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06-19郑玉坤

福建轻纺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检修新能源

郑玉坤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3)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配套完善。“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是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本课程积极响应制造强国、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融入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技术。

1 “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从新能源电动汽车维修工的岗位核心技能出发,依托产教融合真实项目,将最新电动汽车检修内容贯穿项目任务的全过程,结合行业规范和创新要求进行授课,构建了基于新能源汽车新内容的模块化课程结构,采用“螺旋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进阶式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升素养、获取知识和增进技能。“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2 “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实施

2.1 “进阶式”课程模块的设计

课程围绕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由五大项目串起了十五大任务,第一个项目中包含电动汽车结构原理和高压安全及防护,第二个项目中包含动力电池工作原理和管理系统,第三个项目中包含各类驱动电机原理和故障检修,第四个项目中包含充电系统中的充电模式和充电设备,第五个项目中包含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和CAN通信网络结构与检修。每个项目下的典型任务有相似、有交织,任务间体现了从基础到强化到综合的递进关系,而且每个任务的实施都会注重素养的提升,包括电动汽车的绿色生态理念、环保意识,任务实施过程中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提升创新素养,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采用“进阶式”课程模块和“巩固—提升—创新”的循环上升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养。

2.2 “螺旋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程以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遵循企业工作流程,并根据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课程在层层进阶的项目任务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完成从“策略—设计—验证—优化”的过程,并且随着项目任

务复杂程度的提升,呈螺旋上升状态。以项目1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原理的16课时为例,主要任务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和高压安全及防护,知识内容包括原理、标准、规范、流程等,技能要求包括读图、拆装、分析、安全防护等,教学活动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来完成。例如,学生在完成“高压防护用品的检测与使用”的子任务时,首先通过情景案例,通过易发的高压电安全事故引出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调重要性;其次小组合作完成学习资料的查询和高压防护用品的检测计划制定,讨论决策实施步骤;再次小组分别在实车旁找出高压防护用品并做检测,写出使用步骤,组建相互检查评价;最后老师归纳总评,并强调重要的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

2.3 “问题探究型”教学策略的应用

课程工程实践性强,项目任务中要解决诸多问题,比如电源系统项目中的动力电池问题、充电问题和电池管理问题等,加之动力电池的原理抽象理解难,比如电池结构、功能流程和性能指标等,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究原理、分析案例、完成设计。教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提升技能,并以此建构“探究型”的创新课堂。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分类为例,该课时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不同类型的电池特点和应用问题。教师基于学生之前的学习,通过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电动汽车车型上的应用,展开比较学习,然后学生分别对2种电池的常规形状、成分、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充分地讨论,通过超星学习通词云功能提取关键词,聚焦关键问题,教师再利用微课答疑解惑,启发思路,小组经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后,再次将优化后方案进行评比,教师做总结性点评,小组进入下一个进阶任务。

2.4 实施“抛锚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中的每节课聚焦和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每个任务在课前进行项目导入,学生通过平台自主解决基础问题,课中进行策略制定和设计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质疑、辩论、实践,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解决进阶问题,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课后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反思改进,翻转课堂保障了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内化知识,习得技能。在“快速充电基本原理与操作”的子任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快速充电设备的认识和使用,课前教师“抛锚”,发布任务书: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课中教师以实验情境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微课等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快速充电设备与前面所学慢速充电设备的结构区别和使用不同,利用贴标签的小纠错游戏,帮助学生完成流程结构,完成策略部分的课堂内容。

3 “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特色创新

3.1 融入“三新”理念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使得电动汽车后市场对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与传统汽车相关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选择适合本专业特点与需求的课程内容,整合出知识和技能模块,体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3.2 建设“三自”资源

2020 年的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我们国家支撑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线上教育模式。在信息化的新教育形态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理、实、虚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不受限制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资源包括标准教材、教案、教学案例、引导文等,实体资源包括电动汽车、实训台架、设备工具等,虚拟资源包括微课、仿真软件、视频动画、互动平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生成课堂的建构,形成“自更新、自优化、自生长”的特色,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动态更新课程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3 培育“三有”精神

在课程中不但要始终注重培育学生建设制造强国和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国工匠踏实勤劳、精益求精的品质,更要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善于反思,并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做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4 体现“三教”改革

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对于该专业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汽修职业的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不断学习和培训新能源汽车的知识和技术,体现“教师”的改革。同时,该课程的教学通过螺旋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合作学习和生成学习得到有效提升,学习成果的标准和质量明显提高。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还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体现“教法”的改革;新专业新课程下,教师们参与“三自”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体现“教材”的改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深入提升“教师”“教法”和“教材”,体现“三教”改革。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检修新能源
对《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2020)若干条款的商榷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电动汽车
检修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