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合”族字研究

2021-06-15王慧芳

关键词:说文解字

摘要:文章以《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为参考,对《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三十五个以“合”得声的字进行字族分析。结论认为“合”的本义应为“盒子”,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主要以“盒子”“覆盖、遮蔽”“相合、对合”“聚合、敛合”为义核,并论证了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合;母文;字族;《说文解字》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21)01-0061-04

作者简介:王慧芳(1995-),女,山西忻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字。

Abstract:Thearticleisbasedonthereferenceof"BuGaoyouWang'sTalkingHarmoniousSoundSpectrum"andanalyzesthethirty-fivewordsincludedinthe"Shuowenjiezi"withthesoundof"He".Theconclusionholdsthattheoriginalmeaningof"He"shouldbe"box",andthattheChinesecharacterfamilycomposedofcharacter"He"mainlyhasthemeaningof"box""covering""conjunction"and"aggregation,convergence"asthemeaningcore,anddemonstr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eaningofZirucharacterandthePrimitiveChinesecharacter.

Keywords:he;primitivechinesecharacter;chinesecharacterfamily;"Shuowenjiezi"

汉字字族就是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同族词而且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汉字字族研究,就是研究汉字发展的内部孳乳规律以及孳乳中形成的同族字。蔡永贵先生认为,汉字字族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母文类属字的形成。母文,与其孳乳分化字相对,指的是记录根词或源词的字。以母文为基础,加注与母文特定意义相关的辅助性类属标志符号而形成字族,字族内部的各个字就是同族字。蔡永贵先生还详细论证了同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得出《说文》所收形声字是研究字族的主要材料的结论[1]。据此,本文整理了《说文》中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并分析了它们与母文之间的关系[2]。

一、“合”字释义概述

《说文·亼部》:“合,合口也。从亼从口。”[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此以其形释其义也。三口相同是为合,十口相传是为古。引伸为几会合之称。”[4]合,甲骨文字形多为“”,或作“”,或作“”,上盖下器相合之形,即盒子。金文字形为“”,小篆字形作“”,可见,“合”的字形基本没有发生改变。《甲骨文字集释》:“合,器盖吻合无间,故引申为凡会合之称。字当为‘盒之古文,字又从皿者,累增之偏旁也。许以合口说之,乃其引申义。”[5]由其甲骨文、金文字形来看,其本义应为盒子,如《广韵》:“合,器名”;《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6]后因多用于表示“会合”意,故又加“皿”以示区分。盒子,有盖子遮蔽,由此引申为“覆盖、遮蔽”义,如《文选·张衡东京赋》:“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李善注曰:“谓黄帝明堂,以草盖之,名曰合宫。”又盒子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二者相对合,由此引申为“对合、相合”义,如《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又由两部分相合引申为多部分相合,即“聚合、敛合”义,如《国语·楚语》:“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下注曰“合,会也。”[7]

本文以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为参考,对《说文解字》中以“合”得声的三十五个字进行分析。把在母文“合”的音义基础上加类属标志而形成的孳乳字作为第一层次的“合”族字,有祫、荅、、跲、詥、弇、、鞈、、翕、鸽、、鞈、、郃、、韐、佮、袷、欱、颌、匌、洽、龛、閤、拾、姶、给、等29个;把在母文“荅”、“翕”、“拾”的音义基础上加类属标志而形成的孳乳字作为第二层次的“合”族字,有、榙、、歙、潝、湁等6个。其中收入两个“鞈”,后一个“鞈(讬合切)”为“”的古文字形。另,“”为“弇”的异体字,“”为“韐”的异体字[8]。

二、以母文本义“盒子”为义核的“合”族字

,《说文·木部》:“,剑柙也。从木,合声。”段注:“‘柙当作‘匣,声之误也。少仪所谓‘剑椟也。《广雅》:‘,室。”《广雅·释器》:“,剑削也”。王念孙疏证:“凡刀剑室通谓之削,字或作鞘……《玉篇》引《庄子·刻意篇》:‘有干越之剑者,而藏之。今本作‘柙。”可知,在以“盒子”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木”,孳乳出“”字,表示木质剑柙。

龛,《说文·龙部》:“龛,龙貌。从龙,合声。”《方言》:“龛,受也,扬、越曰龛。受,盛也,犹秦晋言容盛也。”《慧琳音义》卷九十三“为龛”并注引《韵诠》:“龛,龙穴也”,又“龛,土室也。”可知,在以“盒子”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龙”,孳乳出“龛”字,表示龙置身之所,又引申出龛室等义。

三、以母文引申義“覆盖、遮蔽”为义核的“合”族字

弇,《说文·部》:“弇,盖也。从廾,从合。”段注:“《释言》曰:‘弇,同也。弇,盖也。此与奄、覆也音义同。”《尔雅·释天》:“弇日为蔽云。郭璞注:‘弇,掩。”孙怡让《墨子闲诂》:“是犹弇其目而祝于丛社也”,注:“弇,盖也。”因此,在以“覆盖、遮蔽”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廾”,孳乳出“弇”字,表示双手持物以盖。

,古文“弇”。

四、以母文引申义“对合、相合”为义核的“合”族字

在以母文引申义“对合、相合”为义核的“合”族字中,所加类属标志可归纳为三类:第一,指出具体的相合物,如詥、洽、给;第二,表明相合之物的类别,如荅、袷、颌、

;第三,指出相合的方式,如匌。

詥,《说文·言部》:“詥,谐也。从言,合声。”段注:“詥之言合也。”《尔雅·释诂》:“谐,和也。”《国语·周语》:“乐从和,和从平”,韦昭注:“和,八音克谐也。”意为乐声相应,谐和。又段注:“谐,詥也。此与龠部‘龤异用,‘龤专谓乐和。”《说文·龠部》:“龤,乐和龤也。《虞书》曰:‘八音克龤。”可见,“龤”专门表示乐和,而“谐”则表示言和,言语相合才可谐和。因此,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言”,孳乳出“詥”字,表示言语相合。

洽,《说文·水部》:“洽,霑也。从水,合声。”段注:“《大雅》:‘民之洽也,《传》曰:‘洽,合也。此谓毛诗假‘洽为‘合也。”又《说文·雨部》:“霑,雨染也”,“染,濡也。”《广韵·洽韵》:“洽,和也,合也,霑也。”《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孔颖达疏:“洽谓霑染优渥。洽于民心,言润泽多也。”因此,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水”,孳乳出“洽”字,表示雨水浸润,与物相合。

给,《说文·糸部》:“给,相足也。从糸,合声。”段注:“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故从合。”《说文解字注笺》:“煮茧者,引其丝着于莩车,旋转以缫之,断则续之,其续甚易而捷,此‘给之本义也。合者,接也。引申之义为接给。”可知,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糸”,孳乳出“给”字,表示续接断丝,相合为一。

荅,《说文·艸部》:“荅,小尗也。从艸,合声。”段注:“《礼》注有麻荅。《广雅》云:‘小豆,荅也。”又《说文·尗部》:“尗,豆也。”段注:“尗、豆古今语,亦古今字。此以汉时语释古语也。”豆类植物的果实即豆荚,豆荚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腹缝线,与之相对处形成背缝线,像两部分相合的样子。因此,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艸”,孳乳出“荅”字,表示豆荚相合的小豆。

袷,《说文·衣部》:“袷,衣无絮。从衣,合声。”《说文通训定声》:“袷,衣有表里而不著絮者。”《慧琳音义》卷八十九“衣袷”注引《仓颉篇》云:“袷,合也。”《汉书·匈奴传》:“服绣袷绮衣”,颜师古注:“袷,衣无絮也,绣袷绮衣,以绣为表,以绮为里也。”可知,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衣”,孳乳出“袷”字,表示表里相合、不着絮之衣。

颌,《说文·页部》:“颌,顄(颔)也,从页,合声。”段注:“《方言》:‘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通语也。”《广雅·释亲》:“顄,颌也”,王念孙疏证:“颌之言合也。”《说文通训定声》:“颌……耳下曲骨,所谓辅车也。”辅车,即颊辅与牙床。可知,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页”,孳乳出“颌”字,表示构成口腔的上下颌,上颌与下颌相合。

,《说文·虫部》:“,蜃属。有三,皆生于海。千岁化为,秦谓之牡厉。从虫,合声。”《玉篇·虫部》:“蛤,亦作。”《广韵·释鱼》:“,蒲卢也”,王念孙疏证:“之言合也,两壳相合也。”因此,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虫”,孳乳出“”字,表示蛤蜊,双壳软体动物,上下壳相合。

匌,《说文·勹部》:“匌,帀也。从勹,从合,合亦声。”段注:“‘匌之言合也。帀而与朔合矣。”又《说文·帀部》:“帀,周也。”《说文·月部》:“朔,月一日始苏也。”段注:“引伸为凡始之称。”《广雅·释言》:“匌,帀也”,王念孙疏证:“通作合。”又有词“匌匝”,亦作“匌帀”,意为周遍,环绕。可知,在以“对合、相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勹”,孳乳出“匌”字,表示环绕而头尾连续相合。

五、以母文引申义“聚合、敛合”为义核的“合”族字

在以母文引申义“聚合、敛合”为义核的“合”族字中,所加类属标志可归纳为四类:第一,指出具体的聚合物,如祫、鞈、翕、歙、韐()、佮;第二,表明聚合的目的,如;第三,表明聚合的工具,如拾;第四,表明聚合之物的类别,如姶。

祫,《说文·示部》:“祫,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段注:“《春秋》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礼记·王制》:“祫禘”,郑玄注:“祫,合也。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廟而祭之,谓之祫。”可知,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示”,孳乳出“祫”字,表示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大合祭。

鞈,《说文·革部》:“鞈,防汗也。从革,合声。”段注:“此当作‘所以防捍也,转写夺误。”《龙龛手鉴》:“《玉篇》云,兵器也。”《管子·小匡》:“轻罪入以兰盾、鞈革、二戟”,尹知章注:“鞈革,重革。当心著之,可以御矢。”《淮南子·主术》:“鐀鞈铁铠,瞋目扼掔,其于以御兵刃,县矣”,刘家立集证:“此鐀鞈亦言合缀革札为甲也。”可知,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革”,孳乳出“鞈”字,表示合缀革札而成的胸甲。

欱,《说文·欠部》:“歠也。从欠,合声。”段注:“‘欱与‘吸意相近。与‘喷为反对。《东都赋》曰:‘欱野喷山。”《孟子·滕文公上》:“歠粥”,朱熹集注:“歠,饮也。”因此,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欠”,孳乳出“欱”字,表示张口饮取、吸吮,敛物于体内。

翕,《说文·羽部》:“翕,起也。从羽,合声。”段注:“《释诂》、《毛传》皆云:‘翕,合也。许云‘起也者,但言‘合则不见‘起,言‘起则‘合在其中矣。翕从合者,鸟将起必敛翼也。”《说文解字注笺》:“翕字,从羽,其本义谓鸟之敛翼。许训为起者,盖鸟之将飞,必先敛其翼,然后舒张而起也。”因此,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羽”,孳乳出“翕”字,表示鸟敛翼而起。

歙,《说文·欠部》:“缩鼻也。从欠,翕声。”《集韵·叶韵》:“歙,敛气也。”《说文句读》:“吸气自口入,歙气自鼻入”,“鼻微有形,故曰缩鼻。”可知,“歙”有自鼻吸气之义,通过鼻子敛气于体内,是以母文引申义“聚合、敛合”为义核的“合”族字。

韐(),《说文·巿部》:“,士无巿有,制如榼,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韎,贱不得与裳同。从市,合声。韐,或从韋。”《字汇·巾部》:“,士蔽膝之衣。士无巿有,制如巿……”,《说文·巿部》:“巿,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礼记·玉藻》:“韠,谓蔽膝。”由上可知,“韐()”意为蔽膝。又段注:“《士冠礼》注曰:‘韎韐、温韍也,合韋为之,士染以茅蒐,因以名焉。按:凡言韎韐者,韐謂其物,韎谓其色。……郑云:‘合韋为之,则形声可兼会意。……按:经典有‘韐无‘,‘韐行‘废矣。”《仪礼·士冠礼》:“缁带韎韐”,郑玄注:“合韋为之”,贾公彦疏:“言韐者,韋旁著合,谓合韋为之,故名韐也。”又《字林》:“韋,柔皮也。”可知,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韋”,孳乳出“韐()”字,表示合韋为之的蔽膝。

佮,《说文·人部》:“佮,合也。从人,合声。”《说文解字系传》:“臣锴曰,人相合也。”《说文释例》:“‘佮下云‘合也……是‘合、‘佮义同音异。通力合作,合药及俗语合伙,皆‘佮之音义也。今无复用‘佮者。”可知,在以“聚合、会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人”,孳乳出“佮”字,表示人相聚合。

,《说文·辵部》:“,遝也。从辵,合声。”段注:“、遝叠韵。”《玉篇·辵部》:“,遝,行相及。”《说文解字系传》:“遝,也。臣锴按:《史记》曰‘鱼鳞杂遝,烟至风起,谓遝,并进也。”因此,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辵”,孳乳出“”字,表示并进,聚合以行。

拾,《说文·手部》:“拾,掇也。从手,合声。”《说文·手部》:“掇,拾取也。”《广韵·缉韵》:“拾,收拾,又掇也,敛也。”《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可知,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手”,孳乳出“拾”字,表示以手取物,使物聚合。

姶,《说文·女部》:“女字也。从女,合声。”《广韵·合韵》:“姶,美好貌。”《集韵·洽韵》:“姶,女巧也。”因此,在以“聚合、敛合”为义核的母文“合”上加类属标志“女”,孳乳出“姶”字,表示女子聚集美好于一身,常用作女字。

六、待考的“合”声字

此外,《说文》中还存在11个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考证其义与母文“合”之间的关系,在此作为待考字。

郃,《说文·邑部》:“郃,左冯翊郃阳县。从邑,合声。《诗》曰:‘在郃之阳。”段注:“毛诗本作‘在合之阳,故许引以说会意。秦汉间乃制‘郃字耳。许引诗作‘郃者,后人所改。”合阳县,因位于合水北岸,故名。秦惠文王八年置合阳县,西汉改置郃阳县。

鸽,《说文·鸟部》:“鸽,鸠属。从鸟,合声。”段注:“鸠之可畜于家者,状全与勃姑同。”《说文通训定声》:“苏俗谓之水勃姑。鸽驯狎可畜于家,两两相匹,不杂交,每孕二卵伏十八日而化。”

跲,《说文·足部》:“跲,踬也。从足,合声。”《字汇》:“踬也,碍也。”《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郑玄注:“跲,踬也”,孔颖达疏:“将欲发言,能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则言得流行,不有踬蹶也。”

,《说文·攴部》:“,合会也。从攴,从合,合亦声。”段注:“今俗云缝。”《尔雅·释诂》:“,合也”,郭璞注:“皆谓对合也”,郝懿行义疏:“今人同爨共居谓之火。”

(鞈),《说文·鼓部》:“,鼓声也。从鼓,合声。鞈,古文从革。”段注:“鼙声也。”

,《说文·門部》:“,門旁户也。从門,合声。”段注:“《释宫》曰:‘小闺谓之。按:汉人所谓者,皆门旁户也,皆于正门之外为之。”《说文通训定声》:“今苏俗所谓脚门是也。”

,《说文·足部》:“,趿也。从足,荅声。”段注:“按,‘趿当作‘跳。《方言》:‘,跳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曰跳,或曰。”

榙,《说文·木部》:“榙,榙,果似李。从木,荅声。”

,《说文·邑部》:“,地名。从邑,翕声。”

潝,《说文·水部》:“潝,水疾声。从水,翕声。”段注:“水流疾声。”

湁,《说文·水部》:“湁,湁湒,沸也。从水,拾声。”段注:“《上林赋》:‘湁潗鼎沸,索隐引周成《杂字》曰:‘湁潗、水沸之貌也。‘潗与‘湒同。”

七、结论

综上,本文将“合”的本义确定为“盒子”,在此基础上整理了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即以“盒子”“覆盖、遮蔽”“相合、对合”“聚合、敛合”为义核的四组“合”族字,并分析了它们与母文之间的关系。以往汉字的研究侧重于静态研究,以“六书”理论作指导,将汉字压缩于一个平面,但忽视了汉字发展的层次性与系统性。汉字字族研究则以动态角度分析汉字,揭示汉字内部孳乳规律,弥补了汉字研究的不足,对研究汉字的性质与发展等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字义、明辨是非有很大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汉字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韩姣,蔡永贵.“皇”族字浅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8):144-147.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5]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5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宗福邦.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0.

[8]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