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测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1-06-17李金华郭贤明王兰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李金华 郭贤明 王兰新

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植物类群、关键物种及人为活动是保护区开展监测的重点内容,通过监测能及时掌握这些重点内容的动态变化情况。要做好保护区的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并有针对性的对部分重要物种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关键词 监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 S.75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2-027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2.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s—Taking Xishuangbanna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LI Jinhua1,GUO Xianming2,WANG Lanxin2 (1.Shangyong Subreserve Administration of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Mengla,Yunnan 666300;2.Xishuan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stitute,Jinghong,Yunnan 666100)

Abstract Nature reserves are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and rich biodiversity. Wildlife habitats, important plant groups, key speci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the key contents of monitoring in nature reserve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se key contents can be timely grasped.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network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some important species should be monitored.

Key words Monitoring;Biodiversity;Nature reserves;Xishuangbanna

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1],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2],为了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1992年6月,各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了广泛关注[3]。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是生物多样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保护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区管理成效的好坏,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各类监测数据。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种类多,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5],也被列为我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之一[6]。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对维护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监测对象

1.1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有资料显示,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动物727种,其中114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

一个好的栖息环境,既要有一定的隐蔽场所,也需要有相应的取食场所和水源地。一种野生动物能否在一定区域内得到很好的生存,栖息环境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个措施就是要保护好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又往往是进行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基础[8]。

西双版纳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人与野生动物、尤其是大型兽类的矛盾冲突也十分严重。有分析认为,人与野生动物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栖息环境的改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逐渐退化或消失,食物的减少,导致野生动物走出保护区[9-11]。栖息环境的变化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变化情况只有通过不断地监测才能体现。

1.2 重要植物类群 西双版纳由于其独特的气候特点,是我国热带性质最强、范围最大的热带区域,保存了中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为标志的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存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8种天然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是其中重要的植物类群。

1.3 代表性物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重点保护动物114种[12],在这些物种中,我国野生种群数量80%以上分布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我国仅在西双版纳有分布的威氏小鼷鹿(Tragulus williamsoni)、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納的印度野牛(Bos gaurus)等动物物种,以及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云南蓝果树(Nyssa shangszeensis)、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植物物种在西双版纳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需要将这些物种作为保护区的代表性物种进行监测。

1.4 人为活动 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13个世居民族,而保护区在建立之初具有抢救保护的性质,所以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有众多的村寨,这些民族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大。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但由于传统的习惯,人为活动在保护区内时有发生。保护区对人为活动的管理,仍然是一件重要的日常工作。

2 监测的作用

2.1 及时掌握野生动物栖息地变化情况 栖息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生存质量,一个好的栖息地,不仅能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和隐蔽场所。随着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的加大,人为活动直接毁坏野生动物栖息的情况较少发生,但野生动物栖息的变化仍然在不断发生。如亚洲象的栖息地变化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亚洲象喜爱的植被是草丛、灌丛和竹林,不喜欢郁闭度高的森林[13-14],植被变化是对亚洲象栖息质量的影响最大的因素[15]。通过西双版纳保护区多年的管理,亚洲象的栖息地逐渐发生的变化,监测发现,与1983年相比,1998年保护区内的草地面积减少了8.3%,森林覆盖率却增加了5.5%[16] ,缺乏有效的人为干扰是造成栖息地退化的重要原因[17-18],适当的人为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亚洲象的栖息环境,为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19-21]。

2.2 了解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我国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我国大陆热带特征最为典型的热带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并且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植被和热带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为主要管理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为标志的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存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8种天然植被类型,有植物种类2 779种。每种植被类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植被类型的变化,对整个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2.3 掌握重要物种的种群变化情况

保护区内有3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1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物种中有些仅分布在西双版纳,有的只分布在云南省内。如云南蓝果树只在西双版纳有野生种群分布[22]、威氏小鼷鹿仅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县[23]、亚洲象在我国只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地州[24]等。对一些重要物种的种群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可以代表整个保护区在物种保护方面的管理成效。

2.4 人为活动

保护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靠山吃山”是各族群众的一种传统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长期以来各民族均主要从自然中进行渔猎、采集等活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后,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大力宣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人们在保护区内公开进行打猎、毁林等活动已很少发生,但在保护区采集药材、野生蔬菜、水果、菌类等人为活动仍时有发生。虽然这些活动主要采集的是可再生资源,但过多的人为活动也会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监测,可随时掌握人为的主要时间和关键区域,有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以减少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系统 生物多样性监测是保护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很多有针对性的管理决策依据主要来自监测数据。要收集到更多的监测数据,就需要根据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和管理对象,建立较为全面的监测网络系统。

3.2 突出重点

在全面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监测,如野生动物栖息地变化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种群带来的影响、重要植物类型变化对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时间段人为活动的内容和地点等。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可及时调整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3.3 专业队伍与巡护队伍相结合 保护区除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大量的一线巡护人员,这些人员是保护区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人员,不仅数量多,还且其巡护范围涉及保护区的所有区域。在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中,除部分需定点开展的监测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外,大部分的监测数据,如人为活动情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等在巡护人员的日常巡护工作中即可进行收集。专业队伍与巡护队伍相结合,實际上就实现了点与面的结合,确保了监测工作涉及保护区各个区域。

4 展望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区域,也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有大量的监测数据来体现,如何取得监测数据,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虽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起步较晚[25],但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却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云南省就专门制定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26],使云南省各个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在这个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各保护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监测内容,不断完善保护区的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 马建章,戎可,程鲲.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多样性,2012,20(5):551-558.

[3] 马克平.监测是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的有效途径[J].生物多样性,2011,19(2):125-126.

[4]郭贤明,王兰新,杨正斌,等.大型野生动物迁徙廊道设计案例分析:以勐腊-勐养保护区间廊道设计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5,45(1):1-7.

[5]

郭贤明,张培松,付双福,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66-70.

[6] 王兰新,郭贤明,赵建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重点分析:以西双版纳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6,35(4):9-11.

[7] 肖文武,王兰新.野生动物保护廊道规划设计模式探索: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5,45(4):102-106.

[8] 李文军,马志军,王子健,等.自然保护区栖息地影响因素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3):427-430.

[9] 蔡静,蒋志刚.人与大型兽类的冲突:野生动物保护所面临的新挑战[J].兽类学报,2006,26(2):183-190.

[10] 靳莉.中国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研究[J].野生动物,2008,29(4):220-223.

[11] 赵鲁安,姜明兴.谈人为干扰对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4(3):91-92.

[1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13] 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25(3):229-236.

[14] 杨正斌,陈明勇,董永华,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49-52.

[15] 林柳,金延飞,杨鸿培,等.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J].兽类学报,2015,35(1):1-13.

[16] 郭贤明.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案例及缓解对策研究[D].昆明:西南林学院,2009.

[17] 王兰新,郭贤明.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管理的思考[J].四川环境,2016,35(4):113-117.

[18] 郭贤明,王兰新.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的思考[J].林业建设,2019(6):30-33.

[19] 郭贤明,汤忠明,陶庆,等.利用林火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61-64.

[20] 郭贤明,何謦成,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33-3137.

[21] 陶慶,王兰新,赵建伟,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利弊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4):97-100.

[22] 冯志舟.云南蓝果树[J].云南林业,2012,33(3):68.

[23] 罗爱东,黄建国,董永华,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鼷鹿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1999,28(2):66-70.

[24] 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5] 曹志平,钟晓东.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及其进展[J].生物多样性,1997,5(2):157-159.

[26] 王兰新,赵建伟,郭贤明.自然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的思考[J].山东林业科技,2015,45(6):97-100.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