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育政治认同的探索

2021-06-20张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9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时事道德与法治

张茗

【摘要】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归属感。本文主要以教学过程中关注时事、创设情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时事;情境;实践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其中政治认同是首要素养,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归属感。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我国是率先走出新冠疫情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发展的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一些政治认同,但是层度尚浅。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习惯于知识背诵,疲于应对各类测验考试,缺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将政治认同内化为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具体行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政治认同的策略

(一)关注时事,激发热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反映时代最新需求与时代格局的变化。时事新闻是道法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爱党爱国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九上《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学中,我播放“三星堆新发现”,琳琅满目的文物展示了古蜀人的富庶与强大,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能够深刻感应到文化自信在学生胸中沸腾。在九上“坚持改革开放”教学中,外交部长杨洁篪铿锵有力的话语久久环绕教室上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全班拍手鼓掌:“有幸生在华夏,生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学生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民族复兴的的康庄大道。在九下“大国担当”教学中,课前,学生播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新闻,课堂马上炸开了锅,同学们对这种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的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深恶痛绝。之后,我播放了“中国战疫制胜之道”,中国速度为防止疫情向世界蔓延争取了宝贵时间,中国经验为世界防疫事业树立了全新典范。运用时政素材通过对比反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创设情境,感同身受

情境教学也称视听教学,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音乐、身体语言等,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以达到行为与情感的一致。

杜威认为:“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印象深刻,在接触、感悟和探究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在七下“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中,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事迹,她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大家,有些同学不禁潸然泪下。在九上“共圆中国梦”中,在《走进新时代》优美的旋律中,首先,小组展示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复兴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建国70年阅兵仪式等历历在目,然后,同学们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广州做了鲜明对比,感受到猎德、区庄、员村、五羊新村等巨大变化,大家由衷感慨: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在八下“国家司法机关”教学中,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辩护人、法警等角色。公诉人与辩护人引用法律条文,双方巧妙设问,机智作答,带给学生真实法庭审判体验。这样,大家具体了解了我国司法机关的性质和职权,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危害,学会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權益,对规则与法律心存敬畏,从而提高对国家机关的政治认同。

(三)立足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道法课堂要面向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改变态度,习得行为。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分析生活,亲身感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促使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态度、行为习惯的改变。

每个学期,我都鼓励和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走访红色文化基地,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烈士陵园、中共三大会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黄埔军校等处处留下孩子们的身影,孩子们深受教育和洗礼:新中国来之不易,要铭记历史,发奋图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本文立足初中生生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培育政治认同的方法和策略,旨在追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崇德.努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当代教师教育,2017(6):10-23.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时事道德与法治
时事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