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管理背景下的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研究

2021-06-15于德

关键词:应急管理

摘要: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以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方向和新命题,也对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特别是完善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基层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是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第一线,更是信息传播、舆情形成、舆论引导的最前沿。鉴于此,在深刻认识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具有场域全覆盖、途径多方位、方式宽领域等特殊形式基础上,全面把握基层社区社会舆情表现出的小散点特征、生活化特点和多样性特色,针对性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的“导向”“方向”“动向”“风向”“取向”等合理引导和有效应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稳定社会心态、凝聚思想共识、服务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功能,为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社區舆情环境,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作用重大。

关键词:应急管理;基层社区;社会舆情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1)01-0096-07

作者简介:于德(1982-),男,安徽利辛人,副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Suddenpublichealthsecurityincidentstospreadspeed,widerangeof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sdifficult,topeople'slivesandhealth,safetyand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causedseriousinfluenceandheavylosses,putsforwardnewchallengestothesocialemergencymanagementabilityconstructionandthenewrequirements,andtoperfectthesystemofsocialgovernance,especiallythegrassrootscommunity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sandmechanismsputsforwardthenewdirectionandnewproposition.Grass-rootscommunityasthesocialcell,thebasicunitofcitygovernance,themicrobasisandrealityistoperfectthesystemofsocialgovernance,isthenormalized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firstline,butalsoattheforefrontofinformationdissemination,thepublicopinionformation,publicopinionguide,condensationofstablesocialmentalityandideologicalconsensus,andserviceingrassrootsgovernanceplayanimportantroleininstead.Inviewofthis,thedeepunderstandingofgrassrootscommunitysocialpublicopiniontransmissionfieldforthewholeway,waytocomprehensive,wideareassuchasspecialform,onthebasisofacomprehensivegraspofgrassrootscommunitysocietypublicshowedlittlescattercharacteristics,thecharacteristicsoflifeanddiversitycharacteristics,guidesandrespondstopublicopinionincommunity-levelcommunitiesinatargetedway,givesfullplaytothegrassrootscommunitycondensationofstablesocialmentalityandideologicalconsensus,andservicesoftheimportantfunctionofthegrass-rootsgovernancetoachievenormalized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andreturntoworkandproduction"doublewin"andcreateagoodenvironmentforthecommunitypublicopinion,hasgreatresponsibility,significanceandrole.

Keywords:emergencymanagement;grass-rootscommunity;socialpublicopinion

当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目标的即将完成,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望,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目标和新方向,也对加强和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特别是有效预防、精准应对、妥善处置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和保障。“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将持续加强,特别是时而出现的极少数地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所抬头的偶发情况,社会上难以避免会产生各种信息解读、观点说法、舆论舆情,会出现一定范围的精神紧张焦虑、认知莫衷一是、行动无所适从等群体性盲从、盲动、盲乱,如果不能及时介入疏导、纾解排除,可能会形成一定范围内恐慌行为和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大局。基层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联系群众紧密、服务群众直接、组织群众有效的载体,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是加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第一线,更是信息传播、舆情形成、舆论引导的前沿场域,在稳定社会心态、凝聚思想共识、服务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中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把应急管理力量向基层社区下沉,加强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建设配套措施落实,要求“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因此,认真做好应急管理背景下的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深刻认识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础作用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认为社区是指“在血缘、地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3]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持续推进,基层社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构成的“基础细胞”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的“关键领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支撑。对居民而言,“社区是浓缩的社会环境,是社会成员最密切接触、最直接感受、最细微了解的领域。”[4]根据以往经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后,基层社区作为应急处理第一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前沿阵地”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作用。而基层社区社会舆情成为反映社情民意、傳播科学卫生知识、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措施、配合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载体和路径渠道,直接关系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进展和结果成效,可以说是“地位特殊、作用关键”。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较之工作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其他舆情环境在传播场域、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所独具的现实性、特殊性和复合性:一是舆情传播场域全覆盖,从外到内无所不至;二是舆情传播途径多方位,从远到近无所不包;三是舆情传播方式宽领域,从高到低无所不容。在加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过程中,针对性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工作,积极营造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舆情环境和舆论氛围,把居民动员起来,把社区组织起来,形成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最大合力,守稳筑牢基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防线,已是必为之举、必行之策。

(一)传播场域全覆盖,是做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社会基础

由于应急管理中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出现突然、传播很快、影响广泛,短时间内就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防控难度高、防控压力大、防控要求严。而阻断传播渠道、控制传播范围、防控事态发展,必须限制人员流动、做好隔离防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因此,针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5]实践证明,在应对和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各级组织及时发布防控信息、权威告知防控进展、有效应对舆情热点、合理引导社会舆论,有力支持配合了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稳定了社会心态、消除了社会恐慌、凝聚了社会共识、形成了社会合力。相对于社区外舆情传播宣传的宏观广泛、面大线粗、形式集中,基层社区内社会舆情传播扩散则主要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零距离”的市井百态、柴米油盐、茶余饭后,场域覆盖范围广,信息精微度高,直接反映群众真实心理、文明素养和价值取向,是营造良好舆情环境和舆论氛围的社会基础。因此,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面临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必须继续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工作,特别是针对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场域全覆盖特点,及时回应社区民众的现实关切、日常疑问和舆论关注,做到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的现实性、专业性和适从性。

(二)传播途径多方位,是做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与一般舆情传播途径不同,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直接融入社会生活各层次,流载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辐散于全媒体时代信息网,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马克思指出,“复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而“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个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73不了解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途径的多样多变,离开了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现实环境的有效支撑,社会整体舆情的传播与扩散、引导与应对,很难落地生根、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社区守护着数以千万计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基层社区社会舆情承载着大量普通百姓社情民意的表达和上传,是党和政府做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是做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社会舆情引导应对的信息点、连接点和关键点,能够最大程度凝聚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社会共识。同时,基层社区承担了大量繁杂艰巨的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无论是值守路口、出入登记的苦口婆心说服解释,还是入户排查、宣传政策的不厌其烦细心提醒,或是处理风险、消除隐患的一丝不苟、严格防控,工作繁琐具体,要求细致明确,承担风险意外较高、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可以说,如果没有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有力引导和有效应对,这些繁琐具体的硬杠杠任务、约束性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困难和阻力。因此,针对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途径多方位特点,抓实抓紧这个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舆情引导应对的关键环节,为保障社会安定稳定做出独特贡献。

(三)传播方式宽领域,是做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实支撑

社区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共同体,每个社区成员都不是单向被动的接受社区外舆情信息并自然而然形成舆情传播扩散方预先设定的结果,而是承载着多元多样多变的个体信息,在舆情传播扩散互动中加深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对集中的舆情反馈认知、情感共鸣认同和理性分析认可。从当前国内外应急管理工作的现实来看,消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离不开充足的物资保障、有序的生产生活,更离不开人们的守望相助、同心同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7]就基层社区社会舆情而言,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携手同行,可以更好彼此温暖、安定人心、凝聚力量,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持久精神动力。因此,针对基层社区社会舆情传播方式宽领域特点,要统筹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权威性强、专业性高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式活泼、覆盖面广的组合优势,推送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生活,回应基层社区成员事态关切,稳定社会大众心态,最大限度覆盖社区舆情传播领域,为营造积极健康、广泛持久的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环境提供群众基础和思想共识。

二、准确把握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形成特点和表现特征

基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我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具有自身的特殊地位和鲜明的特色特点。而基层社区管理服务的社会属性、社区资源条件的不均衡性和社区成员社会角色的共存性等固有属性造成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在产生传播扩散上具有相应的独特属性。准确把握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的形成特点和表现特征,针对性做好应急管理背景下的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是营造良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舆情环境和舆论氛围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

(一)基层社区管理服务的社会属性导致社会舆情表现出小散点特征

虽然基层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组成的基础细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但就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属性而言,更多具有的是鲜明社会属性,并不是独立设置的政府机构和行政部门,不具有强制性、行政性和唯一性,更多体现出共建性、协商性和自律性,导致基层社区社会舆情表现出小散点特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进行活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8]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小散点特征,不可避免地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多是依靠说服、劝解、协商等方式,在组织化、体系化、系统化等方面较之行政组织体系宣传教育工作差距较大,造成舆情引导应对过程长、显效慢、效果差;另一方面,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呈现出的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现实特点,使得基层社区社会舆情更能直接反映社区成员的现实需求和真实诉求,使得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具有更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适从性,使得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环境和舆论氛围的群众基础更扎实、更广泛、更持久。

(二)基层社区资源条件的不均衡性导致社会舆情表现出生活化特点

由于绝大多数基层社区都是自我管理、自我配套、自我运行,社区经费、资源条件很大部分来自社区成员提供和支持,造成社区之间在软硬件配置上存在不均衡性,而社区成员主要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的便利、安全和舒适,导致社区舆情表现出生活化特点。“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74比如,条件好的社区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成员生活比较便捷,社区舆情则相对简单;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各种资源条件相对缺乏、成员生活存在一定不便,社区舆情则相对复杂。但总的而言,基层社区社会舆情更多体现在解决日常生活小困难、邻里交往小问题等生活化具体小事中。因此,要实现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的合理预期和设定目标,必须得从解决社区成员日常生活的小困难、小问题入手,入细入微,见著见微,在社区成员获得满足感的生活化感性认知中增强舆情引导应对的实效、成效。同时,从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的现实性角度来看,社区资源条件配置的不均衡性,既是做好社区舆情引导应对的劣势、不足,也是做好社区舆情引导应对的生长点、立足点,以此为基础的社区舆情引导应对更容易实现基于社区成员主体自身真实感受的可接受性。

(三)基层社区成员社会角色的共存性导致社会舆情表现出多样性特色

社区作为社区成员长期生活的特定固定区域,其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相对一致的社区成员共同体意识,是社区成员在一定场域共同利益得以维护和有效保障的重要载体。与其他舆情引导应对相比,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既要突出社区成员的共同体角色关系,又要实现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措施体现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9]一方面,社区成员社会角色的共存性决定了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必须紧密围绕社区成员共同体内的共同需求选择舆情引导应对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社会角色又是多样的,实践方式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得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需要结合社区成员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更多以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等样式形式灵活体现。

三、切实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合理引导和有效应对

在信息化社会,各种各类突发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往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政治化等特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作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焦点和舆情热点,各种各类舆论舆情信息在媒体网络空间传播、扩散、集聚和流转,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舆论空间和舆情场域,造成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特殊性群体恐慌。特别是基层社区,由于社区成员的社会活动在一定时期的相对单一性,更容易对外界产生的舆情信息反映敏感甚至过度反应,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多疑、恐惧,行为上的盲从、随众、慌乱,认知上的多变、单向、敏感。社区成员之所以对舆情信息产生如此应激反应,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对重大突发性事物或事件准备不足、认识不清,在现有条件下难以精准预测事物或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走向;二是对政府和社会舆情引导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异常敏感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三是公众社会认知能力不足特别是专业医学常识缺乏,使得公众在社会互动中容易失去情绪控制能力和选择正确行为能力。同时,根据社区成员对舆情信息接收反馈的进程来看,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受外界影响触发情绪的萌芽阶段;群体暗示和模仿,情绪相互感染凝聚的发展阶段;情绪凝聚到一定程度,达到群体情绪宣泄的爆发阶段;最后适应环境的情绪衰退阶段[10]。鉴于此,为针对性做好应急管理背景下的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营造良好的基层社区社会舆论环境和舆情导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引导应对工作。

(一)正本清源,始终把握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导向”

信息化社会、全媒体时代,社会大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焦点和舆情热点,社会成员也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和舆情扩散的重要“节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网上网下、群里群外,关于事件的信息资讯和舆情热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各行其道、莫衷一是,有针对事件发展态势的各种解读、有关于事件管控信息的各类宣传、有涉及事件防控措施的各式方案,给处在防控一线、处置前沿的社区群众带来了一些认识混乱、认知慌乱和认可盲乱,给社会应急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实践证明,掌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权威舆情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通俗易懂的宣传事件管控信息,传播科学卫生知识,解疑释惑防控措施,正本清源,加强宣传,对于净化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环境、稳定社区群众心态、维护社会大局安定,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党和政府的主流宣传媒体、社会权威舆论媒介,必须紧紧围绕适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形势、凝聚社区应急管控力量这一根本舆情“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現代化、生活化的舆情传播媒介,把握应急管理工作宣传引导力度,切实确保社区舆情环境“清净”、社区舆论空间“清朗”,为全面消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提供良好舆论氛围和坚实群众基础。

(二)服务大局,全力坚守基层社区社会舆情“方向”

当前,统筹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匹配、相融合,已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紧急、紧迫、紧要的必为之事。作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线的社区,地位特殊、作用关键、任务繁重,发挥着服务大局、稳定预期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必须围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社会建设目标进行谋划组织、实施推动和细化落实。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扩散蔓延到应对管控消除事件影响过程中,一些社区会实行封控管理,一些群众会进行隔离保护,一些行业会受到波及冲击,特别是发生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社会各界、各行各业、人民群众都为打赢战疫、加快复工复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国内外复杂综合因素的深入持续影响,给当前社会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更大压力、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一些针对性管控措施仍然不能停、不能松、不能无,必须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切实把负面影响和社会危害降到最低、减到最小。围绕统筹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匹配、相融合这个重大目标任务做好社区舆情引导应对,是当前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工作的“大方向”,绝对不能偏、不能移、不能散、不能弱。要通过加强主流媒体舆情发声、扩大主流媒体舆情影响、形成主流舆论格局,确保党在基层社区的舆论领导权、舆情引导权和应对主导权,确保党和政府专业性、权威性、针对性舆情信息能够深入到社区每个“寻常百姓家”、走进社区每个成员“心里最深处”,汇集成统筹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匹配、相融合这个重大目标任务的强大民意基础和基层支撑力量。

(三)关注现实,实时跟进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动向”

群众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和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考验我们各项工作的试金石和检验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将会受到重大影响、遭受重大损失。比如,一旦发生历史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包括社区群众在内的全社会广大群众,就要克服进行隔离的各种生活工作不便,甚至是舍小家为大家,为应对好、管控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尽职责、做贡献。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和城市基本单元的基层社区,处在应急管理工作前沿、位于管控突发事件一线,更加需要对社区群众生活给予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管控时间久了,社区群众有些情绪、有些抱怨,我们要及时进行疏导、安抚,多些理解、宽容;影响正常生活了,社区群众有些焦虑、有些着急,我们要及时进行对接、反馈,多些细心、耐心;标准要求严了,社区群众有些排斥、有些抵触,我们要及时进行解释、说明,多些恳切、真诚。总之,一定要在关注现实、融入生活中实时跟进社区舆论“动向”,利用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精准研判、精准回应、精准纾解,全力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安定人心、凝聚士气工作,确保社区群众都能合理、有效、畅通的表达诉求、表达意见和表达想法,绝不能出现“信息洼地”“舆论缺口”和“引导死角”。

(四)践行法治,坚决保障基层社区社会舆情“风向”

没有规矩,无以方圆。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保证,而法制则为实施法治提供基础前提和重要依据,两者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思维丝毫不能弱、一点不能少,法制建设更要有序跟进、及时完善,筑牢众志成城应对突发情况、消除影响危害的思想意识和和精神状态,保障基层社区社会舆情“风向”。从形势发展来看,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已经从被动性、临时性、应急性应对管控阶段进入到常态化、社会化、智能化日常管控的重要转折阶段,应急管理工作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缓和,又面临不同程度的常态性管理。一方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使得基层社区社会舆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尖锐,各种社会声音更趋多元、更加多样、更易多变,给社区舆情引导工作带来更大压力;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生活日益个性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确保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的同时保持着应急管理能力工作的戒备状态,给社区舆情应对引导带来更多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工作迫切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法治的支撑。因此,做好常态化、社会化、智能化应急管理条件下的社区舆情工作,必须更加依靠法治威慑力,保障社区公众舆论特别是社区舆情的谨慎理性和客观真实,在社区场域形成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律;必须更加注重舆情监管工作,强化舆情引导与应对能力,及时为社会公众、社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权威专业、感性真切的舆情信息和舆论引导,为社区稳定、社会安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舆情环境。

(五)注重联动,严格确保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取向”

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无关制度,需要全世界共同携手、通力合作、全力应对,没有哪个国家、哪个组织、哪个地区可以独善其身、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消极应对。因此,加强区域合作互动,加大内外协调联动,群策群力,同心相向,既是应对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形势使然,也是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现实必然。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回应是历史的脉搏。在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蔓延扩散日益迅捷的客观形势下,区域内、国内外舆论信息与思想观点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既难以避免,也不可避免。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自由性、个体性和流动性,相关信息的国内互动与国际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通畅、更加广泛。当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既要看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对中国发挥制度性体制机制优势,有效应对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重大进展、显著成效和大国担当的客观真实负责任报道,也要看到部分西方媒体囿于各种狭隘偏见和主观臆断,利用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出现的个别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个别地方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正常管控情况,肆意放大、歪曲宣传、恶意诱导,刻意抹黑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唯恐安定大局不乱、唯恐中国社会不乱、唯恐区域稳定不乱,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应对、共同面对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负面新闻”“不实报道”和“垃圾资讯”。针对这种情况,做好做实社区舆情工作,必须充分倾听、及时发声、开放回应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切,抓小事于细,化大事于实,稳定社会心态和社区舆情,严格确保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取向”,绝不给任何不实信息、不良报道和不善舆情的发声空间和传播场域。

磨砺铸就刚强,苦难孕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针对性做好基层社区社会舆情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核心性作用,为实现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匹配、相融合营造良好社区舆情环境,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作用重大。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昭示世界,中国不是小池塘,虽历经艰难困苦,我们依然在这;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强国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惧任何挑战考验,虽历经挫折磨难,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明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2]人民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

[3]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

[4]姜晓萍.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N].光明日报,2020-02-21(06).

[5]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03/c64094-31569257.html.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4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

[9]列寧.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10]罗坤瑾.战胜恐慌情绪理性防控疫情[N].光明日报,2020-02-19(11).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应急管理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社区安全治理格局与应急管理思路探索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应急管理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解析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微课在应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