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21-06-15杨莲凤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教学

杨莲凤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知识点繁多,学起来比较抽象与复杂,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无聊与乏味,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加强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自主学习与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将简述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意义,阐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沟通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调地讲解知识,应该与生活加强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也并非是让学生应付考试,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学好数学打牢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意义

数学思维是学生智力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数学观念,阐述数学知识,或者是采取验证、证明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与学习,未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与实践化特点,很多定义显得非常抽象,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其实数学不仅是一种思维,还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工具,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只有拥有丰富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要求,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满足新课改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一个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龄前儿童常常不善于提问题,提出的问题无计划、不系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思维程序。进入小学后,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的,情绪和兴趣作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必须服从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多感觉器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采取观察法解决问题,并结合多方条件与资源,以想象与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经常自己尝试着回答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对自己所见、所闻有所感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逐步实现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三是将解决问题能力转换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日常中反复进行训练。四是培养学生对结果评估判断的数学能力。在开展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答案的正確性、所用定理与推论是否合理、思维方式是否科学以及结果是否正确等。学生在问题评估中也能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评估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也会得到逐步增强。

三、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上理解难度较大,也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并在讨论与分析中解决问题,逐步实现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分蛋糕”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分蛋糕中,并加深对平均分配含义的理解。面对人数不足的情况,对于半个饼的分配,学生会比较难理解,教师此时可以引入分数知识,然后问学生:“你们学习完分数的知识后,可以说说应该如何分配吗?”在情境中学生充分领略了数学知识的问题,也能够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下,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也保证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提出相应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也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例如:当学生学习面积相关内容后,他们在面积认识上会停留在教师授课的范围,只要超出该范围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如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引导,先让学生思考:“哪些条件会影响居住面积的大小?”然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卧室。此时学生会注意房间的形状,并测量边,思考采取哪种测量与计算方法等。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积极发言,争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仅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牢固掌握了所学数学知识。把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能够自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生活背景与条件也不相同,在思考问题时有多种角度与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身见解,通过针对性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与层次思考数学问题[3]。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估算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出示以下提问让学生思考:“小明妈妈的工资是3562元,小明爸爸的工资是4783元,请估算一下小明父母每月总工资约多少元?”学生在估算中会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如一些学生计算方法为3500+4700=8200,62+83>100,所以小明父母每月总工资会超过8300元。当然也有学生运用了其他计算方法,即3562<3600,4783<4800,所以小明父母总工资会低于8400元。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这些想法,激励学生今后继续从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条条大道通罗马”,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所学知识上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也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极有帮助。

(四)多样化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自我思考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也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避免被局限在习题解答上,应该包括部分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任务,从而避免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4]。例如:“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调查类的作业,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并认真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与交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对某一问题的支持情况,计算出其占据的比例,以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将家庭支持比例情况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知识。学习了小数以后,让学生去超市记录相关数据,在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商家标价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为什么经常是9。在实践化作业形式下,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四、結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与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还保证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认真分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牢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崇和.浅谈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J].新教师,2018(12):41-43.

[2]孙锦玲.小学生数学混合运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35-236.

[3]李新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46-147.

[4]闫正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8(19):63.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