,借助区县电大设立农民学院分院,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教学点,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主体、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教育网络体系。学院成立以来,围绕农民的学历教育提升及非学历教育培训做文章,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一)“七位一体、五统一”的培养模式聚焦培训的统筹规范

湖州农民学院集聚全市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抓、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形成了“系统管理、整体运作、教学师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督导评价”七位一体培训模式,遵循“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的要求,做到统一规范、有效管理。该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之一。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聚焦培训的精准适用

“订单式”培训模式具有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结合、按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培训的优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首选模式。[3]“订单式”乡村人才培训模式,有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协会及不同地域管理部门合作等不同实践方式。一是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面向农业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培训学员的精准遴选,更有助于学员发展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如湖州农民学院与湖州市丰盛湾水产公司合作开展沼虾养殖培训等。二是职业院校加强与地方民宿、茶叶、畜牧等农业产业协会建立联系,通过协会招收学员,开展人才培训合作,拓展新的合作育人平台。三是加强校地合作。一方面职业院校参与承接区县培训任务,如湖州农民学院与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签订高素质农民培训协议,与德清县签订百名美丽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协议,开展定向培训;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主动融入村镇发展,如湖州农业学院在南浔区菱湖镇设立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乡村干部及农业产业定向培训。

(三)“信息化、分模块、分阶段、导师制”培养模式聚焦培训的质量要求

“信息化、分模块、分阶段、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指学习手段信息化、课程内容分模块、培训安排分阶段、培训指导导师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学习手段信息化。学校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形式,借助线上直播课堂、线上资源自学、专题学习网站等信息化平台,让农民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学,解决学员因农忙影响学习的问题。二是培训课程分模块。学校构建了“通识知识+生产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内容模块。农业通识知识主要包括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教育等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农业实践技能教育是体现高素质农民培养“实际、实用、实效”的关键,学校组织学员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等“田间课堂”,实地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参训农民体验式学习先进的生产经营经验,促进学用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帮助高素质农民创业致富为目标,培养职业农民的创新精神,传授创业理论,鼓励创业实践。三是培训安排分阶段。学校积极探索“农学结合”分段培训模式,依照农时季节组织培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交替进行,学习、生产两不误。整个培训划分为两到三个阶段,理实结合。第一阶段为理论授课,第二阶段为实习实训,第三阶段为外出考察实践。四是培训指导导师制。农民学员的培养培训主要采取导师制、老带新。实习实训阶段以“1名导师+多名农民学员”的形式,安排本地农技人员等为学员提供更接地气、手把手的传帮带,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受学员欢迎。

(四)“区域联动式”模式聚焦培训的协同效应

区域联动式培训主要通过聚集各类农业产业优势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打造工作平台,快速推进农业领军人才联合培养工作。[4]不同区域(可跨县、市、省)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制订培训方案,实现师资、资源和信息共享,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如学校加强与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扬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合作,推动与山东青岛、吉林白山、湖南长沙等省外地市的农民培训合作,深化本省范围内各地农民学院间的交流协作,探索建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形成跨区域联合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路径,打造区域培训品牌,扩大培训影响力。另外,学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借助承接湖州市蜂业产业培训拓展国内外农民培训项目,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助推湖州农业人才培育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五)“1+4”(“1+N”)高素质农民创业培训模式聚焦培训的创业效能

随着农村双创活动涉及人数越来越多、領域越来越宽、起点越来越高,湖州农民学院依托浙江大学等省级科研院所、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乡镇建立“1+4”培训结对模式,即一名高素质农民创业对象与省市校乡四级导师进行结对,在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等方面接受全方位专业指导,全面提升创业能力与水平。另外,学校成立高素质农民创业联盟,形成“1+N”培训指导机制,即联盟委员会负责,按照产业形成若干分委会,充分发挥优秀高素质农民的带头和导向作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创业辐射能力。

(六)“赛培联合”培养模式聚焦高素质农民的技能提升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为加快培养和选拔农业高技能人才,浙江省、湖州市专门举办农业职业技能种养大师比赛,提供锻炼平台。高素质农民培训应当结合实际需求,探索以培促赛、以赛代训、赛培结合、互相促进的培训模式。学校通过在茶叶评比、水果种植、蜜蜂养殖、畜牧养殖等培训班中融入技能竞赛模块,组织学员观赛,培养学员参赛,将培训与比赛相结合,吸引更多农民自主参加学习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学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七)“非学历培训+职业技能考证”双证制培养模式聚焦培训的效用叠加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农民教育培训也提供了新思路。湖州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将技能考证纳入培训体系,学员通过培训及考试,不仅可以取得培训结业证书,还能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如湖州市绿色农产品内检员培训,学员不仅获得培训继续教育结业证书,还取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举办的木工实用人才培训,学员同时可以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人社局颁发的手工木工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四、对于职业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

虽然湖州农民学院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效,但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农民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统筹推进高素质农民职业化培训的效益提升仍任重道远。

(一)强化部门协调统筹,进一步完善培训联动机制

高素质农民培训涉及多因素、多部门、多行业,需要开阔思路、增强合力。当前还普遍存在部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工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实际培训中会出现为完成任务指标拉人头、充人数,培训对象不够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建立一套沟通协调统筹机制。另外,农民学院在区域培训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方面发展受限、后继乏力,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在部门、培训机构等主体之间建立一种更为高效的运行模式。探索“以市级农民学院为主体,各县级农民学校、各农村职成教学校及创业培训基地(农业企业)、各民办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培训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的培训教育阵地,进一步深化、完善沟通交流和联动机制,特别要强化各成员单位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实现教学资源、教育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二)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完善后续跟踪服务

跟踪管理服务是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目前的阶段式农民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学员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他们普遍希望可以继续学习提升。农民学院的职能要逐步从单一的教育培训向服务农民全面发展延伸,积极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电商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牵线搭桥服务;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探索农民学习学分银行与继续职业教育学时的对接机制,实现相关激励政策的导入,推动由“短期阶段培训”向“全程动态服务”转变。

(三)强化农民培训的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

高素质农民培训必须立足农民实际,主动适应农民成人教育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需求和学员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农業产业发展实际,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坚持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的同时,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培训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更加符合农民实际的培训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永万.发挥农广校体系作用 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20(7):7-11.

[2]韩嵩,纪世元.新时期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53-56.

[3]魏宇光,季东亮,李东升.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1(2):4-11.

[4]郑昱,王凯成,钱伟茂.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7-1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